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13章 风起灯未熄

醉剑江湖 第113章 风起灯未熄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九江渡的风雪裹着碎冰砸在张大脚脸上,他裹紧狐皮大氅,手指在刀柄上摩挲出薄汗。

粮车碾过结冰的河滩,二十辆木轮车压出的辙印像条蜿蜒的白蛇,直往江西方向去。

船工老周蹲在船头敲冰,突然用船篙挑起什么:张统领,您瞧!

半截断箭插在冰层里,箭头沾着暗褐血渍,三棱形状在雪光下泛着冷芒——正是金营特有的破甲箭。

张大脚的后颈瞬间绷直,他翻身跳下车,靴底碾碎薄冰,弯腰捡起断箭。

箭杆上还留着半枚火漆印,隐约能辨二字。

老周,靠岸!他扯着嗓子喊,腰间官盐平卖的令箭撞在刀鞘上,秦兄弟他们该到了。话音未落,山坳里传来枯枝断裂声。

二十几个裹着破棉絮的从林子里窜出来,为首的瘸腿汉挥舞着生锈的铁枪,喉咙里吼着含混的,可张大脚一眼就看见那铁枪枪头——新磨的,枪杆缠着的麻线还带着松香味。

伏兵!他大喝一声,手按腰间铜哨猛吹。

山梁上的枯树突然晃动,秦猛裹着黑披风跃下,钢刀出鞘时带起一阵风,三十多个刀卒从两侧山隘冲出,长戈如林。们见势不妙,竟从破棉絮下抽出精铁短刀,排头的瘸腿汉反手甩出三枚透骨钉,直取张大脚咽喉。

一声,透骨钉撞在张大脚胸前的护心镜上弹飞。

他抽出腰刀迎上,刀背磕开瘸腿汉的铁枪:装得倒像!

哪有溃兵穿皮甲的?话音未落,秦猛的刀已架在瘸腿汉脖子上。

雪地瞬间安静,二十几个被刀卒反剪双臂按在地上,粗重的喘息混着雪粒落在结冰的河滩上。

带回去审。辛弃疾站在庐州行辕的火盆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软鞭的藤纹。

案上摊着夜枭刚送来的密报,墨迹未干:崔与之暗结降卒,欲借坏公信义。他突然抬眼,目光扫过跪在堂下的瘸腿汉,说,谁给的钱?

瘸腿汉的脸被揍得肿成发面馒头,却还硬撑着:饿的!

官仓不放粮,我们...

饿的?辛弃疾抓起案头的军报甩过去,这月江西屯田营发了三石糙米,降卒每日还有半块咸肉。他俯身逼近瘸腿汉,你身上的皮甲是金营铁浮屠的样式,刀鞘上的云纹是崔府私造——当我没去过建康?

瘸腿汉的喉结动了动,突然瘫软在地:崔大人...给了五百贯,说只要烧了粮车,百姓就不信您能养兵...

拖出去。辛弃疾转身背对着堂下,声音像浸了冰水,主谋三个,斩首示众。

其余的,押去屯田营,李二牛盯着,以劳赎罪。

堂外的雪停了,阳光透过窗纸照在他脸上。

他望着庭院里聚集的百姓——前日开仓平盐时跪谢的老妇,昨日来问屯田章程的青年,此刻正踮脚往堂里张望。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辛大人明断!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应和,声浪撞在青瓦上,震落檐角的积雪。

大人,应募的册子又厚了。书吏捧着木匣进来,今日新增三千,连江州的猎户都带着弓箭来了。辛弃疾翻开册子,见姓名栏里歪歪扭扭写着王铁柱张狗剩,最后一页是个墨点——某个不识字的庄稼汉按的指印。

他指尖抚过那些粗糙的字迹,喉结动了动:告诉他们...等收了蔡州,我请他们喝庆功酒。

杭州的妇助会里,范如玉的指尖被绣针戳出个血珠。

她望着堂下百来个妇人——有官宦家的娘子,有市井的厨娘,此刻都低头穿针引线,麻线在冬衣里穿梭如蝶。

绿芜掀帘进来,袖口沾着炭灰,凑到她耳边低语:吕文渊的旧部混进东市,今夜要烧药库。

范如玉的手顿了顿,目光扫过墙角堆着的药箱。

她伸手摸了摸最上面那箱的封条——是新的,里面只有半袋艾草。把真药分藏到城南王婶家、西巷张嫂的米仓,她轻声说,每处留两个药箱做样子。绿芜点头要走,她又补了句:告诉姐妹们,今夜带湿棉被。

