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43章 高第出城支援吴三桂

四月二十二日,未时初刻(下午一时许)。山海关西罗城外,惨白的日头正当头,却依旧无法给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带来丝毫暖意。风卷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气息,掠过原野上堆积如山的尸骸、汩汩流淌的血溪,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如无数冤魂在哭泣。

吴三桂率领着残存的两万余关宁铁骑,终于彻底摆脱了张鼐骑兵如跗骨的追击骚扰。他们绕了一个巨大的弧形,退至西罗城西南方向约三里外的一处地势略高、相对平坦的缓坡之后。这里暂时脱离了闯军远程火器的直接威胁,也避开了正面战场的血腥漩涡,得以获得片刻的喘息之机。

然而,这“喘息”却沉重得令人窒息。

战马喷着浓白的响鼻,浑身汗水和血水交织,顺着颤抖的肌肉线条流淌下来,滴落在泥土中。许多战马身上带着狰狞的伤口,皮肉外翻,甚至能看到森森白骨,只是凭借着动物强大的求生本能和严格的训练,才勉强站立着。

骑士们更是人人带伤,衣甲破碎,满脸血污和烟尘,疲惫得几乎要从马背上栽倒。不少人简单地用撕下的战袍布条草草包扎着伤口,暗红血渍仍在不断渗出。整个队伍弥漫着悲戚的氛围。

吴三桂跨坐在同样伤痕累累的“乌云踏雪”上,缓缓勒住马缰。他没有立刻下令休整,而是默默地扫视着眼前这支残存的军队。他的心,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三万余关宁铁骑精锐啊!那是他吴家经营两代、倾注了无数心血财力,才在辽东与满洲八旗血战多年磨砺出的百战雄师。那是他吴三桂安身立命、威震一方的根本,更是他复仇雪耻的唯一希望。

可如今……放眼望去,原本旌旗如林、盔明甲亮的浩大军阵,此刻稀疏零落,许多熟悉的将领面孔已然不见,许多同生共死的兄弟袍泽化为了冰冷的尸骸。

粗略估算,短短几个时辰,关宁铁骑损兵折将超过八千人!这几乎是去了四分之一的可战之力。且伤亡的多是冲锋在前的最勇悍之士,这份损失,惨重到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步。

“下马!”吴三桂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率先翻身下马,脚步甚至因为巨大内心冲击而微微踉跄了一下,但他立刻强行稳住。

他没有立刻召集将领议事,也没有急着清点伤亡。而是一步一步,沉重地走向那些或倚着马鞍喘息、或直接瘫坐在地、或相互搀扶着包扎伤口的士卒们。

他走到一名左臂被削掉一大块皮肉,简单捆扎后依旧鲜血淋漓的年轻哨官面前。那哨官看到大帅走来,挣扎着想站起来行礼。吴三桂伸手,重重地按住了他的肩膀,阻止了他的动作。他的目光落在那深可见骨的伤口上,喉咙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吴三桂只是伸出沾满血污的右手,在那年轻哨官完好的右肩盔甲上,用力地拍了拍。动作僵硬,却倒是满满的安慰。

那年轻哨官眼圈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用还能动弹的右手死死握住了腰间的刀柄。

吴三桂继续往前走。他走到一名大腿被长枪刺穿、脸色惨白如纸的老兵面前。老兵看到吴三桂,努力想挤出一丝笑容,却因为疼痛而扭曲得更加难看。

吴三桂蹲下身,查看了一下那简陋的包扎,伸手从自己腰间解下酒囊,拔掉塞子,递到老兵嘴边。老兵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仰头灌了一大口,被辣得直咳嗽,却仿佛恢复了一丝生气。

吴三桂依旧沉默着,只是又拍了拍老兵冰冷的手背。

他就这样,一言不发地,在残兵中间穿行着。看到伤势沉重的,便蹲下查看一下;看到眼神中带着恐惧和迷茫的新兵,便用力拍拍对方的胸甲;看到相熟的军官阵亡后默默垂泪的士卒,他便驻足片刻,伸手替对方拂去盔缨上沾染的血块和碎肉。

没有慷慨激昂的训话,没有空洞的安慰。只有这无声的行走,沉重的拍打,以及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中流露出的悲痛、坚毅,还有与士卒同生共死的决绝。

这沉默的抚慰,比任何语言都更具力量!

