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68章 东风未至火先燃

醉剑江湖 第168章 东风未至火先燃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汉阳城的雪未停,茶棚檐角的冰棱却已坠了满地。

老周摸出裂了缝的檀木拍板,用粗布擦去板上茶渍时,指节因常年击板磨出的老茧蹭得布面沙沙响。

他抬头望了眼窗外——几个孩童举着写满名字的黄纸跑过,像举着簇簇跳动的火苗。

咳——老周清了清嗓子,拍板地击在案上,声如裂帛。

茶棚里原本交头接耳的茶客霎时静了,连灶上烧水壶的声都清晰起来。列位看官,今日老朽要唱的,不是杨家将,不是岳家军,是咱眼皮子底下的真章——他屈指敲了敲案头《义民录》抄本,一册《义民录》,胜过千军渡。

辛公不发令,百姓自提锄!

拍板再响时,茶棚后墙的破窗灌进一阵风,掀得抄本哗哗翻页。

最前排的老茶客王老汉猛地拍了下桌子,茶碗跳起来摔在地上,碎成几片。说得好!他攥着旱烟杆的手直抖,上月金狗烧了我家祖坟,我那三小子抱着墓碑不肯走......话没说完,后排突然响起个粗哑的嗓子:我村三十壮丁,愿为前导,夺回祖田!

众人转头,见是东门外种了半辈子地的张铁牛。

他裤脚还沾着泥,肩头扛着把缺了口的锄头,脸红得像刚灌了半斤烧刀子。祖祖辈辈的田,能让金狗踩?他一步跨到案前,粗糙的手指重重按在《义民录》上,我张铁牛,张铁柱,张铁栓——我三个儿子的名儿,都往上写!

茶棚里霎时炸了锅。

卖炊饼的刘娘子抹着眼泪翻出裹脚布包着的银钱:这是给闺女攒的聘礼,捐了!补锅匠老陈抡起补锅铲:我夜里去砍金狗的马腿!连常来听书的小乞儿阿福都挤进来,把讨来的半块炊饼拍在桌上:给壮丁们当干粮!

消息传到金军哨所时,守将正蹲在火盆边啃羊腿。

哨兵掀帘而入,积雪扑了他满背:大人!

江北七村结了护田会,夜夜打着火把练刀枪,还......还杀了咱们三个探子!守将手一抖,羊腿地掉在火盆里,腾起股焦糊味。

他踹翻火盆冲出门去,皮靴踩得积雪咯吱响:快!

报给突合将军!

完颜突合正用鹿皮擦拭那柄玄铁斧。

斧刃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映出眼底翻涌的戾气。

守将的急报像根刺扎进他耳里,他突然笑了,笑得斧柄上的狼牙坠子直晃:蝼蚁撼山?

我便碾了这蚁穴!他猛地起身,鹿皮撕成两半,点三千骑兵,子时袭安陆——要让那些泥腿子知道,写在纸上的名字,抵不过我这斧刃!

同一时刻,辛弃疾正盯着案头的谍报。

烛火在他眼底跳,把江北七村结护田会几个字映得忽明忽暗。

他闭目凝神,心镜里霎时漫开幅地图:安陆往西北三十里,是断龙坡——两侧山壁如削,中间仅容两马并行,林子里的树密得能藏百十人。

好个断龙坡。他忽然睁眼,指节叩了叩桌角,传阿言来。

阿言掀帘进来时,辛弃疾已将写好的纸条塞进竹筒。快马去德安,找李铁头。他声音沉得像压了块铁,告诉他,此战非战,是——把《义民录》里的名字,都刻在断龙坡的树上。

李铁头接到令时,正蹲在草堆里啃冷馍。

他咬了半截突然直起腰,馍渣顺着络腮胡往下掉:示名?月光照在他腰间的雁翎刀上,他猛地抹了把脸,刀鞘撞在石头上地一声,老子懂了!

子时三刻,断龙坡的林子里响起细碎的刮擦声。

李铁头带着二十个弟兄,每人怀里揣着本《义民录》。

他举着火折子凑近树干,火光照出树皮上歪歪扭扭的刻痕:王铁柱,归德府战死刘春香,献粮五十石张狗剩,护村被砍三刀......

再加块木牌!李铁头用刀背敲了敲最粗的那棵老槐,写:此地埋骨者,皆有名。

后半夜,完颜突合的三千骑兵到了断龙坡。

月光透过树缝漏下来,照在树干上的刻痕里——每个名字都像张人脸,在风里晃。

有个新兵突然尖叫起来:那......那树上的字会动!他的马受了惊,撞翻了前边的骑卒。

闭嘴!完颜突合挥斧劈断一根树枝,可劈落的枝桠上也刻着赵大栓,年六十二。

他的冷汗顺着脖颈流进甲里,突然听见左边林子里传来呜咽声——是个小兵抱着马头哭:娘,我不想当无名鬼......

