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星域,“遗民堡垒”外围空域。
一座由“引路者”星舰投射出的巨大全息星图悬浮在虚空中,其上清晰标示出已被初步净化的七个规则“静滞点”。这些节点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散发着稳定而温和的能量波动,与中央那依旧庞大但已被“规则滤网”部分约束的“规则稳定锚点”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张稚嫩却充满希望的“新生规则网络”。
艾拉、墨菲斯长老、凯斯工程师以及代表掠食者改革派的“独眼”,肃立于星图前。他们身后,是经过初步选拔和培训的、由遗民和原掠食者成员共同组成的首批“规则疏导员”。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疲惫、期待与一丝不安。
“经过标准周期单位(相当于地球时间三个月)的努力,我们已初步稳定了七个关键节点。”凯斯的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指向星图,“根据监测,‘静滞场’覆盖范围内,规则紊乱指数下降了百分之十七,能量逸散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三。部分区域的土壤已能支持‘星光苔藓’的自然繁衍。”
数据是客观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那七个稳定运行的节点,如同在干涸河床上开凿出的首批泉眼,证明着“疏导蓝图”并非空想。许多原本对艾拉“柔和”方法持怀疑态度的遗民,此刻也心悦诚服。就连“独眼”麾下那些桀骜不驯的前掠食者们,在亲身参与建设,感受到周围环境那细微却真切的变化后,眼神中的暴戾也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建设者的专注。
然而,就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暗流开始涌动。首当其冲的,便是 “徒善”与“徒法”的困境。
艾拉秉承《变量公约》的仁慈(善),对归顺的掠食者改革派采取了包容态度,允许他们保留部分非攻击性舰船和个人物品,并享有与遗民同等的资源配给和学习权利。她希望用善意化解仇恨,用共同的未来消弭隔阂。
但这份“善”缺乏足够细化的“法”来支撑。
当第一批由“引路者”星舰紧急制造的生活物资和建设工具运抵临时划定的“共居区”时,冲突爆发了。遗民们认为自己世代居住于此,且为建设付出了更多前期努力,理应在分配上享有优先权。而原掠食者们则认为自己放弃了掠夺,投身艰苦的建设,理应获得平等份额,甚至有人觉得,他们熟悉星域边缘情况,在某些方面贡献更大。
争吵从口角迅速升级为小规模的推搡和争抢。一方指责对方“忘恩负义,寄生虫”,另一方则反唇相讥“伪善,排外,故作清高”。
“看到了吗?这就是你所谓的‘包容’!”一个尖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是遗民中的激进派代表之一,他指着混乱的场面,“我们辛苦建设的成果,凭什么要和这些昨天还在抢劫我们的强盗平分?你的‘善心’只会纵容贪婪,让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另一边,“独眼”也面色难看地对艾拉低语:“引导者,我的兄弟们放下了武器,不是来受气的。如果连基本的公平都得不到,我很难压制住他们……有些人已经开始怀念过去‘按实力分配’的日子了。”
艾拉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耳边回荡着《孟子》的智慧:“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她意识到,自己只提供了“善”的方向和“法”的蓝图(疏导计划),却忽略了具体执行层面、关乎个体切身利益的规则与制度(更具体的“法”) 的建立,也高估了不同群体在短期内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光有美好的愿望(徒善)不足以治理好事务,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法度),即便有好的蓝图也难以自行落实。“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治理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在此地,实际情况就是历史的伤痕与互信的缺失。
“肃静!”艾拉的声音并不高昂,却蕴含着规则层面的轻微震荡,让所有人的心神为之一清。她没有动用武力压制,而是走到冲突的中心,拾起一件在争抢中损坏的工具。
“看看这个,”她将损坏的工具举起,声音沉静而清晰,“它本可以用来修复我们的家园,现在却成了争执的牺牲品。我们战胜了规则的混沌,难道要败给内心的混乱吗?”
她目光扫过众人:“我的过错,在于未能及时制定清晰、公正,且能为大家共同接受的分配与贡献规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今日起,我们将共同组建一个临时议事会,由墨菲斯长老、凯斯工程师、‘独眼’代表,以及你们各自推选出的成员组成。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详细的《资源分配与管理条例》、《贡献度评估办法》。一切分配,将基于每个人实际投入的建设劳动、掌握的独特技能以及对社区的实际贡献来量化决定,接受公开监督。”
这提议,将矛盾的皮球踢回了群体自身,要求他们为建立共同的“规矩”承担责任。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爆发出更激烈的议论,但这一次,焦点转向了“如何制定规则才是公平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