子时三刻,东市药库方向腾起火光。

范如玉提着灯笼跑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二十几个妇人,每人怀里都抱着浸水的棉被。

火势借着北风往四周蔓延,药库的木门被烧得噼啪响,可当她们掀翻伪装的药箱时,里面只有烧焦的干草。搬真药!她喊,火苗舔到衣袖,她扯下外袍扔在地上,露出里面的素色中衣,继续往马车上堆药箱。

天快亮时,火灭了。

范如玉站在焦黑的药库前,鬓发散乱,衣襟上还沾着草屑。

有妇人递来热粥,她刚要接,忽听街角传来童谣:辛公有将,范氏有光;男战北地,女守后方。她抬头望去,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正蹦跳着唱,雪地上的脚印像串梅花。

同一夜,汴京郊外的破庙漏着月光。

夜枭蹲在梁上,望着堂下三个黑衣人。

中间那个摸着耶律元亨的遗信,信纸上的血渍已经发黑:你们说这是黑水营的信物?

耶律将军临终前托付的。夜枭压着嗓子,声音像刮过瓦砾的风,他说...蔡州的守军都是老弱。

黑衣人突然抽刀抵住夜枭的咽喉:你怎么知道?

我在金营当细作时,听过完颜守绪的酒话。夜枭盯着刀刃上的反光,他说精兵都调去河北了,防着南朝虚张声势。

刀慢慢收回去。

黑衣人从怀里掏出一卷绢帛,边角还带着焦痕:这是边关布防图残卷,蔡城西门年久失修,颍水正月浅可涉...你最好没骗我们。

庐州行辕的烛火亮了整夜。

辛弃疾铺开那卷残图,朱笔在二字上圈了又圈。

他闭目,脑中浮现出祖父临终前的脸:兵不在多,在能用。百万兵马在眼前列阵,蔡州的位置突然亮如星火——断其右臂,直取中原。

大人,鲁师傅请您去工坊。书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工坊里飘着硫磺味,鲁七蹲在火药箭车前,眉头拧成疙瘩:引信一遇潮就哑,射程才百步。他掀开竹筒,里面的火药粉结着湿块。

辛弃疾盯着竹筒上的蜡封,突然想起老哑巴——当年在济南,那哑巴用棉絮裹着竹筒存话本,十年都没受潮。

换棉絮裹药,蜡封两层。他抓起一把棉絮示范,鲁师傅,试试?

鲁七的眼睛亮了。

他重新装箭,点燃引信。的一声,火箭划破夜空,拖着橘红的尾焰,落在三百步外的靶心上。

工坊里爆发出欢呼。

辛弃疾拍了拍鲁七的肩:赶制百辆,藏在庐州城外。

五日后,临安宫城的东暖阁里,韩元吉捧着军粮霉变的奏本,额头渗着细汗。

孝宗把茶盏重重一放:李守忠,即刻去查!

庐州的粮仓里,李守忠掀开第三百袋米,指尖捏起一粒——干燥,清白,还带着新米的清香。

袋上的《安民约》墨迹未褪,是辛弃疾亲笔写的:此粮养兵,亦养民。

陛下,粮未霉。李守忠跪呈米袋,袋上字是辛大人昨日新写的。

孝宗抓起奏本撕成两半:好个虞允文!

此时,辛弃疾正站在庐州城楼。

北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他望着南方,京口的方向隐在云里。

江潮声仿佛从千里外传来,如万马奔腾。

他摸了摸腰间的软鞭,藤纹里还留着祖父的温度。

风越大,火越旺。他对着风雪低语,目光穿过云层,落在更北的地方——那里有座城,叫蔡州。

夜渐深时,他翻身上马。

随从要掌灯,他摆了摆手。

马蹄声踏碎积雪,往京口方向去了。

江风猎猎,星河如幕,他闭目静坐,任北风掀起衣袍。

远处传来浪打礁石的声音,像极了战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