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38章 练军纪!搞“三大铁律,八项注意”

州衙正堂内,尹希廉伏案疾书,笔走龙蛇,沙沙的书写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他将朱慈烺方才关于保障队设置、兵士待遇、激励晋升等惊世骇俗的构想,以及那掷地有声的承诺,一一落于纸上,字字句句,力透纸背,仿佛在描绘一幅前所未有的治军蓝图。

朱慈烺的目光从尹希廉专注的背影上移开,转向肃立一旁的张无极和冯忠。他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睿智与坚定。粮草、军械、后顾之忧、饷银激励……这些骨架已然搭起,但一支真正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铁军,还需要注入灵魂!

“张将军!冯将军!” 朱慈烺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堂内的寂静,“方才所议,粮草军械、后顾之忧、饷银激励,皆为强军之筋骨皮肉!然孤以为,一支能百战不殆、所向披靡的雄师,其根本,在于军魂!在于一股子由内而外、生生不息的精神气!二位将军久经沙场,带兵多年,对此‘魂’字,可有高见?”

张无极闻言,虎躯一震,眼中爆射出精光!他猛地踏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带着一种历经血火淬炼后的深沉:“殿下!末将深以为然!此‘魂’字,乃军之根本!无魂之军,纵有精甲利刃,亦如行尸走肉,遇强敌则溃!”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回到了辽东那风雪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反思:“末将在辽东,大小数十战,血雨腥风!深知兵士临阵,畏死求生,乃人之常情!以往约束部众,使其死战不退,无非两途!”

他伸出两根手指,指节粗大,布满老茧:

“其一,利诱!阵前许诺重赏!斩首一级,赏银几何!破寨夺旗,赏田几亩!此法,初时有效!然……然朝廷拖欠饷银,层层克扣,十诺九空!久而久之,兵士寒心!利诱之策,形同虚设!甚者,反成笑柄!兵士言:‘将军画饼,吾等充饥乎?’”

“其二,威逼!末将……末将也曾设督战队于阵后!执利刃,持强弓!但有怯战后退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以血淋淋的人头,震慑三军!此法……此法确能逼兵士向前!然……” 张无极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此乃饮鸩止渴!兵士非是心服,乃是畏死!心中怨气郁积,士气低落!一旦督战稍懈,或遇绝境,则兵败如山倒!溃散如潮水!此非强军之道,实乃……实乃不得已之下策!!”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慈烺,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和激动:“今日!得闻殿下‘保障队’之设!末将……末将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殿下为兵士解后顾之忧,使其无家室之累,无冻馁之虞!此乃……此乃根本要点!直指军心之要害!有此保障,兵士方能真正安心操练,临阵方能心无旁骛,奋勇杀敌!此乃固军心之良策!远胜利诱威逼百倍!!”

冯忠也深有感触,接口道:“殿下!张将军所言,句句肺腑!末将在天津编练新军,亦深知此理!如今之兵士,十之**,皆为一口饱饭而来!所思所想,无非家中父母妻儿温饱!若其知身后有靠,家眷无忧,则战阵之上,必效死力!此‘保障队’,实乃凝聚军心之基石!然……”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带着一丝困惑:“殿下所言‘发自内心的精神’,末将……末将愚钝!带兵多年,只知同甘共苦,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此等‘精神’……究竟为何物?如何激发?还请殿下明示!”

朱慈烺听着两位宿将的肺腑之言,心中了然。他们所言,皆是经验之谈,切中要害!然,正如冯忠所惑,这“军魂”,这“发自内心的精神”,在明末这纲纪废弛、人心涣散的乱世,尤为珍贵,也尤为难求!

他不再多言,缓缓踱步。沉重的靴底踏在青砖地面上,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如同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堂内众人,张无极、冯忠、尹希廉,乃至正在抄写的书吏,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这位少年太子一旦陷入沉思,必有惊人之语!

朱慈烺的脑海中,思绪如电光石火般飞转!后世那位力挽狂澜的伟人身影,清晰地浮现出来!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将思想工作做到最基层!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战士,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人民军队的本质!还有刘邦的“约法三章”!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那振聋发聩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些,都是凝聚人心、铸就军魂的千古良方!在这明末乱世,在这济宁城,完全可以取其精华,熔铸成属于自己这支新军的铁血军魂!

