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71章 黄得功统领三军,前军都督府立起来

待众人重新落座,气氛已然变得十分热络。

张无极、冯忠、文兴邦三人依旧难掩兴奋,与黄得功交谈着,询问着沿途见闻、军中情况,交流着操练心得。

黄得功也一一回应,言语间既保持前辈的稳重与阅历,又不失豪爽与直率,偶尔说到趣处,引得众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朱慈烺见时机已然成熟,气氛融洽,正是宣布重大决策的最佳时刻。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不大,却自然带着一股威仪。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交谈声戛然而止,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他身上,带着敬畏与期待。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沉稳而有力,最后定格在黄得功身上,神色变得无比郑重而肃穆,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军都在,甚好。孤,方才思忖良久,有一事,关乎我军未来命脉,关乎大明中兴之基业,欲与诸位商议,以期共决。”

众人皆屏息凝神,堂内落针可闻。

朱慈烺目光如电,声音清晰而有力:“靖南伯。”

黄得功立刻起身,身体绷得笔直,抱拳肃立,如同标枪:“末将在。”

“孤,欲委你以一重任。”朱慈烺语气沉凝,目光灼灼。“此任干系重大,非同小可,关乎我军生死存亡,关乎数万将士性命,乃至大明国运兴衰,天下苍生福祉。”

朱慈烺微微停顿,让话语的重量充分沉淀,“不知将军,敢不敢担?愿不愿担?”

黄得功心中猛地一凛,他从太子的话语中听出了那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托付。他毫不迟疑,斩钉截铁,声音洪亮地回答:

“殿下请明示。但有所命,纵是刀山火海,九死一生,末将黄得功,绝无二话,万死不辞!”

“好,要的就是将军这等气魄。”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

朱慈烺也不再绕弯子,直接抛出了那个足以改变未来格局的决定:“孤意,革除旧弊,拨乱反正,恢复五军都督府实权!”

众人听到此,心里都顿时哑然,都在揣摩着太子殿下之意。

朱慈烺继续缓缓说道,“然,眼下局势,不必求全,当集中权柄,以求高效。”

他声音陡然提高,直视黄得功:

“孤决意,先行设立前军都督府,为我军最高统御指挥之所,总揽一切军务!”

朱慈烺微微前倾身体,一字一句,如同金铁交鸣:“孤,授你,靖南伯,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官拜正一品,统辖孤麾下现有所有兵马——”

“包括张无极将军之朱雀军、冯忠将军之玄武军、文兴邦将军之济宁两卫,以及靖南伯带来的万余铁骑。”

众人心下凌然,都明白了太子殿下想做什么,但一下子都没想清楚其中要点。

只听朱慈烺看向黄得功,继续说道,“自此,一应军队操练、编组、布防、征战、赏罚事宜,皆由你这位左都督全权负责,统筹决断。”

“孤,予你专断之权!靖南伯,可敢接此重任?”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巨浪。

刹那间,整个大堂陷,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张无极、冯忠、文兴邦、赵啸天,甚至包括侍立一旁的王之心,所有人都在思索这方才太子殿下的命令和布局。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衔!

统辖所有兵马,全权负责,专断之权!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太子殿下要将所有的军权,毫无保留地、彻底地、完全地交给黄得功一人。

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魄力?

这完全颠覆明中后期以来“以文制武”、“宦官监军”的百年习惯,这是要赋予武将前所未有的独立军事指挥权。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权。

黄得功本人僵在了原地,他张大了嘴,大脑一片空白。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疯狂擂动的声音,咚咚咚,如同战鼓敲响。

他预想过太子会重用自己,或许让自己统领一部分核心兵马,或许给予一个高阶虚衔以示荣宠……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彻底、如此毫无保留的放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重用了,这简直是托付身家性命,托付整个未来的国运,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他黄得功一人身上。

巨大的震惊过后,汹涌而来的是一种受宠若惊到极致的不安与惶恐。

这信任太重了,重到他一时之间竟感觉双肩沉甸甸的。

这权力太大了,大到让他这个习惯了在层层制约下带兵的将领,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殿…殿下。”黄得功的声音有些干涩嘶哑,“此任,太重了,如山之重。末将…末将何德何能,岂敢担此…”

