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98章 软硬兼施,暂且收下这桀骜之将

正事既定,堂内气氛稍缓。

朱慈烺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重新坐回主位,端起王之心重新续上的温热茶盏,看似随意地呷了一口,目光落在略显局促的高杰身上,仿佛闲话家常般问道:

“对了,高总兵,此次前来,不知麾下主要将领有哪些随行?孤可是久闻你帐下猛将如云,那杨承祖勇冠三军,李本深善守如磐,皆是难得的人才啊。”

朱慈烺语气轻松,仿佛只是随口一提,但他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他自然知道高杰麾下还有一位更为“出名”的悍将——李成栋。此人在历史上可谓凶名赫赫,作战勇猛无匹,确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但其心术不正,性情反复,最后投降清朝,更是亲自参与了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实乃民族罪人。

故而朱慈烺刻意只提了杨、李二人,唯独略过了李成栋这个名字。

高杰闻言,心中却是猛地一凛,背后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他万万没想到,这位深居济宁的年轻太子,对自己麾下的将领竟了解至此。这种被完全看透的感觉,让他有些紧张。

不敢有丝毫隐瞒,高杰连忙起身,抱拳回道:“殿下明察秋毫。末将麾下,确有李成栋、李本深、杨承祖三员骁将,皆为能征惯战之辈。”他将李成栋的名字放在了最前面,显然在他心里,这李成栋确实是麾下最能打的一个。

高杰继续道:“其中,李本深乃末将外甥,性情沉稳,尤擅步卒守御之法,此次末将命其率万余步卒留守徐州,总揽徐州防务及地方兵事,弹压局势,维持漕运畅通。”

顿了顿,高杰偷眼觑了一下朱慈烺的神色,见其依旧含笑聆听,便接着说道:

“正如殿下所言,那杨承祖和李成栋,皆是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乃末将之心腹臂助,倚之为左右手。此次带来的两万精锐中,八千精锐骑兵便由杨承祖统带;而李成栋则统领四千火器兵及八千步卒,皆为军中悍卒。末将代他们,叩谢殿下挂念之恩。”说罢,再次躬身。

朱慈烺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高杰的回答并未出乎他的意料。李成栋果然来了,而且手握重兵。此人如同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可斩敌酋;用不好,反伤己身。必须严加提防,妥善驾驭。

他忽然想起历史上关于高杰部将的零星记载,似乎还有一个名声稍好,略显气节之人,便看似随意地追问道:“孤还听闻,你军中有一位名叫胡茂桢的年轻将领,亦颇为勇悍,不知此次可曾随军前来?”

这次是真的震惊了,高杰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一下。太子殿下竟然连胡茂桢这等中层将领都知道?这锦衣卫的探子未免也太无孔不入了吧!

高杰心中骇然,对太子掌控情报的能力有了全新的的认识。他不敢怠慢,连忙回道:“殿下真是洞悉万里,明见毫厘。胡茂桢确在杨承祖麾下效力,虽年轻,却是一员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的勇将,乃年轻一辈中的翘楚,此次亦随军前来。”

朱慈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多问。他放下茶盏,脸上笑容依旧,话锋一转,语气平和:“嗯,高总兵手下果然是猛将如云,人才济济。你此番能率众前来,孤心甚慰,只是——”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停了下来,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重重喝了一口,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高杰。

这一个“只是”,如同重锤般敲在高杰心上。

高杰刚刚稍安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身体不由自主地绷紧了。他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主位上那位深不可测的少年太子,脑中飞速旋转,猜测着太子接下来要说什么。是嫌自己兵少?还是有其他不满?或是……

堂内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朱慈烺品茶时轻微的杯盖碰撞声。常延龄和史可法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目光在太子和高杰之间悄悄逡巡。

一会后,朱慈烺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看向高杰,缓缓说道:“只是,孤也依稀听闻,高总兵麾下将士,过往,在军纪军规层面,似乎,略有不严?偶有扰民之事发生?不知可有此事啊?”

“轰!”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在高杰耳边炸响。他最担心、最害怕、最心虚的事情,终于还是被摆到了台面上。

刹那间,高杰脸色唰地一下变得苍白,额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他没想到太子殿下对自己有如此了解,那种被彻底看穿、无所遁形的恐惧,瞬间淹没了他。

高杰前几日已打听清楚,这位太子爷对新军的军纪要求极其严格——“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三大铁律、八项注意”……条条框框,都是为了约束军队,保护百姓。

而他高杰自己和他的部队,过往都干了些什么?纵兵劫掠、骚扰地方、克扣粮饷……甚至他自己都曾亲自带队抢掠过运河上的商船,这些事,看来太子爷是了如指掌了。

高杰再也坐不住,猛地离座,“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明鉴,恳请殿下恕罪!这方面……这方面确实是末将之罪,末将治军不严,御下无方,过往确有纵容部下、军纪废弛、滋扰地方之事。”

“此皆末将之过,末将疏于管教,约束不力,请殿下重罚,重重治末将之罪!”高杰不敢抬头,浑身肌肉都紧绷。

出乎他意料的是,预想中的雷霆之怒并未降临。

朱慈烺竟快步从主位走了下来,亲手扶住高杰的双臂,声音温和:“高总兵这是做什么?何须如此?快快请起。孤并非要怪罪于你。”

高杰被朱慈烺亲手扶起,茫然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啥?太子竟然没有发怒?反而亲来扶他?