然,朱慈烺心里也知晓,这是明末,不能超脱其历史局限性过多!比如伟人时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发动工农阶级、彻底铲除封建阶级,在这明末真要做起来,在此时此刻,无异于自杀式玩法!毕竟自己这身份是当今太子爷……朱慈烺盘算着,想着要怎么融合进来这中华几千年历史的做法!

朱慈烺暗忖,其实,很多兵士和普通老百姓,几千年都一样,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振聋发聩,详细学习诸多整顿军队灵魂的做法,都有一个要点,站到最广大老百姓的立场上去,想他们所想,在这乱世,给他们吃饱饭、安下心,这也是李自成那句“闯王来了不纳粮”最可怕的威力!百姓认可了你,来源于百姓的兵士自然就有了灵魂,剩下的什么战斗意志等等,也都水到渠成!!

脚步,倏然停住!

朱慈烺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堂内众人,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如同洪钟大吕,在堂内轰然响起:

“孤所思!首要者,为我大明新军,立下统领之号!凝聚军心!指引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穿越时空的豪情:

“太祖高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何等气魄!何等志向!孤意,以此为基!为我新军,铸就军魂之号!”

“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

“轰——!”

这十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带着保家卫国的凛然正气,带着守护黎民的拳拳之心!瞬间点燃了堂内所有人的热血!

张无极、冯忠浑身剧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这口号,直指当前国难之核心!李闯肆虐中原!建奴虎视关外!民不聊生!山河破碎!

这口号,将新军的使命、目标、担当,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蕴含着一种堂堂正正、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有此口号,何愁军心不聚?!何愁士气不扬?!

尹希廉更是激动得笔都差点掉落!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朱慈烺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殿下!殿下英明!此十四字军魂之号!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直指核心!气贯长虹!有此号令,三军将士,必当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微臣……微臣敬服!!”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口号响彻军营,响彻战场的震撼景象!

朱慈烺摆摆手,目光更加锐利:“然!统领之号,乃全军之魂!尚需具体军纪条规,约束言行,深入人心!使兵士知可为,知不可为!使百姓知我军之仁义!”

他略一沉吟,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在颁布一部新的法典:

“孤意,为我新军,制定‘三大铁律,八项注意’!以最朴素之言,明最严明之纪!使贩夫走卒,皆能明晓!使妇孺老幼,皆能传诵!”

“三大铁律!乃军中不可逾越之红线!触之者,立斩不赦!”

“其一:一切行动听鼓号!”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此乃军令如山!”

“其二:一切缴获要归公!”

“私藏匿者,视同盗窃军资!严惩不贷!此乃杜绝私心!”

“其三:不害百姓不欺民!”

“敢伤百姓一根毫毛者,军法从事!此乃立军之本!!”

朱慈烺继续说道,“此外,八项注意!乃兵士日常行为之规范!务须谨记!身体力行!”

“第一管住裤腰带,淫人妻女千刀剐!”

“第二注意说话好,老乡见了不会跑!”朱慈烺补充道,“见了老乡,和气相待!莫要吓跑百姓!此乃军民鱼水!”

“第三买卖要公平,一文钱是一文货!”

“第四借了东西要归还,坏了照价赔铜钱!”

“第五脚板多看看,踩了麦苗照价赔!”

“第六不抢百姓物,抢个鸡鸭也砍头!”

“第七宿营搭帐篷,敢拆民房断手掌!”朱慈烺解释道,“敢拆民房一砖一瓦者,断其手掌!此乃秋毫无犯!”

“第八降兵也是苦穷人,捆送营里换赏银!”

朱慈烺一口气说完,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如钉!这“三大铁律,八项注意”,条条直指明末军队的积弊!句句饱含着对百姓的体恤和对军纪的严苛要求!用最直白、最接地气的语言,将一支仁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勾勒得清清楚楚!

堂内一片死寂!

张无极、冯忠、尹希廉,全都呆立当场!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脑海中反复回荡着那一条条朴素却直指人心的铁律和注意!

