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43章 一纸檄文动九州

醉剑江湖 第143章 一纸檄文动九州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雪停了,天却更冷。

辛弃疾站在新搭的木台上,靴底结着昨夜的冰碴子。

台下十万大军列成方阵,甲胄上的积雪被体温焐化,顺着护心镜往下淌,在雪地上洇出一片暗渍。

他望着最前排的李二牛——这小子昨夜撞帐门时崩断了两根甲绳,此刻正用麻绳胡乱系着,见他望来,立刻梗直脖子,喉结动了动,像要把整颗心都吼出来。

元帅!戴明远捧着檄文从帐中奔出,袖口沾着墨汁,发顶还翘着根乱发。

他登台阶时绊了个踉跄,却护着纸卷半点没歪,檄文......檄文吹干了!

辛弃疾伸手接,指尖触到纸背的褶皱——那是戴明远握了半夜留下的。

他展开纸卷,还我河山四个血字突然浮现在眼前,是昨夜金使的血溅在旗上的痕迹。

喉间突然发紧,他清了清嗓子,将檄文递给戴明远:

戴明远的手在抖。

他抬头望了眼辛弃疾,见那双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刀,突然就不抖了。

他退后两步,展开檄文,声音先撞在冻硬的空气里,碎成冰碴子,又在人群里滚了两滚,渐渐沉实:金使诈降,辱我将士;饮毒酒而狂言,图弑帅以乱军......

台下传来低低的骂声。

有老兵攥紧了刀柄,刀环撞在甲叶上,叮铃作响;有新兵红着眼眶,手指把腰带绞成了麻花。

李二牛突然举起长矛,矛尖挑落头顶积雪:杀得好!这一声像火星子掉进火药桶,十万声杀得好炸开来,震得木台都晃了晃。

今斩其首,祭我忠魂!

战不止者,非违君命,实遵民誓!戴明远喊到最后一句,喉头都破了音。

战!战!战!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里,辛弃疾看见刘十八从人群里挤出来。

这汉子裹着件露棉絮的旧棉袄,肩上抬着口薄皮棺材,棺盖上用血写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血渍结了冰,像块暗红的玛瑙。

他身后跟着百来个义夫,有扛锄头的庄稼汉,有提鱼叉的船工,最前头的老丈瘸着腿,每走一步都要扶一扶棺材,可腰板挺得比旗杆还直。

辛帅!刘十八把棺材往雪地上一墩,震得积雪四溅,我婆娘孩子都死在金狗手里,这棺材是给我自己备的——他抹了把脸,不知是泪还是雪水,要是死了,就拿这棺材装我,埋在往北的路上!

人群突然静了。

辛弃疾望着那口棺材,想起昨夜血誓时,小禾禾举着玉簪说要给娘插坟头。

他喉头一热,伸手按住刘十八的肩:等打回山东,我亲自给你挑块向阳的地。

阿禾!

范如玉的声音从帐后传来。

穿红棉袄的小丫鬟抱着一摞纸卷跑出来,发辫上的绒花被风吹得乱颤。

范如玉跟在后面,鬓角沾着墨点——定是刚才写附语时蹭的。

她接过一卷檄文,指尖在纸背轻轻一按:太学、鄂州、江淮,按前日推演的路线送。

戴明远凑过来,望着她笔下此非军令,乃民声也几个字,眉头皱成个结:夫人,若是朝廷......

朝廷?范如玉抬头,眼尾的细纹里凝着霜,当年我爹南归时,怀里揣着半块碎玉,说是中原百姓托他带的。

后来我兄长战死,尸身被百姓用草席裹着送回来,草席里塞了把麦穗——她把最后一卷檄文塞进阿禾怀里,天下人要战,临安的朱笔能拦得住?