他猛地跪伏下去,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不再是之前的悲痛,而是充满了巨大的压力与深切的担忧:

“殿下信重,天高地厚,末将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然…然则此事关乎国体,非同小可。殿下三思啊,万万三思。”

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真诚的忧虑,说出了心中最大的顾虑,声音沉重:

“殿下,恢复都督府实权,授予末将如此重权,势必…势必引来现存制度体系之非议与反弹。”

“朝野清议,最重规矩!彼等必以‘祖宗法度’、‘以文驭武’为由,群起而攻,恐于殿下招揽天下士人之心,稳固根基大为不利,此其一也。”

黄得功顿了顿,声音更加沉重:“其二,亦是重中之重。”

“末将以为,都督府制,本有分权制衡之设计。五府并立,左右都督、同知、佥事相互协作亦相互制约。若只设一府,且由末将一人独掌,这…这无人制约,权力尽归于一人之手,恐非国家之福啊!”

“殿下,权柄如此,非人臣所宜久居。纵是殿下信得过末将,然制度缺失,终非长久之计。”

黄得功重重行礼,说道,“末将…末将实不敢领受,亦恐日后陷殿下于非议之中。”

这番话,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充满了老成谋国的谨慎,与对太子、对大明江山的赤胆忠心。

他并非不渴望权力,但他更怕这无限的权力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更怕自己辜负了这份天大的信任,更怕因此给太子带来麻烦。

“其三,”黄得功的声音愈发低沉,“末将…末将亦是人臣,亦是凡夫俗子。骤然手握如此权柄,若无规制,长此以往,末将亦不敢保证,心性能始终如一,不起骄矜,不生懈怠,不存私念。”

“殿下,此非虚言推诿,实乃人臣之常情,不得不虑啊。”

“为殿下计,为大明计,亦为末将自身计,恳请殿下三思,收回成命,或另设掣肘之法。”

这番话,说得极其恳切,将一个忠臣良将的赤诚之心、远见卓识,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是不爱权,而是太清楚权力的腐蚀性;他不是不渴望施展抱负,而是更惧怕这毫无约束的权力最终会害了国家,害了太子,也害了自己。

张无极、冯忠、文兴邦等人闻言,皆纷纷颔首,觉得黄得功所虑极是,句句在理。权力过于集中,确非长久之计,制衡乃千古不易之理。

然而,朱慈烺静静地听着黄得功这番恳切陈词,非但没有丝毫不悦,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欣慰和笑容,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他看重的,就是黄得功这份不贪权、知进退、顾大局、甚至敢于自省其心的忠义。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而非一味追求权位的禄蠹。

朱慈烺站起身,缓步走上前,再次亲手将黄得功扶起,目光扫过堂内所有将领,声音沉稳而坚定:

“靖南伯,诸位将军。”他声音清越,“尔等所虑,老成谋国,深谋远虑,孤心甚慰。此皆金石之言,社稷药石。”

朱慈烺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然,诸位需知,眼下非是承平之世,可从容讲究制衡权术之时!”

“我等乃在悬崖边缘,与虎狼搏命。生死存亡,系于一线,战机稍纵即逝,军情瞬息万变。若此时仍拘泥于旧制,事事掣肘,层层请示,则未战先败,徒耗生机。”

朱慈烺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

“文官体系,自有其职责,孤会赋予他们管理民政、筹措粮饷、安抚地方、举荐人才之重权。但他们,绝不能再插手军队具体指挥,绝不能再于战时对前线将领指手画脚,掣肘刁难。”

朱慈烺加重语气,“孤要的,是军队如臂使指,是临阵决机的果敢专断。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与担当!”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狠狠敲在每个将领的心上,说出了他们压抑已久、却不敢明言的心声。

朱慈烺目光锐利地看向黄得功,语气放缓:

