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告破后的第三个月,华曜资本总部大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李鄞坐在十七层的办公室里,指尖划过电脑屏幕上的季度报告,目光却落在窗外——深秋的阳光透过云层,将城市的天际线染成温暖的金色,可他眼底的沉静,却未因这份平静有丝毫松动。
“李经理,张总监让您去一趟会议室,说是有紧急任务。”林薇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好像是关于‘启星生物’的Pre-IPO核查,这家公司最近势头很猛,估值半年翻了三倍,但总部收到匿名举报,说他们的核心技术存在重大造假。”
李鄞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将手机揣进裤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机身侧面的加密按键:“陈宇呢?”
“他已经在会议室了,正在整理举报材料。”林薇快步跟上他的脚步,低声补充,“启星生物主打基因编辑疗法,声称攻克了多种罕见病的治疗难题,还拿到了海外知名机构的投资意向书。但举报信里说,他们的临床试验数据是伪造的,核心专利也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
走进会议室时,陈宇正对着一叠厚厚的资料皱眉,看到李鄞进来,立刻推过来一份文件:“你看,这是他们公布的临床试验报告,有效率高达92%,但样本量只有30例,而且没有公开对照组数据,这在生物医疗领域太反常了。更可疑的是,他们的核心专利‘靶向基因载体’,去年曾被一家国外实验室指控侵权,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张总监坐在主位上,脸色严肃:“启星生物是今年资本市场的热门标的,多家机构都在抢投。我们原本计划下周启动投资尽调,但这份匿名举报让总部不得不谨慎。李鄞,这次还是你们三人组队,务必在一周内查清真相,确认他们的技术真实性和合规性。”
“明白。”李鄞接过张总监递来的启星生物资料册,指尖划过扉页上创始人的名字——江承宇,留美博士,曾任职于海外顶尖生物实验室,回国后创办启星生物,短短三年就将公司估值推到百亿级别。
离开会议室时,李鄞的指尖在裤袋里轻轻敲击手机屏幕,发送加密指令:“全面核查启星生物创始人江承宇的背景信息,包括海外任职经历、学术成果、专利申请记录;调取该公司核心专利‘靶向基因载体’的相关诉讼文件及侵权指控细节;侵入其内部服务器,提取临床试验原始数据、病例档案及技术研发记录。”
【收到。江承宇2018年从美国某实验室离职,离职前曾因学术不端被调查,相关记录已被人为删除;核心专利‘靶向基因载体’与美国某实验室2020年发表的技术论文高度同源,侵权指控因对方突然撤回而终止,疑似存在利益输送;已成功侵入启星生物内部服务器,发现临床试验原始数据与公开报告存在巨大差异,有效率实际仅为35%,且存在篡改病例数据、伪造患者随访记录的痕迹;正在下载相关证据,预计20分钟内完成备份。】
手机微弱的震动传来,李鄞面不改色地走进电梯。陈宇和林薇正讨论着核查计划,他顺势加入:“明天我们去启星生物现场核查,重点看他们的实验室和研发数据。林薇,你对接财务和法务,核查专利合规性和资金流向;陈宇,你负责技术层面,重点核验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我去跟江承宇面谈,试探他的反应。”
次日上午,三人驱车前往启星生物位于市郊的研发基地。不同于云帆科技的喧嚣,这里显得格外安静,园区内绿树成荫,实验室大楼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门口有安保严格值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
“李经理、陈经理、林经理,欢迎光临。”江承宇亲自在门口迎接,四十岁出头,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与周凯截然不同,“早就听说华曜资本的尽调团队专业严谨,今天能得到三位指导,深感荣幸。”
“江总客气了,我们只是例行尽调,希望能全面了解贵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李鄞伸手与他握了握,指尖感受到对方掌心的微凉,眼神却锐利如鹰,似乎在刻意隐藏着什么。
江承宇带着三人参观研发中心,实验室里摆放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忙碌,试管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我们这里有15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80%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核心成员均来自全球顶尖生物实验室。”江承宇边走边介绍,“目前我们的基因编辑疗法已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针对三种罕见病的治疗效果显着,预计明年就能提交上市申请。”
陈宇停下脚步,看向一台正在运行的基因测序仪,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基因序列数据。他假装好奇地问道:“江总,贵公司的基因编辑技术采用的是CRISPR-Cas9系统吗?我看测序结果里的编辑效率,似乎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不少,有什么核心技术突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