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90章 五河归心

醉剑江湖 第90章 五河归心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春寒料峭,衢州城外的雪还未全消,村祠前的老榆树上却已绽出几点新芽。

陆翁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灰布棉袍,柱着那根跟了他三十年的老榆木杖,站在青石板垒成的祭台前。

台下挤了百来号人,有挎竹篮的妇人,有光脚穿草鞋的汉子,连裹着襁褓的婴孩都被抱来了。

人人手里攥着个粗布小药包,布面被摩挲得发亮——那是范夫人托药商送来的小禾散,治好了村里半数人的寒疫。

都把药包放上来。陆翁的声音像砂纸擦过石磨,他抬手时,袖口露出半截皴裂的手背,这不是药,是命。

最先动的是王二婶。

她怀里的小孙子上个月还烧得说胡话,喝了三碗小禾散才退了热。

此刻她踮着脚,把药包轻轻放在祭台中央的石槽里,布包触到青石板时发出轻响,像春雪落在草叶上。

小禾啊,你走得早。王二婶抹了把脸,可你留下的药,救了咱们全村。

接着是李铁匠。

他挽着袖子,胳膊上还沾着铁屑,药包却捧得比新打的犁铧还郑重:我家铁蛋喝药那天,说这药有米香。

我尝了口,真的,跟我娘熬的米汤一个味。

药包越堆越高,石槽里渐渐垒成个小丘。

陆翁的老榆木杖尖叩在青石板上,的一声,像敲在人心坎上。

都听好了!他佝偻的背突然挺得笔直,打今儿起,村里立个信柴阁他用杖尖在地上画了个圈,每户留三捆柴,官差来征粮要柴,不许给!

谁要是偷偷交了——他杖尖重重戳进土里,全村人拿扫帚扫他出门!

人群先是静了片刻,接着爆发出山响的应和。

有汉子吼:信在,心不溃!有妇人抹着泪喊:柴在,药在!连最胆小的刘老拐都举着药包跳脚:我家柴房就在村东头,谁要敢动一根,我拿粪叉跟他拼!

消息像长了翅膀。

三日后,邻县的药商挑着担子进衢州城,扁担上挂着块破布,用炭笔歪歪扭扭写着:七县立碑,柴不充公。

又过五日,临安来的商队在驿站歇脚,茶棚里说书的拍着醒木:您猜怎么着?

如今南边七个县,村村都竖了信柴碑,碑上刻着官不夺柴,民不背信——您说奇不奇?

这奇事传到信州江畔时,正是黄昏。

辛弃疾立在青石板阶上,江风卷着他的青布衫角猎猎作响。

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是范如玉派快马送来的,上面只写了八个字:衢州立约,七县同碑。

民心者......他望着江面上翻涌的浪涛,喉结动了动。

忽然眼前一阵恍惚,江水化作千万点星火,自南向北蜿蜒而去,像条盘在大地上的赤龙。

这是他的过目不忘金手指又动了。

从前他只能记起史书里的战例、兵书里的策论,此刻却能看见未发生的图景——无数村落的篝火连成线,火光里有人举着小禾散药包,有人扛着未交的柴捆,连守城的兵卒都把刻着《御金总论》的木简藏在甲胄里。

辛弃疾手里的纸掉进江里,他却浑然不觉。

指节抵着额角,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原来我之前错了......他转身冲进书斋,案头的笔墨还未收,狼毫笔在宣纸上扫出飞白,抗金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亿兆之心向背!

墨迹未干,他又推开窗。

晚风裹着梅香扑进来,他忽然想起范如玉断发时说的信在,山河不沉,想起陆翁用老榆木杖画的那个圈——原来那些散在民间的药包、柴捆、刻着策论的木简,早就在织一张网,网住的不是城池,是人心。

当夜,辛弃疾在烛火下静坐。

他闭目凝神,脑中忽然浮现出五条河:最浑浊的那条翻涌着百姓的骂声、哭声、应和声;稍清些的河面上浮着铁甲,是他练过的兵、整过的军;最细的河在地下淌,是他四处筹来的粮饷、造的兵器;两岸是陡峭的山壁,是他考察过的关隘、画过的地形图;而最汹涌的那条河,正推着前四条河往同一个方向奔——

五河归心。他猛地睁开眼,烛火在瞳孔里跳了跳,通民河以聚气,疏兵渠以导势,开源财以养战,据地岸以控险,顺势流以制胜......他抓起笔在墙上画着,墨迹从连到,最后在中间重重圈了个字。

与此同时,临安城的深巷里,郑伯通的刻坊还亮着灯。

老刻工的盲眼蒙着块黑布,枯瘦的手指摸着新刻的木版,指腹被木屑刺得渗血。这版刻完,《御金总论》就能印三千册。他对帮工的小徒弟说,你记着,字要刻得深些,再深些——墨水渗进纸里,也得渗进人心。

离刻坊二里地的军营里,张都头正借着月光翻书。

他是行伍出身,认字不多,可当看到兵为渠,导之则利时,眼眶突然热得发烫。

三年前他带的百人队,有二十七个兄弟卖了甲胄换粮,如今书里写渠塞则溃,他摸着胸前的甲片,指甲抠进甲缝里:明日起,我挨个儿问弟兄们,谁愿意把这册书传给下一队。

建康戍卒的营帐里更热闹。

有个小卒把小禾散药包缝在战袍内衬,针脚歪歪扭扭:辛公的药治身子,书治心。他拍着胸口,哪天要是战死了,这药包挨着心口,也算带着辛公的策论去见阎王。

范如玉收到周子昂密报时,正在整理书信。

信纸上的字被烛火烤得发卷:太学百生伏阙上书,乞召辛公。

虞相震怒,欲治领头者罪。她捏着信纸的手顿了顿,腕上的银镯碰在案角,发出清脆的响。

取十包新制的小禾散她对站在廊下的丫鬟说,再把《总论》缩抄本拿来——用薄竹纸抄,藏在药包夹层里。

丫鬟应了声,转身去取。

范如玉望着案头的青囊,忽然想起那日在驿站车底塞青囊时,指甲缝里渗的血珠。

她摸了摸颈间,银锁已经给了老张头,可此刻心口却烧得厉害——不是疼,是烫,像有团火要从喉咙里冒出来。

送去临安。她把青囊系紧,走水路,找常给药行送货的周船主。

夜更深了。

辛弃疾立在楼头,东南方的天际忽然闪过一道雷光。

他望着那抹幽蓝的光,风掀起他的衣摆,露出腰间挂的青囊——里面是范如玉新寄来的断发,还有半页未写完的信。

金军再动是祸?他对着风笑了笑,声音轻得像叹息,不,是天赐良机......他握紧青囊,指节发白,这一阵风,终于要把沉疴旧局,吹个底朝天了。

衢州城的更夫敲过三更时,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摸黑进了城。

他扁担两头的竹筐里,除了针头线脑,还塞着七块白幡。

幡上的字被黑布盖着,凑近了看,能看见隐约的墨迹:信在,山河不沉。

正月十五的衢州城,怕是连灯盏都点不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