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老子于混沌中开辟大赤天,动静虽不大,然其举重若轻、道法自然的无上手段,以及那方清净无为、根基深厚的崭新世界,给洪荒诸圣与顶尖大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启示。大赤天与洪荒主天地成功建立联系,那丝丝缕缕反哺而来的精纯道韵与本源之气,虽细微,却如春雨润物,让所有大能都真切感受到了“万界朝宗”计划的可行与巨大潜力。
就在大赤天开辟功成,其道韵余波仍在混沌中回荡之际,昆仑山玉虚宫中,元始天尊已然起身。他面容威严,周身瑞气千条,璎珞垂珠,散发着至高无上的秩序与法度气息。作为阐教教主,执掌天道规则,他深知自己开辟的世界,必须彰显天道威严,体现纲常秩序,为洪荒树立规则典范。
“大兄已立清净无为之道标,吾当辟秩序法度之乾坤。”元始天尊心中默念,一步踏出玉虚宫,身形便已穿过三十三天,直入茫茫混沌。
与老子选择一处内敛中正的混沌区域不同,元始天尊的圣念扫过混沌,寻找的是一处法则相对活跃、隐含“规整”潜质的区域。他的道,在于阐述天机、订立规则,世界的基础,也当倾向于稳定、有序、易于规划。
他的圣念如同最精密的尺规,丈量着混沌的每一寸“肌理”。有的区域混沌之气狂暴不羁,充满了不确定性,被他直接略过;有的区域则死气沉沉,缺乏演化的活力;终于,在一片看似与其他区域无异的混沌深处,他感应到了一丝独特的“律动”。此处的混沌气流,并非杂乱无章地冲撞,而是隐隐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仿佛遵循着某种潜在韵律的螺旋状流转方式,无数微小的混沌漩涡在生灭之间,竟暗合某种玄奥的几何规律,仿佛在无序的混沌海中,孕育着一颗“秩序”的种子。
“天道有序,万物有常。便是混沌,亦藏规整之机。此处,正合吾道!”元始天尊微微颔首,眸中闪过一丝锐利而威严的光芒。他不再迟疑,立于这片特殊的混沌之前,肃然抬手,并指如剑。指尖并未绽放毁天灭地的光芒,而是凝聚了一种裁定纲常、划分界限、定义规则的无上意志!那指尖,仿佛成了天道法则的具现,代表着绝对的“是”与“非”,“可”与“不可”。
“敕!”
一声道喝,如同九天之上的惊雷,又似至高无上的天宪颁布,瞬间压过了混沌的喧嚣,响彻这片虚空!元始天尊并指如笔,朝着前方那蕴含秩序潜质的混沌,沉稳而坚定地一划!
没有刺眼的光爆,只有一道凝练到极致、蕴含着“绝对秩序”意念的金色光线,笔直地延伸开来。金光过处,混沌并非被暴力撕开,而是如同臣子听到了君王的命令,自然而然地、泾渭分明地向两侧退避!清轻之气上升,轨迹笔直如擎天之柱,没有丝毫偏移;浊重之气下沉,沉降得平稳而厚重,界限清晰得如同刀切斧凿。这一划,充满了确定性与强制性,没有丝毫的含糊与犹豫,直接为这方新天地定下了最初始、最根本的规矩——清浊分立,上下有序。
地水火风随之涌现,但它们的表现与大赤天截然不同,完全在元始天尊的意志掌控之下,遵循着严格的“法度”。地之力凝聚,并非随意隆起,而是形成规整的山脉走向,如龙脉盘踞,暗合周天星辰之位;平原开阔如棋盘,河流循着既定的、符合力学与阵道的最优河道流淌,分支汇合皆有章法;火之力化为恒定而均匀的天光与地热,光芒普照之处,界限清晰,无有阴影角落,象征着天道至公,无所偏私;水之力汇聚成江河湖海,潮汐涨落自有定时,水量分配遵循着严格的平衡法则;风之力流动,形成有序的大气环流,带来模拟四季更替的气候变化,每一缕风的轨迹都仿佛经过精密计算。整个演化过程,不像自然生成,更像一位严谨到极致的工匠,在按照一张完美无瑕的蓝图,精心雕琢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每一步都充满了秩序感与仪式感。
元始天尊双手不断结出玄奥无比的印诀,那是阐述天道至理的玉清神符。一道道精纯磅礴、蕴含天道规则的玉清仙光,如同律令条文般,被打入这初生的天地雏形之中。他定下的法则,核心便是“秩序”与“法度”。
他规定,天地运转,需有恒定不变的规律,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时序更替精准无误。他规定,万物生长,需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与生长周期,生老病死,皆有定数。他尤其强调了“根性”与“位阶”的重要性。在这方世界中,万物自诞生起,便因其本源禀赋、跟脚出身的不同,被赋予了清晰的地位、职责与成长上限。金石有金石的坚硬,草木有草木的柔韧,飞禽有飞禽的天空,走兽有走兽的大地,各安天命,各司其职,不得僭越。强者守护秩序,弱者遵循规则,共同维护世界的稳定运行。这种严格的层级与分工,旨在创造一个绝对稳定、高效、可预测的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