朱慈烺扶他重新坐回椅子上,自己则负手在他面前缓缓踱步,声音沉静:“高总兵,你那般带兵的方式,你麾下那般军纪情况,孤其实早已深知。然,孤今日并无半分怪罪你的意思。”

听到此话,高杰心头那根紧绷的弦终于稍微松了一点,但疑惑和不安依然笼罩着他。他实在摸不透这位太子爷的心思。

朱慈烺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堂内众人,最终落在高杰身上,语气深邃:“似高总兵这般情况,我大明军中,过往这些年来,又哪里少了?各省镇戍军,各地总兵官,麾下军纪真正严明如岳家军者,能有几人?孤难道不知吗?”

他轻轻叹了口气,满是无奈与痛心:“孤当然知道,其核心根源,并非全然是将领之过。乃是朝廷财政拮据,国库空虚,粮饷长期拖欠,甚至层层克扣盘剥。”

朱慈烺继续道,“将士们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主将若不能为部下谋得粮饷,军纪又如何能严明?士卒饥寒交迫,焉能不生事端?此非你一人之过,实乃朝廷之失,体制之弊,时局之痛。”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字一句都敲打在高杰的心坎上。

是啊,他当初为什么要造反?后来又为什么时而纵兵劫掠?不就是为了让兄弟们有口饭吃吗?他高杰出身贫苦,本就是陕西米脂的一个普通农民,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谁又愿意背上纵兵掳掠的骂名?

一股巨大的酸楚和委屈涌上心头,这位杀人不眨眼、刀头舔血的悍将,眼圈竟然不由自主地红了,声音哽咽道:“殿下……殿下能如此体谅末将等武夫之苦,洞悉我等难处,末将……”他哽咽着,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抱拳,深深低下头去。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说。

随即,话锋一转,朱慈烺语气平和:“然,体谅过往之困厄,不等于纵容将来之胡为。”

“高总兵,你既率众来投,入我新军序列,便须严守新军法度。‘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此乃铁律。‘三大铁律、八项注意’,此乃准则。务必传达至铁熊军每一位将士,刻入骨髓,融入血脉。”

“自即日起,若有违犯,无论何人,定按军法严惩不贷,绝不容情!可能做到?”

高杰此刻已是心潮澎湃,既有被理解的感动,更有对太子手段的敬畏,闻言猛地抬起头,答道:

“末将谨遵殿下谕令,必将此铁律准则传达至每一卒每一伍,严束部下,革新面貌!若有违犯,无需殿下动手,末将亲自执军法,砍了他的脑袋,以儆效尤!”

“好。”朱慈烺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转头看向常延龄,“常侯爷。”

“末将在。”常延龄立刻抱拳应声。

“新军所有军纪条例,即刻传达至铁熊军,派得力军官入驻宣讲督导,严格执行,若有懈怠,唯你是问!”

“末将明白。定将新军法度原原本本、不折不扣贯彻于铁熊军。”常延龄肃然领命。

“此外,”朱慈烺继续道,“铁熊军一应粮饷、被服、武备、药品之后勤供应,皆与各军同等标准,由史尚书、许总兵统筹,必须足额、及时供应,任何人不得克扣短缺。”

看了看常延龄,朱慈烺重重说道,“常侯爷,你需亲自过问,配合史尚书,对接清楚,务必保障铁熊军将士无后顾之忧,可能做到?”

“臣遵命。”史可法躬身应道。

“末将遵命,必保障铁熊军弟兄粮饷无忧,武备齐整。”常延龄慨然应诺。

高杰听到“足额、及时”这四个字,心中最后一点顾虑和忐忑也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激动和感激。他终于不用再为粮饷发愁,不用再铤而走险劫掠了。

猛地起身,高杰再次深深躬身,声音发颤:“末将,代铁熊军三万将士,叩谢殿下天恩。实不相瞒殿下,末将带兵这些年,辗转流离,还从未实打实、月月足额地领过饷银,殿下如此厚待,将士们必誓死以报。”

朱慈烺闻言,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既有好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好笑的是高杰这反应,全然不像那个刀口舔血的莽夫;悲凉的是,这大明王朝的军政体系竟腐朽至此,连基本粮饷都无法保障,逼得军队如同流寇,又如何能指望其保家卫国?除了部分将领本身私德败坏,明末财政崩溃,军制败坏,实乃祸乱之源。

朱慈烺摆摆手,说道:“高总兵无需如此。此乃孤份内之事,亦是朝廷本分。将士们冲锋陷阵,浴血沙场,若连饱暖都无法保障,我等为帅为君者,岂非丧尽天良?”

顿了顿,似想起什么,朱慈烺又道:“对了,铁熊军亦照旧例,成立保障队。军中将士家眷,凡愿意者,皆可报名加入,负责后勤辎重转运、衣甲缝补、炊事等务,按工计酬,供给食宿,另有微薄薪俸以贴补家用。此事,常侯爷一并督办起来。”

“末将明白,即刻去办。”常延龄领命。

高杰正欲再次谢恩,朱慈烺已笑着摆手道:“好了,高总兵,一路奔波辛苦,想必也乏了。便与常侯爷、史尚书一同去,先好好犒劳一下远道而来的将士们,酒肉管够。然后尽快安营扎寨,将铁熊军的架子搭起来,熟悉熟悉新军章程。”

“臣遵命。”

“末将遵命。”

高杰、常延龄、史可法三人齐声应道,躬身行礼。常延龄对高杰做了个请的手势,脸上带着笑意,高杰连忙谦让,三人气氛融洽地一同退出了正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