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97章 暗渠断脉

醉剑江湖 第97章 暗渠断脉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偏殿的铜漏已滴过三百六十声,辛弃疾揉了揉酸涩的眼,案上《盐政新策》的纸页被烛火烘得微卷。

绿芜捧着青瓷药盏进来时,见他额角沾着墨渍,发带松松系着,倒像个熬了夜的寒酸书生,哪有半分两浙西路监司的威严。

郎君,夫人着我送的安神汤。绿芜将药盏轻轻搁在他手边,目光扫过案头——各州盐引底册叠成小山,漕船日程与市舶抽单被朱笔圈得密密麻麻,连《盐流图》都缩印了七张,每张上的批注比蛛网还密。三日未合眼,何苦至此?她轻声问,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心疼。

辛弃疾抚着额角苦笑,指节因握笔太久泛着青白:破贼易,立制难。

若新法一出,漕吏勾结盐商哄抬盐价,百姓反受其害......他喉间发紧,我岂非以正为暴?话音未落,太阳穴忽突突作痛,眼前浮起三重光影——民包盐场的章程、漕船的水程、盐商的算盘,竟在脑中自动推演起来:三月后盐价或涨三成,军饷补给慢半旬,私盐虽退却有新渠暗生......最清晰的那重影像里,信盐坊刚挂上牌匾,便有盐商囤货居奇,百姓在坊外骂声连天。

他猛地攥住桌角,冷汗顺着后颈往下淌。

绿芜吓了一跳,正要扶他,却见他抄起狼毫,在民包盐场,官督商销条陈旁疾书:须先控仓,再放引。墨迹未干,笔尖在二字上重重顿了顿,仓廪在手,方能制住那些囤盐的手。

此时范如玉正坐在辛府后园的紫藤架下,案上摊开的信盐坊选址图被夜风吹得簌簌响。

牛大喉粗声粗气地搓着掌心:夫人,您说的杭州、扬州、通州三地,确实是盐流咽喉。

我带三百兄弟扮成商队,趁夜接管仓门,保管神不知鬼不觉。

不妥。林知白推了推塌了一角的皂纱幞头,市舶司书吏的青衫洗得发白,吕府在各仓都安了心腹,没官凭文书,咱们一动手就落个罪名。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私录的吕氏海外交易账,那是他用三年时间攒下的罪证,去年海州仓就出过事,几个查账的被反扣成盗银贼......

范如玉抬眼,烛火在她眸中晃出细碎的光。

她自袖中取出一方黄绢,边角还带着内廷的龙纹暗绣:辛公早请了便宜行事之权。她展开绢帛,孝宗的朱批在烛下泛着金:着辛弃疾节制两浙盐务,许先斩后奏,期限七日。此诏可开仓七日。她将黄绢推到牛大喉面前,但要在黎明前完成——不惊百姓,只动旧渠。

牛大喉粗黑的指节捏紧黄绢,忽然咧嘴笑了:夫人这是要咱们给旧盐道啊!林知白凑近看了看朱批,喉结动了动:有这东西,便是吕府的人拦着,咱们也能......他声音渐低,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案几,只是要快。

子时三刻动手。范如玉将选址图折起,杭州仓由大喉带一队,扬州仓周七郎去,通州湾......她看向立在廊下的绿芜,你带药囊,防着有人使阴招。绿芜点头,腰间的青囊晃了晃,里面装着她新制的迷烟散——是前日辛弃疾翻《齐民要术》时提过的方子。

当夜三更,杭州城外的官仓裹在薄雾里。

吕府的家丁举着火把在墙根巡逻,火星子落进草窠,噼啪作响。

忽然,远处传来盐车碾过碎石的声响,领头的车夫扯开嗓子喊:盐政清查使令,接管仓务!家丁们刚要喝问,牛大喉已带着二十个精壮汉子冲上前——他们穿着簇新的商旅皮袍,腰间却别着淬了药的短刀。

哪来的野......家丁头目刚开口,牛大喉的拳头已砸在他面门上。

众人如狼入羊群,眨眼间制住了门房。

账房里,老吏正往账本上涂浆糊,想毁了私放盐引的记录,冷不防被人从后按住肩膀:老丈,您这手糊账的本事,该去太学教算学。牛大喉扯过账本,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江北某商的名字,嘴角勾起冷笑。

