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89章 火种不灭

醉剑江湖 第189章 火种不灭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郢州知州的官轿在青石板上颠簸时,袖中那本《归籍册》抄本正隔着缎面袄子烙他的皮肉。

轿帘被风掀起一角,他又瞥见街边酒肆前,两个孩童举着竹竿疯跑,竿头缠着的残旗拓印猎猎作响,像两把小火焰烧进他眼底。

停轿。他突然掀帘而出,靴底碾过一片梧桐叶。

街角井边两个妇人的私语撞进耳朵:辛公连死人都记名,何况旧部?

我家那口子说,守城的兵把拓印贴甲上,跟当年忠勇营的旗一个样......

知州的喉结动了动。

他摸出袖中抄本,残旗拓印在绢纸上泛着青灰,与记忆里祖父临终前攥着的半幅旗角——那是建炎年间随忠勇营北征时染血的旧物——竟分毫不差。

他记得祖父咽气前手指抠着被角,喉咙里咯咯响:那八营的兄弟......都埋在淮北的野地里......

大人?师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知州猛地将抄本塞进怀里,转身时带得官帽歪了半寸。

他望着师爷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昨夜师爷捧着抄本进来时说的话:这册子里记的,有荆门王老根,有随州张铁牛,都是当年忠勇营的旧卒。

辛帅说,活人要归乡,死人要归籍。

归乡,归籍。

知州攥紧抄本,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守这郢州三年,城头金旗换了三茬,府库的粮米却始终往南运——不是给金廷,是给淮西受灾的百姓。

他原想苟全性命于乱世,可此刻井边妇人的话、孩童手里的残旗、祖父临终的呢喃,像三根线在他心口绞成绳。

备夜宴。他对师爷低喝,召陈都头、赵典史来府衙。

子时三刻,郢州府衙后堂的烛火晃得人眼晕。

陈都头的佩刀搁在案上,刀刃映着赵典史发颤的手。大人,您当真要开东门?赵典史的声音像被水浸过,金廷的巡检司就在三十里外......

我守此城,非为金廷。知州将抄本拍在案上,拓印的残旗在烛火下泛着暖光,当年忠勇营的兄弟为护百姓死在淮北,如今他们的子孙要归乡,我岂独留?他扯下腰间金廷颁的虎符,陈都头,你带二十个亲兵去东门,把金旗换成这拓印。

赵典史,去点三把火把,我要亲自出城迎辛帅的人。

陈都头的手按上佩刀,指节发白。

他突然起身,刀柄磕在青砖上响:我爹是忠勇三营的马夫,死在采石矶。

这拓印......他摸出怀里半块铜牌,和我爹留下的旗牌纹路一样。他冲知州一抱拳,末将听令。

赵典史盯着案上的拓印,突然笑出泪来:我祖父是忠勇营的文书,当年随军北征前给我娘写过信,说若我死了,让孩子记住,家在江南他抹了把脸,我这就去点火把。

东方刚泛鱼肚白时,郢州东门吱呀呀开了。

知州捧着府印跪在道左,三百吏民举着火把,火光里残旗拓印在每个人肩头跃动。

远处马蹄声碎,周阿六骑在青骢马上,怀里抱着半幅残旗——那是当年忠勇八营的旗,边角的焦痕还留着采石矶的烟火气。

老兄弟。周阿六滚鞍下马,粗糙的指腹抚过旗面上二字,声音哑得像破风箱,八营的魂,该回家了。他没接知州递来的印,只从怀里摸出三炷香,插在道旁的野艾丛里。

青烟裹着艾香往天上蹿,他对着东南方叩首:八营兄弟,魂归有时,家在江南。

此时范如玉正站在荆门城外的归正碑前。

石匠的凿子响,残旗拓印已深深刻进青石碑身。

她转身对随侍的丫鬟说:把拓印多刻些,每座粥棚前都悬一张。丫鬟捧着拓印绢帛欲走,她又补了句:告诉百姓,凡见此符者,皆为家人。

粥棚的炊烟升起来时,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向随州。

守将的亲兵营里,十几个士卒围在火盆前,金廷的狼头旗正被撕成碎片,投入火中。烧了!一个年轻士卒红着眼眶,我爷爷是忠勇营的,死的时候攥着半块旗角,说等南军来,把这给他们看他摸出块布包,展开是片褪了色的残旗,辛帅的拓印,和这一模一样!

