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38章 拔营那夜无鼓声

醉剑江湖 第138章 拔营那夜无鼓声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七日后未时三刻,中军帐里的铜漏刚滴完第七滴水。

辛弃疾的手指在《蔡州地形图》上划过最后一道折痕,抬头时正见李二牛掀帘而入。

这位死士营统领甲叶未卸,肩背还沾着晨露,虎目里凝着锐光:“蔡州存粮在城东仓库,陈州守将换了纥石烈部的秃发阿古,开封防务……”他顿了顿,从怀中摸出片染血的绢布,“探马说汴梁相府的‘贞’字令符前日夜里烧了,完颜守贞咳血三日未出府门。”

帐外传来木屐碾过碎石的轻响,岩生单臂扶着门框,断臂处的布带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新结的痂。

他身后跟着刘十八,腰间悬着的铜哨还滴着水——那是方才在江边查粮船时沾的。

“都坐。”辛弃疾推过案上的茶盏,青瓷盏底压着张墨迹未干的手令,“今敌侦我动向,若鸣鼓出师,必遭伏击。”他指尖叩了叩地图上“汝水”二字,“我决意‘静行军’——人衔枚,马裹蹄,子时拔营,百里不举火。”

李二牛的茶盏“当”地磕在案上:“末将领先锋!”

岩生的独臂按在锄柄上,锄刃与青砖相擦,迸出几点火星:“锄镰营做前导。”他声音沙哑,却像淬了铁的刀,“民夫熟路,比斥候更不易露形。”

刘十八摸出腰间的铜哨吹了声短调——这是他与民夫约定的暗号,“粮队我带着,每车麸皮底下都埋了火折子,真遇着截粮的……”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就把粮车当火雷撞。”

帐外忽有药香飘来,范如玉掀帘的动作顿了顿。

她腕上还系着前日替伤兵换药时沾的布条,见众人都望过来,便将怀里的青布包放在案上:“这是新制的止血散,每队分五包。”她望向辛弃疾,目光软了些,“后营我盯着,你放心。”

辛弃疾伸手覆住她的手背,触到她指腹新结的茧——这是昨夜替阿禾补《血仇簿》时磨的。

他将青布包推给李二牛:“分给先锋营。”又转向范如玉,“魂幡……”

“立在辕门。”范如玉替他说完,“此幡不倒,民心不散。”

未时的日光透过帐帘,在众人甲胄上割出金斑。

辛弃疾望着帐外渐渐西沉的日头,喉结动了动:“去准备吧。”

李二牛当先出去,靴底在地上碾出半道深痕;岩生经过案边时,独臂扫落了半盏茶,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他总说残臂不便,实则是怕人看见他泛红的眼尾;刘十八最后出去,临到帐口又折回来,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夫人,这是江滩上采的野艾,说是能避邪。”

范如玉接过时,油纸窸窣作响,露出几枝带露的艾叶。

她望着刘十八的背影笑了笑,转身对辛弃疾道:“我去后营看看阿禾。”

帐里重归寂静。

辛弃疾摸出案头的“民”字玉牌,指腹抚过牌上“山河”二字的刻痕——这是范如玉嫁给他时,用陪嫁的和田玉磨的。

他忽然听见帐外传来细碎的磨刀声,是锄镰营的民夫在磨新得的刀,是粮队的车夫在擦旧矛,是老舟子在给棺木刷最后一道漆。

子时三刻,中军帐的灯烛“噗”地灭了。

辛弃疾披着锁子甲走出帐门,夜风吹得甲叶轻响。

他抬头望了眼北斗,见那七颗星子正悬在辕门上方——这是他与李二牛约定的吉时。

整座营地静得反常。

他沿着甬道往校场走,经过伙房时,灶膛里的余火已被沙土埋住;经过马厩时,每匹马的蹄子都裹了三层麻絮,连喷鼻声都闷在喉咙里。

校场上,三军列成三列横阵,排头的旗手将“辛”字旗卷得整整齐齐,旗杆套了布套,连金属枪头都包了棉絮。

“大帅。”李二牛从阴影里闪出来,他面上涂了锅底灰,只露出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先锋营已就位。”