所有被吴三桂目光扫过、手掌拍过的关宁军士卒,眼中的恐惧和迷茫渐渐被一股狠厉的光芒所取代。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大帅没有放弃我们,大帅还在和我们一起,这血海深仇,必须用闯贼的血来洗刷。

就在这悲壮而压抑的气氛中——

“嘎吱吱——轰隆”一阵沉闷而巨大的声响,突然从西罗城的方向传来。

所有人都是一惊,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疲惫的身体瞬间紧绷,到底是什么情况?

吴三桂猛地直起身,锐利如鹰的目光瞬间投向西罗城。只见那沉重的西罗城城门,竟然在缓缓地洞开。

尘土飞扬中,一杆“高”字认旗率先出现!

紧接着,一员身着蓝色布面甲、外罩半旧战袍的将领,一马当先冲了出来,正是原先驻守北翼城、和闯军厮杀一场后败北,麾下有两万多乡勇的明朝山海关总兵——高第。

让吴三桂心头一震的是,在高第身后,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了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兵队伍。

这些步兵,装备明显参差不齐,有的穿着明军制式的鸳鸯战袄,有的只是普通的棉衣,甚至不少人连头盔都没有,只用布巾包头。

他们手中的兵器也五花八门,长枪、腰刀、盾牌,甚至还有锄头、木棍……显然,这其中大部分是高第在山海关一带临时招募或收编的乡勇。但强在人数极多,浩浩荡荡,竟有数万之众。

在这些杂牌乡勇之中,让吴三桂眼前一亮的是,竟还夹杂着一些队列相对整齐、装备较为统一的部队,约莫有万余人。

高第策马疾驰,很快便来到了吴三桂面前,利落地翻身下马,抱拳行礼,语气带着一丝急切:“末将高第,参见平西王,大帅。”

吴三桂目光复杂地看着高第,又扫过他身后那支看起来颇为“乌合之众”但人数庞大的步军,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

吴三桂当然知道高第的能力和这些乡勇的战斗力几何,但在此刻山穷水尽之际,这支生力军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其中还有一部分看起来还不错的正规军。

吴三桂何等聪明,他猜到了,这肯定是多尔衮的意思——那个狡猾的摄政王,终于舍得拿出一点实实在在的本钱来了吗?虽然这本钱大部分是用来消耗的炮灰,但至少,表明了多尔衮暂时还不想让他吴三桂和关宁军立刻完蛋……

这让吴三桂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希望之光,他对多尔衮的观感,竟在这一刻复杂地多了一丝的“感激”?

这些思绪在电光火石间闪过。吴三桂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沉声问道:“高将军不必多礼。你这是?”

高第连忙回道:“回禀王爷,摄政王有令,命末将率领麾下所有步卒,共计四万余人,其中乡勇两万五千,汉军旗精锐一万五千,火速前来听从王爷调遣。摄政王吩咐,要末将部步卒为主,正面压上,强攻闯军阵地。为王爷麾下铁骑创造战机。请王爷示下。”

果然如此!吴三桂心中明了,多尔衮这是要用高第的步兵去当消耗品,正面吸引和疲敝闯军,然后让自己残存的关宁铁骑从侧翼寻找机会给予致命一击。

这战术打法虽然残酷,但这确实是眼下最实际、也最有可能打开局面的战术。

这些乡勇和汉军旗步卒的命,在多尔衮眼中,恐怕远不如关宁铁骑珍贵!

“好!”吴三桂压下心头的复杂情绪,脸上露出一丝振奋之色,他上前一步,伸出拳头,重重地砸在高第穿着盔甲的肩膀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高将军,你来得太是时候了,真是雪中送炭啊。”

吴三桂语气诚恳,目光灼灼地看着高第:“眼下闯贼凭借车阵火器,气焰嚣张,我铁骑弟兄刚刚经历血战,急需休整并寻找战机,正需要高将军你率领步卒弟兄们,从正面给我狠狠地压上去,像一个拳头一样,集中所有兵力,直插闯军正面防线。”

想了想,吴三桂重重说道,“记住,一定记住,不要分散,不要犹豫,集中兵力冲过去,给我缠住他们,吸引创贼的火力和注意力。”

吴三桂一边说,一边紧握拳头,做出一个凶狠的前刺动作,“一定记住,闯贼火器犀利,冲锋之时,务必注意防护,盾牌要举高,阵型要紧密,千万不可大意轻敌,只要你们能在正面撕开口子,或者牢牢吸住闯军主力,本王立刻亲率铁骑,从侧翼给予其致命一击。此战成败,在此一举,高将军,重任在肩啊!”

