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1章 玉碎炊烟起

醉剑江湖 第11章 玉碎炊烟起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赵?的弹劾书是在第二日卯时誊好的。

他斜倚在书案后的檀木椅上,看墨汁在宣纸上洇出私散官粮,收买民心,蓄养死士几个字,指节抵着下巴轻笑——辛弃疾那愣头青,偏要学古人开仓赈灾,却不知这擅动国储的罪名,足够把他从江西安抚使的位子上拽下来。

去,把这书抄三份。他将折子递给长随,一份送临安通进司,一份贴在州府前照壁,再让说书的王麻子去茶肆里讲。长随喏了一声要退下,他又补了句:记得加一句辛某欲借流民为兵,图谋割据,要活灵活现的,就说他夜里在棚子底下教流民打拳——你且看,那些泥腿子听了还敢跟着他?

市井里的风比官衙的快。

第三日辰时,范如玉端着药罐从流民棚出来时,正听见两个卖菜的妇人在井边嘀咕:前日张屠户说,辛使君开仓是为了养兵......

另一个妇人慌张地看了眼棚子方向,我家那口子去常平仓搬米,见赵判官拿着断锁说,锁是玉牌撬的——

范如玉的脚步顿了顿。

药罐里的艾草香混着粥棚的米香,在晨雾里散不开。

她望着棚子前排着队领粥的老幼,小满正踮着脚帮绿芜数碗,木剑在腰间晃荡——那是他夜里磨了半宿的,说要学辛叔叔砍金人。

夫人?绿芜捧着空碗过来,见她脸色发白,可是哪里不舒服?

范如玉摇了摇头,将药罐递给她:去把我妆匣里那支玉簪拿来。

绿芜一怔:夫人,那是您出嫁时......

拿来。范如玉的声音轻,却像敲在青石板上,我要去米市。

城南米市正午最热闹。

范如玉系着昨日的青布围裙,站在福来米行的柜台前时,掌柜的老周头正捧着茶盏跟人闲聊,见她进来,茶盏掉在桌上:夫人这是......

周掌柜。范如玉将玉簪放在柜台上,银白的簪身映着日头,前日我当的米,还差五石。

老周头慌忙去推:使君为百姓操碎了心,这米......

官家不私取民物,民亦不私奉官家。范如玉按住他的手,指尖因长期舀粥起了薄茧,周掌柜若不收这簪,我便去隔壁。

老周头张了张嘴,到底叹了口气,唤伙计量米。

围观的人渐渐围过来,有认得玉簪的——那是范夫人陪嫁里最显眼的,雕着并蒂莲,前日还插在她发间。

此刻银簪躺在柜台,像片被风吹落的月光。

夫人!人群里挤进来个老妇,怀里抱着半袋糙米,我家男人前日去山里挖蕨根,我偷偷藏了半袋米,您拿去吧!

阿婆使不得。范如玉要推,老妇却把米袋往她怀里一塞:我儿子在淮北被金人杀了,要不是使君开仓,我这把老骨头早喂野狗了。她抹了把眼泪,您当簪子换米,我捐把米算什么?

话音未落,卖菜的挑了两筐新米挤进来,卖布的解下钱袋里的铜钱,连蹲在街角啃馒头的小娃都跑过来,把攥得温热的铜钱地扔进米筐。

绿芜红着眼眶,拿个本子挨个儿记名字:张婶子二升,李大哥五斗......

炊烟又在棚户上升起来了。

这次不是白粥,是混着糙米、野菜、甚至碎豆的稠粥。

范如玉捧着碗站在棚前,看小满捧着木剑追着蝴蝶跑,剑上二字被晒得发亮。

有个汉子突然喊:使君要是真有罪,我们去临安喊冤!

噤声!张五郎慌忙去捂他的嘴,可周围人都笑了——他们跪过,哭过,此刻眼里却有了光。

此时的州衙里,辛弃疾正对着案上的奏疏发怔。

烛芯结了朵灯花,地落在民为邦本四个字上,将字烧出个焦痕。

他伸手去拨,指腹被烫得一缩,却突然笑了——前日抄奏疏贴城门时,他原以为要费些唇舌,没想到百姓围在墙下,有识字的念,没识字的听,末了都说使君是为我们。

案头摊开的《汉书·食货志》被风掀开,谷者,民之司命也几个字跳出来。

他忽然想起昨夜张五郎蹲在衙门口,见他出来便叩首:使君的罪,可有定论?那老流民的额头沾着泥,像块没擦净的玉。

笔锋在纸上走得更快了。

他不再只引《贞观政要》,而是将江西流民的数目、日耗的米量、常平仓的存量,甚至赵?压着赈灾批文足足十七日的事,都列得清清楚楚。

末了,他想起太宗见饥民食土而泣的典故,笔尖一顿,写下:若以此获罪,愿效汲黯,伏锧甘心。

使君!辛伯撞开书房门,额角沾着草屑,赵判官派了人夜里去烧流民营,被绿芜带着几个流民拿棍子赶跑了!

辛弃疾的笔地落在纸上,墨点溅在伏锧甘心旁,像朵深色的花。

他抓起案上的奏疏,在末尾添了句:今有奸人欲焚流民营,反证臣所惧者非罪名,乃百姓之命。

夜更深了。

辛弃疾站在北窗前,望着远处棚户的灯火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地上。

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鱼鳞纹还是硌手——二十年前闯金营时,剑下是敌首;如今剑虽未锈,斩的却是人心的阴云。

去,把这书连夜送临安。他将折子递给辛伯,走最快的马。

辛伯接过折子,马蹄声碎在夜色里。

临安的宫城此时还沉在梦中,只有通进司的小吏打着哈欠接过折子,随手放在案头——明日早朝,这折子便要呈到孝宗面前。

而此刻的江州城,棚户的炊烟还未散尽。

小满抱着木剑睡在张五郎怀里,梦里喊着打金人;范如玉在灯下补着辛弃疾的旧官服,针脚细密;辛弃疾望着案头的折子,月光落在民为邦本四个字上,像撒了把碎银。

他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临安,有个老太监正端着铜盆经过通进司,瞥见案头的折子,顺口问了句:这是谁的疏?

小吏揉了揉眼睛:江西安抚使辛弃疾的自辩书。

老太监脚步一顿。

他记得二十年前,有个少年带着五十骑闯金营,砍了叛徒张安国的头。

那少年的名字,曾让金营的帐篷都抖三抖。

且放着。老太监说,明日早朝,官家要先看这个。

月光漫过江州的城墙,照在州府前的照壁上。

赵?的弹劾书还贴在那里,墨迹已有些斑驳。

而旁边,辛弃疾的自辩书被风吹得翻卷,粮从何来?

为民何罪?几个大字,在夜色里格外清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