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88章 反闯复明:京师出了个“复明社”

朱慈烺踱步至赵啸天面前,目光灼灼地继续问道:“赵指挥使,之前孤让你着力联络京师内心怀故国的义士,尤其是能否影响京师城门守备,此事进展如何?可有眉目?”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这可是关乎未来能否顺利光复神京的关键。

赵啸天精神一振,眼中满是兴奋,他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的常延龄,抱拳客气地问道:“常侯爷,请问衙署内可有详尽的京师城防舆图?”

常延龄闻言,立刻起身,朗声道:“有,殿下早已命人绘制多份。”他转身快步走到墙边,取下一卷精心裱糊的巨大舆图,与吴六子一起,熟练地在堂中主案上铺开。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

赵啸天走到图前,深吸一口气,指着舆图,声音激动:“殿下,诸位大人,方才殿下问起,京师城门守备之事,还真有重大进展。”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朱慈烺,“而且,不止一处!”

他首先将手指点向舆图东北角的东直门:“殿下请看此处,东直门。现守将乃原我大明副将黄锭黄将军。”

“黄锭?”黄得功闻言,眉头一挑,“可是那个善使大刀,崇祯十四年在巨鹿与鞑子血战,身被数创犹死战不退的黄大刀?”

“正是此将。”赵啸天重重点头,“京师陷落当日,黄将军率部在朝阳门一带与贼军血战,身先士卒,不幸被贼军火炮震晕,力竭被俘。李自成见其勇猛,欲招降为己用。黄将军为保全麾下残部,假意归顺。那闯贼便命其仍带原部八百余人,镇守东直门。”

赵啸天声音压低:“然黄将军忠义之心未泯,明为闯贼守城,暗地里一直通过旧部与京师中心念故国的义士秘密联络。我锦衣卫密探,正是通过这条线,已与黄将军搭上了关系,黄将军已然表态,心向大明,只待王师北上,愿为内应,献出东直门。”

“好。”朱慈烺忍不住大声赞道。

东直门,此门位于京师东侧,距离通惠河码头不远,是水路进入京师的重要通道之一,战略位置极其关键。若能控制此门,大军便可悄无声息地直插京师。

“赵指挥使,锦衣卫此次立下大功了。”朱慈烺重重拍了拍赵啸天的肩膀,“快说说,还有哪些力量可为我所用?”

赵啸天脸上笑容更盛,他目光扫视一圈,落在兵部尚书史可法上,神色变得有些微妙。

史可法被看得一愣,诧异道:“咦?赵指挥使,你看老夫作甚?莫非…此事还与老夫有关?”

赵啸天抱拳,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尚书大人,此事确与您有些渊源。因为这第二位关键人物,便是您的族弟——原翰林院庶吉士,史可程,史大人。”

“什么?可程?他…他还活着?”史可法如遭雷击,猛地后退一步,脸上血色瞬间褪尽,声音颤抖。京师陷落,音讯全无,他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万没想到竟能听到族弟生还的消息。

“千真万确。”赵啸天肯定地点头,“史可程大人虽不幸陷于贼手,被迫接受伪职,然其忠贞不改。”

赵啸天继续道,“据密报,早在三月下旬,史大人便暗中联合原翰林院庶吉士吴尔垣吴大人等一批忠义之士,在京师秘密成立了‘复明社’!以诗文唱和、研讨学问为掩护,暗中联络志士,积蓄力量,光复大明。”

他看向朱慈烺,语气振奋:“殿下,锦衣卫弟兄,正是通过多条暗线,成功与‘复明社’取得了联系,并已按殿下先前指示,向史可程、吴尔垣等核心成员,详细通报了殿下与两位王爷已安全抵达济宁,并正在整军经武、准备北伐之确凿消息。”

“‘复明社’同仁闻讯,群情激昂,信念倍增。如今,该社已成为我在京师城内最重要的内应力量之一,发展迅速!”

史可法听完,已是老泪纵横,心情复杂难言。既有得知亲人生还的狂喜,又有对其身处险境的担忧,更有对其忠义之举的无比自豪与感慨。

他对着朱慈烺深深一揖,声音哽咽:“殿下,臣族弟被迫降贼,臣本…本欲请罪,然其心系故国,暗中谋划,臣,臣…”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表达。

朱慈烺连忙上前扶住他,温言抚慰道:“史尚书不必如此,史可程大人身处逆境,心向光明,忍辱负重,秘密结社以图复国,此乃大智大勇,忠烈可嘉,何罪之有?此乃大功,待光复京师,孤必当重赏!”