高第被吴三桂这一番推心置腹又委以重任的话语,说得热血有些上涌。他虽然能力平庸,但也知道此战关系重大,更感受到了吴三桂的“信赖”,他猛地抱拳,大声道:“王爷放心,末将必竭尽全力,率弟兄们奋勇向前,定要让那闯贼见识见识我等的厉害,绝不负王爷重托,末将这就去整队进攻。”

“好,事不宜迟,速去。”吴三桂重重点头。

高第再次行礼,转身快步走向自己那支庞大杂乱的队伍,开始声嘶力竭地吆喝着,整顿队形,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看着高第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身后疲惫不堪,但眼神重新燃起战火的关宁军残部,吴三桂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浓重血腥味的空气。他知道,更残酷的厮杀,即将开始。他转身,对郭云龙、杨坤等将领沉声吩咐道:“传令下去,全军抓紧时间休整,喂马、喝水、包扎伤口,检查兵器火铳,两刻钟后,随本王准备出击!”

“末将遵命!”众将轰然应诺,眼中都闪烁着复仇的火焰。

而此刻,在远处的闯军大阵前。刘宗敏和刘芳亮也已经发现了这支新出现的、规模庞大的敌军步兵军团。

“嗯?又来一群送死的?还是步兵?”刘宗敏手搭凉棚,看着那乌压压一片、打着“高”字旗号的队伍,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狞笑。“这吴三桂是被打傻了不成?骑兵都冲不动老子的阵,派这些土鸡瓦狗来,不是给老子的火铳和长枪送菜吗?”

刘芳亮则要谨慎得多,他眯着眼仔细观察了片刻,尤其是看到队伍中那些队列相对整齐的汉军旗部队时,眉头微皱,对刘宗敏说道:“汝侯不可大意。看旗号,是高第那厮。此人虽不足为虑,但其麾下人数众多,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看起来正规的兵士,不知道这吴三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要谨慎对待。”

“哈哈哈!”刘宗敏狂笑一声,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管他什么正规军还是乡巴佬,在老子的车阵火铳面前,都是一堆烂肉。芳亮兄弟,你就瞧好吧!”

说完,刘宗敏对身边亲卫喊道,“传令下去,前排车阵盾牌给老子加固,火铳手全部装填好弹药,等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靠近了,给老子往死里打,今天倒要看看,是他高第的人多,还是咱们的铅子多哈哈哈,说不定,待会还能生擒了高第那小子,拿来祭旗呢,哈哈哈——”

刘芳亮见刘宗敏如此自信,也不再多言,只是立刻对身边的传令兵下令道:“速去传令各营,按原定部署,加固防线,火器营准备迎敌,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得令!”传令兵飞奔而去。

很快,闯军大阵前沿,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尚未来得及彻底清理战场的车阵和盾墙后方,再次响起一片紧张的忙碌声。

士兵们奋力将被关宁军撞毁的偏厢车拖开,用备用的车辆和巨盾填补缺口。火铳手们则默默地检查着手中的鸟铳和三眼铳,将定量的火药倒入铳管,用通条压实,然后装入铅弹……

一股大战前夕的肃杀气氛,再次笼罩了整个闯军阵地。

战场上,暂时陷入了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平静。只有伤兵的哀嚎和乌鸦的啼叫,在尸山血海上空回荡。

而在这片平静之下,吴三桂的关宁军残部在抓紧时间恢复体力,高第的四万步卒正乱哄哄地整队向前推进;刘宗敏的闯军则在严阵以待,准备用火铳和长枪迎接新一轮的冲击。

一场新的、或许更加残酷的血肉磨盘,即将再次开始转动。而这场大战的真正主宰——多尔衮和他麾下的八旗主力,依旧隐藏在山海关的阴影之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等待着最佳的出手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