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时整。
总装中心专用试飞场,塔台指挥室内,气氛凝重而肃穆。
老人家站在观测窗前,陈军、李武、宁天分立两侧,于飞手持通讯器,神情专注。
陈奕和他的团队,以及其他相关专家、将领,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窗外跑道起点那架战机之上。
陆星辰身着为应对极端过载而特制的新一代液冷加压抗荷服,攀入驾驶舱。座舱盖缓缓合拢,与机身融为一体,光滑如镜。
“塔台,洞幺报告!各系统检查完毕,状态良好,请求起飞!”
陆星辰清晰冷静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
于飞看向老人家,老人家目光深邃,微微颔首。
“洞幺,塔台收到。空域净空,气象条件允许。允许开车,按预定方案执行首飞任务!”
于飞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洞幺明白!”
指令下达,只见跑道起点,那战鹰尾部,二维矢量喷口猛地喷吐出幽蓝色的尾焰,发出低沉而蕴含巨大力量的啸音。战机如同脱缰的野马,迅猛冲出!
“好强的推力!” 宁天忍不住低呼。
战机在跑道上仅仅滑行了不到两百米,机头便以一个极其迅猛且干净利落的姿态昂扬抬起,几乎是以垂直的角度,一飞冲天!
“这……这滑跑距离……”
于飞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宁天也倒吸一口凉气,这完全违背了他们对重型战机起飞滑跑距离的固有认知!
战机迅速爬升,消失在云层之中,只留下引擎的轰鸣在天地间回荡。
塔台内,大屏幕上开始实时显示由数据链传回的飞行参数和机载传感器画面。
“高度米,速度1.5马赫,状态稳定。”
“进入预定空域,开始进行超音速巡航测试。”
屏幕上,速度读数平稳而坚定地攀升:2.0马赫、2.8马赫……最终,稳定在了3.0马赫!并且长时间保持,发动机工作平稳,数据显示能耗低于预期!
“3马赫巡航……真的做到了!”
宁天看着那平稳的数据,心中涌起滔天巨浪,这动力系统,已然超越了时代!
“洞幺报告,准备进行极限速度测试。”
陆星辰的声音依旧冷静。
“批准!”
只见参数屏幕上,速度开始以更加惊人的幅度跃升!3.5马赫、4.0马赫、5.0马赫!强大的过载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
机身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等离子体鞘套使得通讯信号出现短暂波动。
“5.5马赫!5.8马赫!6.0马赫!达到设计指标!” 调度员的声音带着颤抖的兴奋。
然而,速度还在攀升!
“6.2马赫!6.4马赫!”
塔台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超过了设计极限!这代表着巨大的潜力和冗余度!
“洞幺感觉如何?” 于飞关切地询问。
“机体稳定,操控响应良好!抗荷服效果显着!”
陆星辰的回答简短有力,但微微的喘息声透露了他正承受着何等极端的生理考验。
极限速度测试完成后,战机开始展示其匪夷所思的机动性。
在万米高空,它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落叶飘机动,在失速的边缘轻盈飘荡、旋转,机头指向却能在极大范围内随意改变。
紧接着又是几个近乎直角的瞬时转向,其瞬盘能力堪称恐怖。
“这机动性……空战将被彻底改写!” 一位空军将领喃喃道。
地面多个波段、多种模式的雷达全力开机,扫描战机所在空域。
“报告!S波段未发现目标!”
“X波段未发现目标!”
“米波雷达……信号极其微弱,无法稳定跟踪!”
“光学侦测受到等离子鞘套干扰,成像模糊!”
塔台内,负责雷达监测的军官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架战机在综合隐身能力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仿佛融入了天空本身。
随即,战机开启了自身搭载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与智能蒙皮分布式孔径系统。
“发现目标!距离……1017.6公里!型号识别……歼-20!”
雷达官惊呼。
在超远距离上,它清晰地捕捉到了一架正在执行伴飞警戒任务、未开启隐身的歼-20。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当那架歼-20接到指令,开启全状态隐身模式后,战机的雷达系统经过短暂的数据融合与智能滤波,依然在500公里外,重新捕捉并稳定锁定了目标!
“火控雷达锁定!” 陆星辰报告。
“天啊……这探测能力……”
观礼台上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意味着在超视距空战中,它拥有了绝对的“我先敌发现,我先敌开火”的优势。
随后,AI自主作战决策系统进行了演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