“至于都督府制衡之事,靖南伯,孤岂能不知?岂能不虑?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我军兵力有限,活动范围不过山东一隅,设一前军都督府足矣。待日后势力扩张,兵马增多,疆土日广,孤自会增设中、左、右、后各都督府,分辖各方。”

朱慈烺顿了顿,说道,“并为你配备右都督、都督同知、佥事等僚属,分权佐理,完善军法、监察、参谋体系。”

“此乃后话,是水到渠成之事,非此时刻舟求剑之机。”

他最终将目光牢牢锁定黄得功,语气充满托付:

“眼下,孤要你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利用你毕生所学,用你最严苛的标准,最快的速度,将眼前这六万新军,给孤锤炼成一支军纪如山、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血雄师。”

他指向张无极、冯忠、文兴邦:“张将军、冯将军、文将军,皆久经战阵,忠诚可靠,他们及其麾下将士,皆由你节制调遣,全力辅佐于你,孤要你整合诸军,汰弱留强,制定操典,严明赏罚。”

最后,他语气带着一丝期望:

“孤尤其知道,靖南伯你麾下铁骑,尤善使用火器,冲阵破敌,犀利无匹。孤希望,你能将火器运用、步骑协同、工事构筑等诸般战法,择其精要,贯彻至全军。”

“孤要的,不是旧式的卫所兵,不是乌合的流民军,而是一支全新的、真正能战的强军。此事,关乎国运,关乎未来!”

“孤思来想去,唯有交予你,孤方能安心。”

这一番话,高屋建瓴,思虑周详,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既解答了黄得功的重重疑虑,又明确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目标,更表达了无可比拟的、肝胆相照的信任。

黄得功彻底明白了。太子殿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要在这生死存亡的非常时期,打破常规,建立一个高效、统一、专业的军事指挥核心,而自己,就是被选中的那个执掌者!

这份信任,沉重如山,却也让他胸中豪情顿生,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热血直冲顶门,激荡得他浑身微微颤抖。

所有的犹豫、惶恐、不安,在这一刻,在这份超越君臣、近乎托付的信任面前,尽数化为乌有。

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无比坚定的决心与誓死以报的澎湃激情。

黄得功猛地挺直了腰板,所有的谦卑与推辞一扫而空,眼中爆发出锐利如鹰、坚定如铁的光芒。他对着朱慈烺,抱拳、躬身、行礼,动作一气呵成,声音洪亮如钟,再无丝毫迟疑:

“殿下圣明,洞鉴万里,思虑之深,谋划之远,信任之重,末将……明白了。”

“殿下既然如此信重,托以腹心,付以重任,以国运相托。末将黄得功,若再推辞,便是矫情,便是辜负殿下,辜负大明,更是懦弱无能!”

黄得功抬起头,目光灼灼:“末将,领旨,谢殿下隆恩!此任,末将接了!”

“末将,必当竭尽驽钝,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末将在此立誓:必于最短时日内,整合诸军,严加操练,汰弱留强,为殿下练出一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敢战能胜之新军。”

黄得功愈发激动,说道,“必不使殿下今日之托付,他日有分毫失望。若违此誓,天厌之,地弃之,人神共戮!”

声震屋瓦,豪气干云,忠勇之气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位终于放下所有包袱、重燃战意与豪情、誓死效命的悍将,心中大石落地,畅快无比,抚掌大笑:

“好,好,好!孤要的,就是靖南伯这句话。有将军此言,孤心甚安。大明中兴之业,必始于今日,始于济宁,始于诸位将军之手。”

堂内众将,张无极、冯忠、文兴邦、赵啸天等人,见此事已定,且太子殿下思虑深远,黄得功忠勇可恃,亦皆感振奋激昂,齐齐起身,抱拳朗声道:

“臣等恭喜殿下,恭喜左都督,必同心协力,竭诚辅佐左都督,练就强军,扫荡妖氛,光复神州。”

阳光透过窗棂,洒满正堂,将每一位将领脸上那激昂振奋、充满希望的神情照耀得无比清晰。

一个新的、以武将为绝对核心、旨在最高效运转的军事权力体系,就在这济宁州衙之内,在这位年轻太子乾纲独断之下,庄严诞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