戴明远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话。

他望着范如玉转身时飘起的裙角,突然想起上个月她在军帐里替伤兵裹药,血浸透了帕子,她却笑着说这颜色比临安的胭脂正。

帐中烛火忽明忽暗。

张承恩蹲在炭盆前,密旨的残页在火里蜷成黑蝴蝶。

他望着那行密切监视辛弃疾动向的朱批被烧穿,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太学,同窗周明远拍着他肩膀说:张兄,你这双手该捧檄文,不该捧密旨。

窗外传来脚步声。

他忙吹灭火盆,把烧剩的纸灰扫进铜炉,又解下腰间的内侍牙牌,压在枕头底下。

换便服时,袖中掉出块玉佩——是孝宗登基那年赏的,羊脂玉,如今摸起来凉得刺骨。

他弯腰拾起,又狠狠塞进怀里。

掀帘而出时,他正撞上端着茶盏的小卒。

小卒见是他,刚要行礼,他却摆了摆手,指了指远处雪地里的身影——辛弃疾立在点将台前,背影像截老松,肩上落满雪,却纹丝不动。

老奴此去,不为天子。他对着空气说了句,又觉得可笑,便低了头,把檄文卷进竹杖里。

竹杖是用军帐前的斑竹削的,还带着新砍的青气。

他握着竹杖往南走,靴底踩碎的冰碴子发出细碎的响,像谁在说走快点,走快点。

三日后的临安,太学的杏树还没抽芽。

几十个生员挤在御街中央,举着抄得歪歪扭扭的檄文。

为首的白衫少年嗓子都哑了:辛帅非叛,乃国之柱石!人群外的茶肆里,说书人拍着醒木:那夜雪大,辛元帅的剑快过北风,金使的头刚落地,帐外就亮起十万火把——听众们砸着茶碗喊,溅出的茶汁湿了案上的檄文抄本。

消息传到宫中时,孝宗正翻着张浚旧部的军报。

他捏着檄文副本,指节发白。

殿外的鹦鹉突然叫起来:主战误国!他手一抖,副本掉在龙案上,正好盖住战不止者,非违君命,实遵民誓那句。

陛下!主和派宰相撞开殿门,朝珠撞得叮当响,此檄煽动民心,当......

当如何?孝宗打断他,弯腰拾起副本,当年朕在潜邸,听老卒说顺昌大捷,也是这般民心。他望着窗外飘起的柳絮,忽然笑了,传旨,无朕手谕,不得擅议辛帅之罪。

宰相的脸白了又红,红了又白,最后跺了跺脚,甩着袖子退下。

殿外的鹦鹉却学起了生员的口号:国之柱石!

国之柱石!

同一时刻,蔡州大营外的雪开始化了。

刘十八带着义夫在挖战壕,铁锨撞在冻土上,迸出火星子。

老船工周阿六带着船民拆木船,船板劈成箭杆,船钉熔了打箭头。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举着半块馍馍踮脚递给哨兵:我娘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打金人。

哨兵蹲下来接,胡子扎得小丫头直笑。

他咬了口馍馍,突然湿了眼眶——是玉米馍,掺着麦麸,甜丝丝的,像他娘当年蒸的。

辛弃疾站在军帐前,望着这一幕。

他摸出腰间的剑,剑鞘上的鱼鳞纹硌着手。的一声抽出来,寒光映得他眯了眼。

他反手割向腰间的大红战袍,布帛撕裂的声音里,他想起昨夜范如玉说:当年你在山东起义,穿的就是红里子的战袍。

戴明远!他把撕下的红布扔过去,绣在军旗中央。

戴明远接得手忙脚乱,却立刻明白了意思。

他翻出针线,在雪地里铺开军旗。

针脚穿过红布时,他听见辛弃疾说:这旗,叫。

旗展起来时,刚化的雪水顺着旗杆往下淌,红布在风里猎猎作响,真像团要烧穿云层的火。

报——

急促的马蹄声撞破营门。

哨兵跌跌撞撞冲进帐来,脸上还沾着草屑:元帅!

北边......北边有马队!

辛弃疾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腹擦过剑镡上的刻痕——那是当年在金营斩将时留下的。

他望着帐外渐暗的天色,忽然笑了。

这一笑,像春冰初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