另一个士卒把拓印缝在战袍内衬,针脚歪歪扭扭:从前穿金人的甲,脊梁骨发寒;现在缝上这,心里热乎。他突然跪在守将案前,将军,我等愿举城归,不为生路,只为心安!

守将望着案头那碗冷了的茶,水面映着他紧绷的下颌。

他记得三天前巡城时,看见城墙上多了好些铠甲,胸前的拓印在晨雾里忽隐忽现;记得昨夜值夜,听见士卒们私语:辛帅的册子记着我爹的名......我娘说,见了这拓印,就是回了家......

去开城门。他突然开口,声音哑得连自己都吓一跳。

士卒们愣了一瞬,随即欢呼着往外跑。

守将摸出腰间金廷赐的玉牌,轻轻一折,断成两截。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低笑一声:原来这三年,我守的不是城,是自己心里那道坎。

荆门西门的变故发生在午后。

副将站在箭楼上,《归籍册》与残旗拓印并排悬在旗杆上。

他扯着嗓子喊:凡愿归南者,解甲出城,皆为良民!城下的士卒们哄然应和,解甲的声音像落雨,一片一片砸在青石板上。

主将带着亲卫策马赶来时,正见数千士卒跪成一片,手中高举拓印,齐声诵道:江南记名,守家待归!阳光穿过拓印的纹路,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像撒了一把星子。

主将的刀出鞘半寸,又坠地。

他望着那些仰头的脸,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忠勇营当伙夫时,老旗手周阿六拍着他的肩说:小子,咱们扛的不是旗,是家。

收刀。他对亲卫说,这城......该回家了。

李铁头是在黄昏时进的荆门城。

他没带一兵一卒,只让亲兵抬了张香案,案上摆着笔墨和《归籍册》。

有个老兵颤巍巍捧来半块残牌,牌上的字被岁月磨得模糊:我叫王铁柱,忠勇五营的,当年在濠州......他突然哽住,我名若不在册,求辛公补上。

李铁头接过残牌,指尖触到牌角的凹痕——那是刀砍的。

他翻开《归籍册》,墨迹未干的纸页间,王铁柱,忠勇五营步卒,濠州突围几个字端端正正躺着。在的。他含泪执起笔,此册不漏一人,此心不负一魂。

范如玉的车驾是在月上柳梢时到的。

她站在香案前,望着满街的拓印和归心的人,轻声对李铁头说:这不是收城,是收心。

此时陆子昭正站在观星台上,手中算筹作响。

紫微垣内七颗将星次第亮起,光芒直贯天江、天津、斗宿,像七支金箭射穿夜幕。

他抚着长须大笑:七营归南,非战之功,乃心之归!

将星未动而城自倾,此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辛弃疾立在归心祠前,野艾的香气漫过他的衣袍。

他闭目感应,脑中那幅星火图突然翻涌起来——荆门、郢州、随州的光点亮成线,南至洞庭,北抵伏牛,像一条正在苏醒的江河。

他伸手抚过祠前的野艾林,轻声道:这一路,我们不夺城,只还家。

夜风卷起野艾,如绿色的浪涛向北翻涌。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的一声,惊起几宿寒鸦。

辛弃疾望着鸦群掠过月轮,忽然想起范如玉今早说的话:等北地都归了,咱们去鄱阳湖畔,搭间竹楼,种片菊花。

他低头看了看腰间的帅印,触手一片温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