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75章 灯种北风吹不灭

醉剑江湖 第175章 灯种北风吹不灭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汉阳城头的晨雾裹着寒气渗进箭楼,辛弃疾立在箭窗边,指节因握得太紧,在《寻亲录》新抄本上压出浅痕。

卷中“张六娘,原籍许州,流落蕲州织坊,愿归故里”一行小字被他反复摩挲,墨迹未干的地方渐渐洇开,像一滴未落的泪。

“李铁头。”他忽然开口,声音比晨雾更沉。

先锋营校尉正蹲在墙角啃冷馍,闻言慌忙起身,油渍蹭了甲胄一片。

“末将在!”

“传令各义军据点。”辛弃疾将抄本递过去,指尖扫过张六娘的名字,“凡遇北地遗民,不论老幼,皆录其名、问其愿。立‘归正碑’于道旁——”他抬眼时,眼底有星火在烧,“不为招兵,只为让他们知道,有人记得他们。”

李铁头接过抄本,粗粝的指腹触到纸页上的墨迹,忽然想起前日在江边见到的老妇。

那妇人蹲在沙滩上,用枯枝在沙里画“汴梁”二字,画了又抹,抹了又画,最后哭着说:“我儿要是活着,该记不得家乡模样了。”他喉结动了动,忽然明白眼前这卷纸不是简单的名录,是根线,一头系着江南,一头系着北地断了三十年的魂。

“末将这就去!”他攥紧抄本转身,走到门口又回头,挠了挠后脑勺,“原来打仗,也能打得这般温厚。”

辛弃疾望着他跑下城楼的背影,嘴角微扬。

北风卷着雪粒子扑上箭楼,吹得案头烛火忽明忽暗,却吹不灭他掌心里那团热——那是昨夜军帐外,千万声“归”字凝成的热。

北境雪原的风比刀刃还利。

“夜枭”完颜延寿裹紧玄色斗篷,怀中的小灯仍有余温,灯身“汉阳军祠”四字被他摸得发亮。

他踽踽独行,靴底碾碎的积雪发出细碎的响,像极了二十年前,他在中都街头跟着说书人学念“王师北定中原日”时,脚下踩的碎冰。

“老东西!交不出粮就交命!”

粗哑的喝骂撞进耳朵。

完颜延寿脚步一顿,循声望去——破村的晒谷场上,金兵正用皮鞭抽打着佝偻的老农。

老农的棉衣被抽得绽开棉絮,像朵开错季节的棉花,他却仍死死护着脚边半袋糙米:“这是留给孙女儿的……她发着烧呢……”

“孙女儿?”金将甩了甩鞭上的血珠,狞笑,“等南蛮子打过来,你孙女儿连骨头都剩不下!”皮鞭再次落下,老农闷哼着栽倒,糙米撒了一地,被马蹄踩进雪里。

完颜延寿的手按在腰间短刀上,指节发白。

他原是金国细作,专探宋军虚实,可自那日在汉阳城下,见辛弃疾放他北归时说“你带回去的不是情报,是人心”,他便觉得心里有块冰在化。

此刻看着金兵的皮鞭,他忽然想起在汉阳军祠见过的一幕——范夫人带着军属给伤兵喂药,有个小卒疼得直抽气,她就变戏法似的摸出颗蜜饯:“甜的,咬着就不疼了。”

“小郎君,你找谁呀?”

脆生生的童音打断他的思绪。

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娃躲在柴堆后,冻红的鼻尖上挂着清涕。

完颜延寿蹲下身,放软了声音:“阿妹,此地归何官管?”

“燕京来的大人说,南人要来抢地,我们得交三成粮。”女娃吸了吸鼻子,指了指晒谷场,“可我阿爷说,南人有糖人,有绣着牡丹的衣裳,还有……”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还有能让人哭的诗。”

完颜延寿喉咙发紧。

他摸出怀中的文牒——那是辛弃疾亲手写的,除了通行凭证,边角还多了八个小字:“江南记名,守家待归”。

他起身走向村口的枯树,将文牒往树缝里一塞。

风卷起文牒一角,“江南”二字在雪地里忽隐忽现,像盏未灭的灯。

军祠的香火飘进后殿时,范如玉正看着阿霓为兄长牌位拂尘。

少女的指尖在“范如山”三个字上停留,眼眶泛红——那是她唯一的亲人,三年前在宿州战死,尸骨至今未寻。

“阿霓。”范如玉轻手搭在她肩头,“你愿随义军北行,寻其他遗民亲族否?”