“臣,代族弟,谢殿下隆恩。”史可法拭泪谢恩,心中块垒顿消。

赵啸天继续指着舆图,声音愈发激昂:“殿下,有了‘复明社’这条线,我们在京师内的活动如虎添翼。目前已知,通过史可程、吴尔垣二位大人暗中联络策反,已有数位关键位置的守将,心向大明,或已加入‘复明社’,或与我等建立了秘密联系。”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西侧的阜成门上:“阜成门守将,原参将,徐标将军,麾下有五百余兵,大多为其旧部,现已暗中效命。”

手指滑向西南的宣武门:“宣武门守将,原明都指挥佥事李化熙李将军,也已表态,愿为内应。”

接着,他的手指在朝阳门、安定门等处划过:“此外,还有多位中下层军官,或因不满闯贼拷掠,或因心怀故国,皆通过不同渠道,向我等表达了反正之意。”

赵啸天激动说道,“如今京师九门,除正阳、德胜等少数几门仍由闯贼嫡系心腹,如李友、李牟等,牢牢控制外,其余诸门,尤其是东直、阜成、宣武等门,守军心思浮动,皆有机可乘。”

赵啸天汇报完毕,最后补充道:“殿下,如今京师之内,因闯贼大肆拷掠降官,手段酷烈,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复明社’借此良机,发展极快,暗中汇聚的力量不容小觑。”

“只是,其中亦有部分人,是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心生怨愤,方才投靠,其忠心程度,尚需考量。不知殿下以为,此类人员,可否接纳利用?”

朱慈烺听罢,负手而立,目光扫过那张京师舆图,断然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眼下乃用人之际,不论其初衷为何,只要愿反正,肯出力,皆可接纳,来者不拒!”

“至于其日后能否重用,待光复京师后,再依其表现,细细甄别,量才施用不迟。”

“末将明白。”赵啸天重重抱拳。

此刻,堂内众人已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们万万没想到,在短短时间内,锦衣卫竟已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经营起如此庞大而有效的情报网络和内应力量。

京师,那看似铜墙铁壁的巨城,其内部竟已是千疮百孔,充满了倒戈的契机。

黄得功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对着舆图,向赵啸天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赵指挥使,此等密报,干系重大。却不知,那闯贼李自成,此番亲征山海关,究竟会带走多少兵马?又会留下多少兵力镇守京师?其中,其嫡系老营又有多少?这些,可有确切消息?”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直接关系到未来北伐行动的规模和风险。

赵啸天神色一肃,拱手回道:“回黄都督,此等核心军机,闯贼内部戒备森严,确切数目尚在全力打探之中。”

“目前所知,李自成已确定带走的大将包括刘宗敏、李过、刘芳亮、袁宗第、谷英、张鼐以及降将白广恩等。京师留守,以牛金星总揽政务,李岩主持防务。预估留守总兵力,应不会超过两万人。”

他指着舆图上各个城门,解释道:“其中,闯贼嫡系心腹驻守的城门有:正阳门李友、崇文门李牟、朝阳门刘忠、德胜门郭之纬、安定门周凤梧、西直门刘希尧。”

顿了顿,赵啸天说道,“据零星信息判断,德胜门郭之纬处兵力最多,约有一千二百人,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等处约有八百,其余各门兵力相对薄弱,多在四五百人之间。”

“而李岩手中应握有一部分机动兵力,具体数目不详。但可以肯定,留守兵力中以原我大明降军和新建之师为主,闯贼老营精锐,必被李自成尽数带往山海关。”

黄得功、常延龄等人闻言,目光紧紧锁定舆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心中飞速计算着敌我力量对比,推演着各种破城方案的可能性。

史可法、邱祖德则关注着,留守文官牛金星与李岩之间的权力制衡以及民心向背。

堂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在消化这海量的、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宝贵情报。

朱慈烺站在舆图前,双手撑在案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图上每一个标注的点,脑海中无数信息、计划、推演正在疯狂地碰撞、整合、清晰化。

根据赵啸天的情报,再结合他来自后世的历史知识,他可以清晰地判断出:

李自成大军将于四月十三日左右倾巢而出,奔赴山海关。京师守军兵力空虚,且军心涣散,内应遍布。而此刻,他手中的力量——经过整训的七万余新军,加上登莱方向的潜在支援,以及这张庞大的内应网络……

时机,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出现!

他猛地直起身,接过王之心适时奉上的一盏热茶,仰头一饮而尽。随即,他重重地将茶盏顿在案上,发出“咚”的一声脆响!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朱慈烺环视堂内每一位核心臣僚,他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眼神却冷静得可怕,声音沉稳而有力,一字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诸位,天赐良机,已然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