震撼!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这哪里是军纪?这分明是将“爱民如子”、“秋毫无犯”、“令行禁止”这些古训,化作了贩夫走卒都能听懂、都能记住的俚语俗言!将深奥的治军理念,变成了田间地头都能传唱的顺口溜!

张无极最先从震撼中回过神来!他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敬佩和狂喜!他猛地单膝跪地,抱拳低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殿下!殿下圣明烛照!末将……末将敬服!五体投地!!”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殿下!此‘三大铁律,八项注意’!言简意赅!直白晓畅!句句切中时弊!字字蕴含大义!末将带兵半生,从未见过如此……如此精妙绝伦、直指人心的军纪条规!!”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兵士多来自田间!大字不识几个!以往军纪繁复冗长,兵士记不住,军官讲不清!如同虚设!而殿下此规!用最朴实的言语,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不害百姓’、‘买卖公平’、‘借物要还’、‘踩苗要赔’!此乃……此乃将‘与民秋毫无犯’之古训,化作了兵士举手投足间的本能!!”

“末将敢断言!此规若行!不出旬月!我新军之名,必如春风化雨,传遍济宁!传遍山东!乃至传遍天下!百姓闻我新军之名,必箪食壶浆以迎!箪食壶浆以迎啊殿下!!” 张无极的声音带着哽咽,他仿佛看到了那军民一家、众志成城的景象!

冯忠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用力拍了一下大腿,声音洪亮:“殿下!张将军所言极是!此规之妙,妙在可操作!妙在能落地!‘踩了麦苗照价赔’!‘抢个鸡鸭也砍头’!‘拆民房断手掌’!条条具体!赏罚分明!兵士一听就懂!绝无含糊!有此铁律,何愁军纪不肃?!何愁民心不归?!”

尹希廉早已是热泪盈眶!他饱读诗书,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太子殿下这看似朴素的军纪,实则是收服民心、铸就王师根基的千古良策!他深深一揖到地,声音哽咽:“殿下仁德!泽被苍生!此规一出,实乃乱世之清流!万民之福音!微臣……微臣为济宁百姓!为天下苍生!叩谢殿下天恩!!” 他竟真的跪了下去,重重叩首!

朱慈烺连忙上前扶起众人:“诸位请起!不必多礼!此乃孤分内之事!”

他看着众人激动难平的神色,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然!仅有军纪口号,尚不足以广收民心!不足以吸引流民归附!不足以……对抗那闯贼蛊惑人心的口号!”

此言一出,张无极、冯忠、尹希廉心中猛地一凛!闯贼李自成那“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如同瘟疫般在北方大地蔓延,不知影响了多少走投无路的百姓!此乃心腹大患!

张无极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咬牙说道:“殿下明鉴!那闯贼口号,虽……虽多有不实,然其直指百姓痛处——赋税!故而……故而蛊惑力极强!我新军欲收民心,亦需……亦需有能与之抗衡之语!”

他话说得小心翼翼,毕竟涉及敏感话题。

朱慈烺却朗声大笑,毫无芥蒂:“哈哈哈!张将军所言极是!无需谨小慎微!闯贼口号,蛊惑人心,孤岂能不知?!然其可取之处,在于直白!在于切中要害!在于朗朗上口!孤亦可借鉴其形,而赋予其神!”

他目光炯炯,扫视众人,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

“孤意!为我新军,再制一首征兵民谣!传唱四方!其词曰——”

朱慈烺略一沉吟,字句清晰,如同珠落玉盘:

“跟着太子不纳粮,分了田地有田庄。

老婆孩子咱不抢,立功领饷养爹娘!”

“轰——!”

又是一道惊雷在堂内炸响!

这四句民谣!简单!直白!押韵!朗朗上口!更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承诺和力量!

“跟着太子不纳粮”——直指百姓最痛恨的苛捐杂税!承诺轻徭薄赋!

“分了田地有田庄”——给予流民最渴望的土地!安身立命之本!

“老婆孩子咱不抢”——呼应“八项注意”第一条!严明军纪!安定民心!

“立功领饷养爹娘”——点明从军出路!饷银养家!忠孝两全!

