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 第33章 山货的游击队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第33章 山货的游击队

作者:波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04:50:44

木器作坊的生意蒸蒸日上,但陈山河心里那根关于山货的弦,始终没有放松。南边那条渠道,利润丰厚,绝不能轻易放弃。

只是,上次那种单枪匹马、长途贩运的模式,风险高,也辛苦,不是长久之计。他需要一种更稳妥、更可持续的方式。

他琢磨着,能不能在本地建立一个稳定的收购点,把货源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定期、小批量地往南边发?这样既能降低单次风险,又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说干就干。陈山河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采取了“游击队”式的策略。

他先是利用服务队走乡串户修理农具的机会,悄悄打听哪个屯子、哪片林场的山货多、品质好。他不直接亮明收购的意图,而是以“帮亲戚朋友捎带点土特产”的名义,少量地收一些,价格给得公道。

一来二去,他摸清了附近几个山货资源丰富的屯子,也跟几个靠得住的采山户搭上了线。这些人,有的是家里劳力多、常进山的,有的是有祖传的采山经验、总能找到好货的。

陈山河跟他们约定:采到的好山货,比如肉厚的黑木耳、品相好的榛蘑、野生的猴头菇等,给他留着,他定期来收,价格绝对比供销社高,而且现金结算。

这种私下交易,在当时还有些敏感,但陈山河信誉好,给钱痛快,采山户们也乐得多条销路,增加收入。于是,一条隐秘而稳定的收购渠道,就这样悄悄建立起来了。

货源有了,运输和销售呢?

陈山河没有再亲自跑长途,那太扎眼,也牵扯精力。他采取了更聪明的办法。

他通过赵师傅,联系上了几个常跑南边线路、信誉好的卡车司机。跟他们谈好,每次南下时,顺带帮他捎一批货,按件给运费。这样,运输成本可控,风险也分散了。

销售端,他也没有再自己去市场摆摊。上次认识的潮汕批发商钱老板,对他提供的东北山货品质非常满意。陈山河通过邮电所的长途电话(费用不菲,但值得),跟钱老板建立了联系。双方约定,陈山河这边定期发货,钱老板那边收到货检验合格后,通过邮局汇款。

这样一来,一个“本地收购——司机捎带——南方批发”的链条就初步形成了。陈山河坐镇中枢,负责货源组织、品质把控和资金结算,避免了长途奔波的风险,也解放了精力。

整个过程,他都做得极其低调。山货收购,分散进行,不显山不露水;货物交接,通常在晚上或者偏僻的路段进行;资金往来,通过邮局,隐秘安全。

他甚至让李杏枝用不同的名字在信用社开了几个小户头,分散存放资金,避免引起注意。

服务队的木匠活,成了他最好的掩护。外人看来,陈山河就是个踏实肯干的木器作坊主,谁能想到,他背后还运作着一条利润可观的“山货游击队”?

只有最核心的几个人知道内情。郑怀古虽然不参与,但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偶尔会提醒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王老蔫和石根负责帮忙打包、搬运,口风很紧。李杏枝则小心翼翼地管着账,每一笔进出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条“游击队”式的生意,虽然规模不大,但利润稳定,像一条暗流,悄无声息地为陈山河积累着财富。它弥补了木器生意回款慢、受季节影响的不足,提供了宝贵的现金流。

陈山河深知,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时期,这种“灰色”地带的操作,必须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他严格控制数量,不贪多,不冒进,确保安全第一。

有时候,站在新作坊里,听着电刨的嗡鸣和郑怀古敲打铁器的叮当声,陈山河会有一瞬间的恍惚。明面上,他是技术革新、踏实经营的木器作坊主;暗地里,他是嗅觉敏锐、胆大心细的山货“倒爷”。

这两种身份,看似矛盾,却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奇妙地融合在他一个人身上,共同推动着他的财富积累和阶层跨越。

逆袭的道路,从来不是单一的。它需要明修栈道,也需要暗渡陈仓。陈山河,正小心翼翼地驾驭着这两驾马车,在时代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他知道,当阳光普照、政策彻底放开的那一天,这条“游击队”,或许就能光明正大地变成“正规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