队伍乱了。

有人扔了刀,有人跪在地,有人疯了似的往林子里跑,撞得树摇叶响,刻着名字的树皮扑簌簌往下掉。

完颜突合的斧柄攥得发白,他吼了声,可话音未落,已有百来号人卸了甲,举着从树上抠下来的名字碎片,往宋军方向爬。

此时的江州府衙,范如玉正把最后一页《义民录》推到七县令面前。

她腕上的翡翠镯子碰着案几,发出清响:自今日起,凡录名义民,其家免徭役三年,子女可入县学。

这......庐陵县令捻着胡须,免徭役?

那得从府库拨银补......

范如玉打断他,目光清亮得像秋潭,辛帅已奏明圣上,江北义民护土,便是守国。

国库拨三成,剩下的......她指了指窗外——有百姓挑着粮担往城外走,百姓捐的粮,卖了换银。

七县令面面相觑,最终都点了头。

范如玉转身对站在廊下的绿芜道:带十车铜牌,随我入村。

每录一户,便授牌一枚,上刻义民之家

绿芜应了声,抱着半人高的木匣出来。

匣里的铜牌码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

她们到第一个村子时,村头的老槐树下已跪了一片人。

有个老太太攥着范如玉的衣角哭:我儿子战死时,连块碑都没......范如玉亲手给她别上铜牌,老太太捧着铜牌直磕头,把额头都磕红了。

金军探子混进村子时,正撞见几个孩童举着铜牌玩。这是我家的!一个小娃把牌子藏在身后,阿爹说,有了这个,金狗就不敢烧我家房子!探子刚要摸向怀里的匕首,冷不丁被后边的老丈揪住后领:外乡人?

口音不对啊。

等辛弃疾在帅府见到被捆成粽子的探子,那家伙还在发抖:我就想......想偷本《义民录》回去......

你偷不走的。辛弃疾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对范如玉道,夫人以一牌,断其耳目。

范如玉拢了拢披风,目光落在帅府外的雪地上——几个百姓正往墙上贴《义民录》抄本,雪花落在墨迹未干的名字上,晕开一片模糊的红。

完颜突合的五千骑兵是在第五日杀向汉阳的。

他的玄铁斧砍翻了三个逃兵,血溅在甲胄上,结成暗红的冰。

可当他的马冲上最后一道山梁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斧柄掉在地上——

山脚下的官道上,站着几百个百姓。

他们举着火把,火光映得雪野一片通红。

每个人胸前都挂着块铜牌,在火光里闪着暖黄的光。

有老人,有妇人,有半大的娃,还有拄着拐杖的老妇。

他们喊着,哭着,声音像潮水般涌上来:我命在此,头可断,土不可弃!

完颜突合挥斧砍翻最前面的汉子,血溅在铜牌上,把陈阿牛三个字染得更亮。

可下一个百姓立刻扑上来,用身子挡住马腿。

有个穿蓝布衫的妇人抱着他的马脖子哭:我儿也穿这样的金甲......他要是活着,该比将军您还高吧?

他的斧刃悬在半空,突然听见后边传来抽噎声。

回头看时,几个亲兵正蹲在地上,把铜牌贴在脸上哭:我娘在陈留......她要是知道我......

黎明时分,金军退到十里外的山坳。

完颜突合数了数,五千骑兵只剩两千,甲胄扔得满地都是。

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觉得手里的斧柄沉得像座山——那些刻在树上的名字,那些挂在百姓胸前的铜牌,原来比他的斧刃更利。

辛弃疾登汉阳城楼时,晨雾还未散。

他望着金军退去的方向,心镜里忽然漫开幅新的图景:襄阳城头,守将正把文书投进火盆,火光映红了他的脸;有个信使打马南来,腰间的铜铃响得清脆。

传各义军。他转身对身后的将官们道,声音里带着笑,勿攻城,只围村,只护田,只录名——让每一寸土,都有人守;让每一个名,都有人念。

风卷着晨雾掠过城墙,把他的衣袍吹得猎猎作响。

他望着远处,见有百姓挑着粮担往城门口走,背篓里露出半截黄纸,隐约能看见上边的名字。

汉阳城头,晨雾未散。

辛弃疾立于断墙,见百姓肩挑背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