通州湾的官仓更险。

林知白举着黄绢冲在最前,却见仓后树林里人影攒动——是吕府养的白鹞子,专干截杀查账官的营生。

箭矢破空而来时,绿芜早摸出青囊里的竹筒,对着林子猛吹。

药烟裹着薄荷香散开来,白鹞子们捂着喉咙踉跄,箭簇纷纷坠地。

等牛大喉带人冲进去,仓里的盐包码得整整齐齐,最上面还压着半块吕府的私印。

五更天,三州仓印被装进檀木匣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范如玉站在辛府门前,看着快马送来的封条——杭州仓封条上有牛大喉的指印,通州湾的染着淡淡药香。

她摸了摸袖中辛弃疾的《盐政新策》抄本,那纸页还带着他腕间的墨香。

次日早朝,吕文渊的青袍被扯得皱巴巴,冲进政事堂时连靴底都沾着泥:辛元嘉无诏擅夺仓廪,形同兵变!他拍着案几,唾沫星子溅到宰执的朝服上,这是要逼反盐商!

要乱我大宋根基!

宰执们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作答,便见辛弃疾捧着檀木匣稳步进来。

他官服虽齐整,眼下却挂着青黑,倒像连夜走了三百里路:吕侍郎说臣?他打开木匣,三枚铜印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代管七日,依陛下密诏行事。他又抽出一叠账本,这是三仓旧吏私放的盐引,共三千余引,去向......他指尖敲了敲账本上二字,吕侍郎可愿细查?

吕文渊的脸瞬间煞白,额角的青筋跳得像要爆开。

他张了张嘴,却只发出嘶嘶的喘气声。

三日后开坊售盐。辛弃疾又取出《信盐坊章程》,价定为旧市七成,百姓持安民约者优先购三斤。

荒唐!参知政事拍案而起,盐价骤降,国库如何支应?

宁亏于库,不亏于民。辛弃疾望着殿外飘起的柳絮,声音忽然轻了些,民心若失,千金难买。

三日后,杭州信盐坊的朱漆大门刚打开,人群便如潮水般涌来。

百姓攥着安民约排成长龙,孩童们举着竹枝当笔,唱着《美芹十论》里的句子:民为水,可载舟......范如玉站在坊侧,看一位白发老妇买了盐,却舍不得走,用袖口蘸着盐水在墙上写了二字——水痕未干,便有个小娘子跟着写了。

她摸着袖中青囊,里面的《盐政新策》抄本被体温焐得温热。

忽觉青囊微颤,像是里面的纸页在轻轻跳动——那是辛弃疾的字迹,带着他惯有的清刚之气。

当夜,辛弃疾独坐偏殿,烛火将《盐流图》照得透亮。

他闭目凝神,金手指处传来熟悉的灼热——江南八州的盐流脉络竟在脑中活了过来:杭州、扬州、通州的信盐坊化作清泉,顺着运河、长江奔涌;旧盐道像朽坏的绳索,在泉流冲击下寸寸断裂。

你道我争的是盐?他对着虚空低语,不,我争的是民信之渠——这一脉通了,千军之饷,自有源头。

窗外忽有黑影掠过屋脊,瓦片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睁眼,见《盐流图》上吕府所在的位置被烛火映得发红,像块即将烧开的铁。

他将朱笔轻轻搁在图上,笔尖正好戳在吕府的标记上。

更漏敲过五下时,绿芜捧着参汤进来,见他盯着窗外发怔:郎君可是累了?

不累。辛弃疾笑着摇头,目光却仍凝在窗外。

他知道,这夜的平静只是暂时——就像盐井里的卤水,表面越静,底下的暗流越急。

信盐坊开售第五日清晨,范如玉正给辛弃疾整理朝服,忽有急报传来:夫人,两淮灶户......报信的家仆喘得说不完整,都罢煮了!

辛弃疾的手顿在腰间玉带扣上。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忽然想起昨夜那道黑影——原来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