辛弃疾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队列。

他看见岩生站在锄镰营最前面,独臂举着那柄断了半截的锄,锄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看见刘十八扶着粮车的车辕,车帮上用白灰画了个圆圈——这是与后营联络的暗号;看见最末排的老卒,正将嘴里的木枚咬得更紧些。

他闭上眼。金手指在眉心发烫,这次不是“看”,是“听”。

江对岸的渔村,有老者的咳嗽声绵长如潮;营后村塾里,幼童的鼻息微促如丝;不知谁家的妇人在梦中低喃:“杀贼……”

这些声音像无数根细线,穿过他的耳膜,缠上他的心脏。

他忽然想起前日阿禾在《血仇簿》上写的字:“史即战书,字字带血。”此刻他才明白,原来这战书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刻在千万人骨血里的。

“拔营。”他睁眼,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在甲叶上的雪。

第一排旗手轻轻挥了挥右臂——这是“起行”的暗号。

校场上的人开始移动,像一片无声的黑潮。

没有鼓声,没有口号,连脚步声都被裹了麻絮的马蹄和布袜吸尽。

辛弃疾走在中军最前面,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两下,与千万人的心跳合了拍。

行至江畔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大帅!”前队传来压低的惊呼。

辛弃疾抬眼,见浅滩上泊着二十余艘渔船,每艘船的桅杆上都挂着盏灯笼,灯纸被风吹得鼓胀,映出“送军北征”四个墨字。

老舟子周阿六站在首船船头,他背着的棺木已刷了新漆,棺盖上的“范氏”二字被他用金漆描过,在晨光里闪着微光。

他旁边站着小阿禾,扎着两个羊角辫,怀里捧着一束野艾,叶片上的露水正顺着指缝往下淌。

“周伯。”辛弃疾停住脚步。

周阿六弯腰行了个大礼,船板被压得“吱呀”响:“我等捞了七日浮尸,今日送大军北征。”他指了指阿禾,“小女说要送野艾,说是能给大军避邪。”

阿禾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星子:“夫人说,野艾烧了,魂就能跟着大军走。”

辛弃疾蹲下来,从她手里接过野艾。

艾叶的清香混着江水的潮气钻进鼻腔,他摸出火折子,“嚓”地一声点燃。

火光腾起时,阿禾“呀”地轻呼,只见那簇火苗竟顺着江风往北岸飘去,像颗坠落的星子,“扑”地落进江里,溅起几点金红的水花。

“锄镰营——”岩生的独臂挥起,锄刃击在盾牌上,“叮”的一声轻响。

第二声,第三声……百余人的锄镰击盾声连成一片,像细雨打在青瓦上,像春蚕啃食桑叶,像母亲拍着襁褓里的婴儿。

惊起的夜鸟扑棱棱飞过江天,却没有发出一声啼叫。

范如玉站在后方的高台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

她手里的“魂幡”被风卷得猎猎作响,幡面上用金线绣的“血仇”二字,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夫人!”一个浑身是泥的细作从草窠里钻出来,“建康来报,主和派要封江道,说是……说是北运的粮车藏了兵器!”

范如玉的手指在幡绳上轻轻一绞,绞得那金线“嗡”地响了一声。

她转头对身后的阿禾道:“取《血仇簿》副本三册。”

阿禾抱着个桐木匣跑过来,匣盖一打开,三卷烧焦的竹册露了出来——这是她连夜抄的副本,每卷首页都留着原册被火烧过的焦痕。

“分送建康、临安、镇江三州士绅。”范如玉拈起一卷,指尖抚过“三月十七夜,敌焚台,母范氏护册,衣焚肤裂”那行字,“告诉他们,此册所记,非我辛门之恨,乃江南万姓之痛。若阻粮……”她的声音突然冷了,“便是逐魂归。”

细作接过竹册时,手背上的青筋跳了跳。

他望着范如玉被火灼伤的指尖,突然单膝跪地:“小人这就去!便是游过长江,也把这册送到!”