这四句,将太子的仁政、新军的纪律、兵士的出路、家庭的保障,全部囊括其中!句句戳心!字字珠玑!其威力,远胜闯贼那空洞的“不纳粮”百倍!

尹希廉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是吼了出来:“殿下大才!此民谣……此民谣简直是神来之笔!微臣……微臣敢断言!此谣一出,必如星火燎原!传遍运河两岸!吸引万千流民来投!那闯贼蛊惑之言,在此谣面前,必将黯然失色!!” 他立刻铺纸提笔,刷刷刷将这首注定要震动天下的民谣记录下来!

张无极和冯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狂喜和无比的信心!有此军魂之号!有此铁律条规!有此征兵民谣!何愁强军不成?!何愁民心不附?!两人齐刷刷抱拳,声震屋瓦:“殿下圣明!末将等敬服!有此三宝,我大明新军,必成仁义之师!威武之师!天下归心之师!!”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军魂已立!铁律已定!民谣已成!此三者,为我新军立身之本!务必深入人心!贯彻始终!”

“其一!‘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为全军统领之号!每日操练,由主官带领,三呼此号!务必使每一个兵士,铭记于心!融入血脉!”

“其二!‘三大铁律,八项注意’!为全军铁律!制成简明告示,张贴于各营、各队!由队官、旗总每日宣讲!务必使每一个兵士,烂熟于心!身体力行!若有触犯,严惩不贷!”

“其三!‘跟着太子不纳粮……’之民谣!为征兵安民之号!之后由赵啸天指挥使,率锦衣卫并兴漕帮弟兄,沿运河上下,水陆并进!广为传唱!张贴告示!务必使济宁、山东乃至大江南北百姓,尽知孤之承诺!孤之仁政!!”

“末将(微臣)遵命!!” 张无极、冯忠、尹希廉齐声应诺,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

朱慈烺看向张无极和冯忠:“至于具体军队编练、操演、阵型、战法,孤全权交由二位将军!务必严格!务必精进!孤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能征善战的铁血之师!”

“末将领命!定不负殿下厚望!!” 两人肃然抱拳。

朱慈烺又看向尹希廉:“尹大人!方才所议军魂之号、铁律条规、征兵民谣,以及先前所定保障队、饷银待遇、激励晋升等章程,烦请你整合润色,形成一份完整之《大明新军军纪条例》及《征兵安民告示》!务必详尽!务必晓畅!”

尹希廉早已胸有成竹,他拿起桌上刚刚写好的几页纸,双手呈上:“启禀殿下!微臣不才,方才殿下所言,微臣已同步记录整理!此乃初稿!请殿下过目!”

朱慈烺接过一看,只见纸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将保障队设置、兵士待遇、激励晋升、军魂口号、铁律条规、征兵民谣等,分门别类,详略得当,已然是一份成熟的章程和告示!他心中大喜,赞道:“好!尹大人果然心思缜密,文笔迅捷!甚好!甚合孤意!”

他略一浏览,点头道:“就以此稿为准!尹大人再辛苦一下,同样内容,抄录二十份!加盖济宁知州官印及孤之太子金印!稍后,张贴于济宁城各处!更要张贴于吉市口刑场!孤要让全城百姓,都看到孤之承诺!看到新军之气象!!”

“微臣遵旨!” 尹希廉精神抖擞,立刻铺开纸张,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春蚕食叶,又如同金戈铁马在无声地汇聚!

很快,二十份加盖了鲜红官印和太子金印的《大明新军军纪条例》及《征兵安民告示》整齐地摆放在桌案上!那赤红的印章,如同燃烧的火焰,又如同滚烫的热血,昭示着这支新生的力量,即将在这乱世之中,破茧而出!

朱慈烺站起身,目光扫过那二十份墨迹未干的告示,又扫过堂内斗志昂扬的众人。他深吸一口气,一股凛然的威仪和磅礴的自信,在他年轻的身躯中升腾!他猛地一挥手,赤色的袍袖在晨光中划出一道耀眼的弧线!

“诸事已备!东风已至!”

“走!!”

“去南门吉市口!!”

“诛逆贼!募雄兵!扬我大明军威!铸我铁血军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