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境内黄巾余孽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遍野。
徐州刺史陶谦站在下邳城头,望着城外荒芜的田野和远处升起的黑烟,眉头紧锁。这位老臣,须发已然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他身着绛色官服,腰佩青铜长剑,手指不断敲击着城墙的砖石。
使君,彭城又传来急报,黄巾贼寇攻陷了县城,县令殉国。别驾从事赵昱快步走上城楼,手中竹简微微颤抖。
陶谦接过竹简,指尖因用力而发白。这是本月第三座陷落的城池了。他声音低沉,却掩不住其中的愤怒,这些贼子,专挑秋收时节作乱,分明是要断我徐州根基!
赵昱叹息道:贼众号称十万,虽未必有如此之多,但确实声势浩大。我军兵力分散,难以抵挡。
陶谦转身望向北方,那里是泰山的方向。听闻东海郡有位豪杰,名唤臧霸,本是泰山人,因事亡命东海,聚集了不少勇士。其同乡孙观、吴敦等人也都是骁勇善战之辈。
使君是想招揽他们?赵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可这些人毕竟是亡命之徒...
乱世用重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陶谦决然道,传我命令,备马,我要亲自前往东海。
三日后,陶谦只带十余名亲随,轻装简从来到东海郡郯县。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他们被数十名持刀大汉团团围住。
来者何人?竟敢擅闯我等地盘!为首一名虬髯大汉厉声喝道。
陶谦不慌不忙,拱手道:徐州刺史陶谦,特来拜会臧霸臧宣高。
众人闻言大惊,那虬髯大汉上下打量陶谦:你真是陶使君?为何不带兵马来剿我等?
陶谦微微一笑:若来剿贼,何必亲至?我此来是为请贤。
这时,山谷深处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哈哈哈,好一个!只见一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壮年男子大步走来,他身着粗布短打,腰间别着一把环首刀,行走间虎虎生风。
在下臧霸,见过陶使君。臧霸抱拳行礼,虽在草莽,礼数却不失。
陶谦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名震泰山的好汉,见他眉宇间正气凛然,心中暗喜。臧壮士不必多礼。我此来,是为徐州百姓请命。
臧霸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使君请讲。
黄巾余孽肆虐徐州,百姓苦不堪言。我知壮士素有侠义之名,手下又有孙观等豪杰相助,特来请壮士出山,共讨国贼。陶谦言辞恳切,竟向臧霸深深一揖。
臧霸连忙扶住陶谦:使君折煞在下了!他沉吟片刻,实不相瞒,霸本泰山华县人,因杀豪强报仇而亡命东海。使君不治我罪,反以重任相托,此恩此德,霸没齿难忘。
陶谦握住臧霸的手:乱世之中,正需壮士这般豪杰匡扶正义。至于前事,我陶谦愿一力承担。
臧霸眼中闪过感动之色,单膝跪地:既如此,霸愿效犬马之劳!
当夜,臧霸召集孙观、尹礼、吴敦等泰山同乡。孙观身材精瘦,双目如电;尹礼沉稳持重;吴敦则是个火爆性子。众人围坐篝火旁,臧霸将陶谦来意说明。
大哥真要投效官府?吴敦拍案而起,那些狗官没一个好东西!
孙观按住吴敦肩膀:三弟稍安勿躁。陶使君素有清名,与寻常官吏不同。况且黄巾贼祸害百姓,我等既有一身本事,理当为民除害。
尹礼点头道:二哥所言极是。且我听说陶使君用人不疑,若得重用,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机。
臧霸环视众人:诸位兄弟随我多年,今日我决意助陶使君平乱。若有不愿者,可自行离去,我臧霸绝不阻拦。
众人沉默片刻,齐声道:愿随大哥!
次日清晨,陶谦与臧霸等人一同返回下邳。路上,臧霸向陶谦详细分析了黄巾军的活动规律和战术特点。
贼首张凯狡猾多端,善用地形,尤喜夜间偷袭。臧霸指着地图道,其主力现盘踞在彭城以北山区,若正面强攻,恐难奏效。
陶谦捻须沉思:依壮士之见,当如何应对?
臧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当引蛇出洞。我可率轻骑诱敌,使君率主力设伏,必能大破贼军。
陶谦抚掌大笑:妙计!就依壮士之言。
回到下邳后,陶谦立即任命臧霸为讨贼校尉,孙观等人皆为军司马,并拨精兵五千归其调遣。消息传出,州中官吏多有微词。
治中从事王朗私下劝谏:使君,臧霸等人毕竟是亡命之徒,委以重兵,恐生变故。
陶谦正色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臧宣高侠肝义胆,必不负我。
三日后,臧霸率千余轻骑出发,直奔彭城。他故意大张旗鼓,引得黄巾探马纷纷回报。贼首张凯闻讯大喜:区区千人也敢来犯?传令下去,全军出击,务必生擒臧霸!
臧霸见贼军果然倾巢而出,便按计划且战且退,将敌军引入彭城以南的峡谷地带。张凯追至峡谷,忽觉地势险恶,正欲退兵,忽听号角齐鸣,两侧山崖上箭如雨下。
中计了!张凯大惊失色。只见陶谦亲率大军从正面杀来,孙观、尹礼各领一军截断退路。黄巾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