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关前,曹操神情严肃地站在军队最前方,他深知此次通过潼关的任务艰巨且危险。然而,他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命令所有士兵都戴上经过特殊药水浸泡过的布块,紧紧捂住口鼻,以防止可能存在的毒气或其他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仅如此,士兵们的脚上也同样缠绕着药水浸泡过的布条,这是为了避免在行军过程中接触到地面上的有害物质。
一切准备就绪后,曹操果断地下达命令,让士兵们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潼关。
在这之前,曹操已经派遣了一队士兵前往潼关内进行探查。
当这队士兵返回时,他们带来的消息令人震惊——潼关内已经完全没有生命迹象,所有的人都已经死亡,甚至连樊稠的尸体上都长满了蛆虫。
面对如此惨烈的景象,曹操心中虽然也有些许恐惧,但他迅速冷静下来,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将这队去潼关内查看过的士兵全部任命为先锋,让他们继续前行,前往长安打探消息。
这些士兵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他们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冀州魏郡邺城巨鹿庄园内,张羽享受着刘柔的按摩,听着美姬的汇报。
“袁术帐下纪灵和孙香带着残兵回了南阳郡,雷薄和陈兰带着人马投降了袁绍,曹操用瘟疫敲开了潼关,在崤山和荥阳-汴水一带的伏兵位置已经暴露,接下来就看袁绍军队如何攻取”美姬说。
张羽问道“韩遂和吕布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美姬回“暂无,估计还在行军吧。”
张羽开口道“我估计是吕布想趁两败俱伤时出击,所以此时他不急着攻打长安,而韩遂同样如此。”
美姬思虑一番说“夫君说的有道理,那接下来我们需不需要出兵?”
张羽摇摇头说“继续看吧,现在局势未明,晚点出兵才是良机。”
凉州,陇山脚下尘土飞扬,数万大军正在集结。韩遂立于高岗之上,眯着眼睛望向东方。
文约兄,探子来报,徐荣、牛辅、胡轸三将已率西凉精锐东去长安!一声洪亮的呼喊从身后传来。
韩遂回头,只见一员虎将大步走来,正是与他齐名的马腾。马腾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腰间悬着一柄环首刀,刀鞘上血迹斑斑。
韩遂眼中精光一闪:寿成,消息可确实?
马腾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千真万确!右扶风大半守军已经不在,如今雍县城防空虚,正是我等攻取的大好时机!
韩遂抚须沉思,片刻后道:此事还需与王国商议。
商议什么?机不可失!马腾急道,我部儿郎已磨刀霍霍,就等一声令下!
韩遂摇头:寿成,雍县乃右扶风治所,城墙高厚,即便守军减少,也不可轻敌。况且,我等若攻雍县,长安必派兵来援,需有万全之策。
正说话间,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之人白面短须,正是另一叛军首领王国。他虽不如韩遂多谋,不及马腾勇猛,却善于聚拢人心,麾下多是羌胡勇士。
二位兄长!王国勒马高呼,最新军情,潼关失守,曹操部已经在去攻打长安的路上了!
韩遂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是好事。
马腾拍案而起:那还等什么?趁他病,要他命!咱们三路合兵,先取雍县,再图长安!
王国看了看韩遂:文约兄以为如何?
韩遂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天赐良机,岂可错过?传令下去,三军集结,三日后兵发雍县!
三日后,汧水河畔,旌旗蔽空。韩遂、马腾、王国三路大军会师,总兵力达十万之众。
韩遂军多汉人,衣甲整齐;马腾部下多凉州豪杰,勇猛善战;王国则统领羌胡骑兵,来去如风。
清晨,韩遂召集众将在中军大帐议事。帐内烛火通明,一张羊皮地图铺在案上。
诸位,韩遂指着地图道,雍县距此不远,守军不足五千。我意兵分三路:寿成率先锋急行军,今夜抵达城下;我率主力随后;国弟领羌骑封锁要道,阻截可能来援之敌。
马腾拍案道:何须如此麻烦?给我三万精兵,半日便可破城!
王国笑道:寿成兄勇武,天下皆知。但雍县令赵诚非等闲之辈,曾以千人守城月余不退,不可轻敌。
韩遂点头:正是此理。我已派人潜入城中,约定今夜子时打开西门。寿成可先派死士接应,大军随后掩杀。
马腾这才满意:如此甚好!我这就去准备。
日落时分,马腾亲率五千精锐先行出发。这些士兵多是跟随他多年的凉州壮士,一人双马,行进如飞。夜色渐浓时,雍县城墙已隐约可见。
雍县城头,守军稀疏。正如探报所言,徐荣、牛辅、胡轸三将带走主力后,城中仅剩老弱病残。县令赵诚是个四十余岁的文士,此刻正在城楼巡视。
大人,西面树林似有动静。一名士兵紧张地报告。
赵诚眯眼望去,只见远处树林黑影幢幢,隐约有金属反光。他心中一紧,立即下令:传令全城戒备!点燃烽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