阿霓猛地抬头,眼里有光在跳。

她自幼随父在北地经商,能说七八个州府的方言,去年被金兵掳到江南,是范夫人带人从奴隶市场将她救出。

“我识得北地方言!”她抓住范如玉的手,“若能带话回去,说江南有人记我们名字,或许……或许他们就不怕了。”

范如玉望着她发亮的眼睛,想起昨日在城门口见到的流民——有个老秀才攥着半本《论语》,哭着说:“我儿子在北地教蒙学,要是知道南朝还在念圣人书,该多欢喜。”她转头对随侍的绿芜道:“备马车一辆,帛书十卷。”又取过笔,在帛书封皮写下“归正录”三字,“阿霓,你便做这‘南风使’,随义军巡边宣讲。”

阿霓郑重接过帛书,指尖触到“归正”二字,忽然想起兄长临终前的话:“阿霓,要等,等南朝来接我们回家。”她用力点头,发间的银簪在香火里闪了闪,像颗未落的星。

更鼓敲过三更时,陆子昭的道袍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仰望着星空,手心里的星盘突然发烫——客星微光竟与将星并行,连成一道向南的弧。

“人心归附,势不可逆!”他攥紧星盘,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帅帐。

辛弃疾正在烛下看《美芹十论》旧稿,抬头见他急促的脚步,放下笔:“子昭,可是星象有变?”

“大帅请看!”陆子昭将星盘递过去,“北地气运浮动,似有万民心向南流。”

辛弃疾闭目凝神,心镜中忽然翻涌起无数画面:辽东老妇在土灶前焚香,朝着南方拜了三拜;燕京书生躲在书斋里,用薄纸拓印《美芹十论》的兵策;河北农夫挖开墙缝,取出藏了二十年的宋币,对着月光辨认“淳熙元宝”四字……千万道细语汇作洪流,在他耳边炸响:“归……归……”

他猛然睁眼,眼底的光刺破夜色:“襄阳,快了。”

边境哨所的篝火噼啪作响。

金军巡将捏着拾到的文牒,“完颜延寿”四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南朝的诡计!”他将文牒甩进火里,火星子溅在脸上,“想靠几卷破纸收人心?做梦!”

可次日清晨,三个细作围在马厩里私语。

“我娘的坟在相州……”瘦高个摸了摸怀里的玉坠,“若南朝真录我名,清明该有人烧纸吧?”

“嘘——”圆脸的慌忙捂住他的嘴,“监军耳目——”

话音未落,马厩外传来皮靴声。

监军掀开门帘,冷笑着将三人捆成粽子:“押去燕京!”

消息虽未传开,人心却像春冰下的暗流,已在冻土下悄悄涌动。

汉阳城头,辛弃疾望着北风卷雪,喉间泛起温热。

他摸出腰间的玉牌,那是祖父临终前塞给他的,刻着“还我河山”。

二十年了,这四个字在他掌心里磨出了包浆,此刻却烫得他眼眶发酸。

“一灯可燃百里雪,何必刀兵见血光?”他喃喃着,转身时见阿霓的马车已等在城下,车夫正往马背上绑“归正录”的帛书。

北风卷起车帘一角,露出阿霓怀中的帛书。

她抬头望向城楼,正与辛弃疾的目光相撞。

少女用力点头,车夫甩响马鞭,马车“得得”向北而去。

河北界内,一座破庙的残檐下,阿霓勒住马。

她裹紧斗篷,从怀中取出《归正录》。

雪地里,几十个流民正缩成一团,浑浊的眼睛里映着她手中的帛书。

“各位伯叔。”阿霓清了清嗓子,声音裹着北风,“我这里有本《归正录》,记着许州张六娘、相州王铁柱、大名府陈阿婆……”她翻开帛书,第一页的墨迹在雪光里发亮,“江南有人记得你们的名字,等王师北定,带你们……”

破庙外的寒鸦扑棱棱飞起,将她的话卷向更北的远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