当夜,三州的码头上便响起了密集的船桨声。

建康的盐商捐了二十艘运盐船,临安的书坊主把装书的货舱清出来装粮,镇江的渔户划着自家的渔船来帮忙。

月光下,江面上的船灯连成一条火龙,舳舻相接,绵延百里。

辛弃疾行至蔡州边界时,已是拔营后的第三日。

他站在山岗上回望江南,晨雾里只能隐约看见一点红光——那是范如玉的“魂幡”,还立在辕门上。

他闭上眼,金手指突然像被人猛地扯开了一层纱。

这一次,他不再是“听声”,不再是“观形”,而是“感心”。

他感受到建康的盐商摸着《血仇簿》上的焦痕,拍着胸脯说“装粮”;感受到临安的老学究举着竹册在街头宣讲,唾沫星子溅在“衣焚肤裂”四个字上;感受到镇江的渔妇把最后一斗米倒进粮袋,对哭着要饭的小儿子说“等大军打回来,娘给你煮十碗米饭”。

还有那个在血仇台被烧死的范氏老夫人,她的魂灵正跟着野艾的火光往北飘;还有阿禾的娘,她的名字被写在《血仇簿》第二页,此刻正附在粮车的辕木上;还有老舟子捞起的那些浮尸,他们的魂灵都缠在“魂幡”的金线里,随着大军往北走。

辛弃疾的喉咙突然发紧。

他想起小时候,祖母抱着他在院子里看月亮,轻轻说:“等你长大了,要带娘去看北方的雪。”后来祖母死了,他在她的坟前立了块碑,上面刻着“未睹北雪”四个字。

他拔出腰间的剑,剑刃在晨雾里划出半道银弧。

剑尖向北,他低声道:“此行不为将令,不为功名,只为那一句——‘娘,天亮了’。”

千里外的汴京相府,完颜守贞正捏着半块玄铁令符。

那令符原本刻着“贞”字,此刻却像被人用重锤砸过,裂成七八片,缝隙里还渗着暗红的血。

他突然觉得心口剧痛,像是被人用烧红的铁签子捅了一下。

低头时,见掌心里的符片正簌簌往下掉渣,像一群黑色的乌鸦,扑棱棱落进铜炉里。

“相爷!”门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南宋……南宋的军队过了汝水!”

完颜守贞猛地站起身,案上的茶盏“当啷”落地。

他望着窗外飘起的黄沙,突然想起前日探马来报的话:“辛弃疾在沿江立了血仇台,烧了《血仇簿》……”

“备马!”他抓起披风往身上裹,“去见陛下!”

门子却站着没动,喉结动了动:“还有……还有金使蒲察九鼎求见,说是……说是带着诏书,要‘归还襄阳’。”

完颜守贞的手停在披风带子上。

他望着掌心里的符灰,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比哭还难看:“让他等着。”

北进的大军仍在无声地移动。

辛弃疾收了剑,转身看向北方。

蔡州的城墙已隐约可见,城楼上的金军旗号在风里忽隐忽现。

他摸了摸胸前的“民”字玉牌,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李二牛带着先锋营摸上了前岗,是岩生的锄镰营在砍断挡路的荆棘,是刘十八的粮队正顺着山涧往上爬。

晨雾渐渐散了。

辛弃疾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他心里破土而出。

那不是将令,不是功名,是千万人在他耳边说的同一句话:“杀回去。”

北进三日,忽有探马来报:金使蒲察九鼎率队抵营,马背上插着黄旗,旗上写着“和议”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