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61章 火种不灭待东风

醉剑江湖 第161章 火种不灭待东风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江州城南的茶棚今日比往日早了一个时辰开板。

老周的灰布衫被晨雾浸得发沉,他踩着竹梯爬上高台,手里的檀木击板在掌心磨出了包浆。

台下围了三层人,挑担的、卖菜的、拄拐的老兵,连城门口卖馄饨的王二都把担子撂在棚边,汤锅里的热气直往人堆里钻。

“上回说到辛元帅烧了黄陂县的贪账——”老周手腕一翻,击板“啪”地脆响,“今日要唱新篇!”他扫一眼台下发亮的眼睛,故意拖长声调,“一册《忠魂志》,胜过十万兵!辛公不斩将,先斩蠹吏名!”

人群里炸开一片抽气声。

有个缺了半只耳朵的老兵踉跄着往前挤,腰间的酒葫芦撞在茶桌角上,“当啷”响得人心颤:“我儿若在,也该入册!”他红着眼眶摸出块破布,抖开是半枚残缺的铜印,“这是他当百夫长时的腰牌,埋在灶膛里三年了……”

茶棚角落,穿青布襦裙的妇人低头绞着帕子,帕角的并蒂莲针脚细密。

她听见老兵的话,睫毛忽闪两下,一滴泪砸在帕子上,洇开个淡青的小圈——那是范如玉,出门前特意摘了金步摇,鬓边只插支木簪。

她望着台上老周颤动的白胡子,又看看台下攥着旧物抹泪的百姓,忽然想起昨夜在帅府,辛弃疾翻着《忠魂志》对她说:“名字刻在石头上,不如刻在百姓心里。”

日头爬上屋檐时,范如玉踩着青石板回了帅府。

门房见她发梢沾着雾水,正要去通报,她摆了摆手,径自转进东厢。

阿言正在廊下晒书,见她过来,慌忙把怀里的《忠魂志》副本往身后藏——那书角卷着,显然被翻了许多遍。

“阿言。”范如玉停在阶前,帕子还攥在手里,“你随李校尉巡行。”

少年通译愣住,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脊:“夫人是说……去各州县?”

“每到一地,先设讲堂。”范如玉走近两步,袖中飘出淡淡沉水香,“把查账的缘由说给百姓听,让他们知道我们揪的是吞了抚恤银的蠹虫,不是要为难良善。”她伸手替阿言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再把账册副本挂在祠堂前,要他们亲眼见数目,亲耳听人念名字——”她声音轻了些,“就像昨夜,那个老兵攥着半块腰牌掉眼泪的样子。”

阿言忽然挺直腰杆,喉结动了动:“夫人放心,我定把《忠魂志》念得响响的,让山坳里的老妇都能听见!”他转身去取包袱,青布裙角扫过廊下的兰草,带起一片细碎的响动。

范如玉望着他跑远的背影,想起辛弃疾常说“阿言这孩子,心里有团火”,此刻那团火,该是要烧到各州县的祠堂和讲堂里去了。

德安府的雪比江州来得急。

李铁头的铠甲卸在城门外,铁叶子上落了层薄雪,像铺了张素白的纸。

他只穿件单衣,站在雪地里已经两日一夜。

第三日清晨,他的嘴唇裂成了碎瓷片,每说一个字都渗出血丝:“我李铁头,曾据城自立,罪该万死!今奉元帅令,清查抚恤,若有一文入私——”他抬头望着城墙上的守军,声音像破了的铜锣,“天雷劈我!”

城垛后传来抽噎声。

一个老妇扒开人群挤到前边,裹着的灰布头巾滑下来,露出斑白的头发:“我儿名录在册!”她指着李铁头,又指向自己心口,“若非辛元帅,谁记得他名字?他战死时才十七岁,连副棺材都没有……”她突然跪在城楼上,膝盖撞在青石板上“咚”的一声,“开城门!让这位将军进来!”

“吱呀——”

城门缓缓打开的声音比战鼓还响。

李铁头踉跄着迈过门槛,靴底的雪在青石板上化出个水洼。

他没去官驿,带着亲兵直奔城北乱葬岗。

那里的枯草被雪压得东倒西歪,露出白森森的骨茬。

李铁头“扑通”跪在雪地里,捧起一抔混着碎骨的土,指缝里渗出的血滴在雪上,像开了朵小红花:“立碑!三百七十二通,一个都不能少!”

刻到“王石头,河南许州人”时,风突然大了。

一个妇人从荒草里扑出来,指甲抠进新立的碑石,哭嚎声撕得人心肝发颤:“这是我夫!他临死托人带话——‘告诉元帅,我没逃’!”李铁头攥着刻刀的手剧烈发抖,突然抽出腰间佩刀,“咔”地斩断左袖。

火折子擦响的瞬间,焦黑的布片在雪地里蜷成一团:“此袖曾遮我叛心,今祭忠魂!”

三军将士解衣的声音此起彼伏。

火光映着雪,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通红。

有个新兵抹了把眼泪,把半旧的布衫扔进火里:“我爹说,当年他投军时,连名字都没留下……”

江州帅府的烛火熬到了三更。

辛弃疾捏着德安府送来的急报,烛泪在案上堆成了小丘。

陆子昭的羽扇停在半空,望着窗外的星子:“将星旁现一辅星,微而不断,主‘赎罪之将,终归正道’。”

“非星所示,乃《忠魂志》所系。”辛弃疾放下急报,指节叩了叩案头的书册,“他若背之,便是自毁其心。”他忽然抬眼,目光像淬了火的剑,“阿言那边,每录一新名,即刻传讯李铁头。要他日日见忠魂增,罪愆减。”

陆子昭抚掌而笑:“元帅这是拿《忠魂志》做了缰绳——”

“不是缰绳。”辛弃疾起身推开窗,夜风吹得烛火摇晃,“是让他心里有杆秤。”

城南茶棚的击板声又响了。

老周的新篇在夜色里飘得远:“断刀将军归正道,焚袖祭骨雪不寒。元帅不战平荆湖,只因民心已如山……”有个归正老兵抱着个小娃挤在人群里,小娃仰着脑袋问:“爹,辛元帅真是神仙?”

老兵粗糙的手掌抚过孩子的发顶:“他不是神仙,是肯记住我们名字的人。”

月光漫过帅府的围墙,落在辛弃疾肩头。

他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镜”里漫开一片暖潮——那是德安府乱葬岗的火光,是各州县讲堂里此起彼伏的“我夫”“我儿”,是百姓举着火把,把贪吏的枷锁敲得叮当响。

他轻声道:“东风未至,火种已燃。”

风卷着几片碎雪扑进窗来,落在案头的《设忠魂祠疏》上。

疏文末尾的朱笔批注还未干,墨迹里浸着三分热血,七分笃定。

忽然,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门房的声音隔着帘子传进来:“大帅,江州府衙送来急报——徐知俭余党被拿了,现在公堂跪着,说要见您。”

辛弃疾拾起案上的朱笔,笔尖悬在半空。

窗外的更鼓敲过三更,远处传来更夫的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那声音混着未散的茶棚唱词,在夜色里飘得忽远忽近。

他望着朱笔在烛火下投出的影子,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