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78章 多兵种协同,冲着野猪皮去的

看着那燧发枪击中了远处的靶子,朱慈烺很是激动,大步流星地朝着靶场尽头奔去。黄得功、张无极、冯忠、邓林祖、杨彪等一众沙场宿将,亦纷纷紧随其后。文立凯、于宗林、谷三等火器局官员更是急忙跟上。

百多步的距离,在众人急切的心情下转瞬即至。

越是靠近,那披挂着陈旧棉甲的木靶就越是清晰。

当众人终于围拢到靶子前,看清那被击中的部位时,刹那间,全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只见那作为胸腹部位的厚实木板上,披挂的那层浸油反复捶打的棉甲,心口位置赫然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边缘极不规则的破洞。破口处的棉絮不是被撕开,而是仿佛被一股巨力狠狠绞碎、碳化,呈现出焦黑的颜色,无力地向外翻卷着。

而更令人心惊的是,穿透了棉甲之后,那股力量并未消散,而是继续凿入了后面一寸多厚的坚实木板之中。

一个清晰的、深达近半指的弹孔赫然在目,孔洞边缘木质崩裂,甚至能看到内部被冲击波震出的细微裂纹。

这…这,是直接完全射穿了?

“四…四十丈?” 邓林祖第一个失声惊呼出来,他猛地抬起头,极目望向方才的射击位,又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看这靶子,粗犷的脸上写满了骇然与狂喜,“他娘的,这…这都快赶上一些老式小炮的威力了,这真是铳子打出来的?”

黄得功没有说话,他那双虎目之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小心翼翼地触摸了一下那棉甲破口的焦黑边缘,又用指节叩了叩那深深的弹孔,感受着那份残留的冲击与毁灭。

他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深吸了一口空气,声音震惊:“好霸道的劲力,好狠毒的穿透,这若是打在披甲鞑子身上,便是双层重甲,恐怕也…也难以周全!”

黄得功猛地转向文立凯,目光灼灼:“文主事,你方才说,此距确为四十丈?而且这般威力,并非偶然而为,已是常态?”

文立凯心下满是自豪,连忙躬身,语气肯定无比:“回左都督,千真万确,此靶距离射击位,经反复丈量,确为四十整丈(约120米)。”

“自今日清晨至殿下驾临前,臣等以此新法制成之燧发枪,已试射不下五十次,皆是由不同工匠操作,选用不同批次铳管与弹药,其有效射程、穿透威力,大抵如此,偶有偏差,亦不远矣。”

“炸膛之事,自改用新法锻管、规范装药后,已…已绝迹多日了!”

他最后一句话,透着无穷的底气。

“五十次?皆然如此?” 黄得功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露出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他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好,好,好一个燧发神兵!天佑大明,天佑殿下啊!”

黄得功激动地转向朱慈烺,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声音都微微发颤:“殿下,此铳…此铳实乃国之神器,军之瑰宝,末将方才粗粗估算,其装填击发之速,比之需时时照看火绳、畏惧风雨的三眼铳、鸟铳,快了三倍不止。”

随着愈发的激动,黄得功兴奋地补充道,“而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巨,更是远超卑职所知任何单兵火铳!”

“这已非寻常利器,实乃实乃足以颠覆战阵格局之神物!”

他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看到了千军万马使用此铳作战的场景:

“殿下,若此等火器能稳定量产,大批装备我军,则我大明步卒战力,必将发生天翻地覆之变。”

黄得功解释道,“以往我军与鞑子交战,每每苦于其弓马娴熟,重甲突击,我军火铳射程不足,未及数轮齐射,敌骑已突至眼前,往往溃败。”

“若我军人人持此铳,四十丈外便可从容瞄准,攒射破甲,待其冲至三十丈内,我军至少可完成三轮,不,四轮甚至更多齐射。”

“如此下来,任他何等铁骑,何等重甲,也必被撕得粉碎,何惧那关外鞑子?何愁神州不复!”

一旁的邓林祖更是听得两眼放光,搓着手,咧开大嘴,嘿嘿直笑,凑到朱慈烺身边,声音里充满了渴望:

“殿下,殿下,伯爷…啊不,左都督说得对啊,这玩意,这宝贝疙瘩,太好了。”

离朱慈烺凑得更近,邓林祖满眼贪心地说道,“末将求求殿下,快快给咱老邓的白虎军也配上些吧。”

“不不不,得多配点,殿下您想啊,末将那万余骑兵,若是下马步战,人手一杆这燧发枪,排成枪阵,那……嘿嘿嘿,鞑子来了就是送死啊。”

“要是骑兵冲锋前先来上一轮齐射……乖乖,想想都带劲!殿下,您可得多想着点弟兄们啊。” 他那副眼巴巴的模样,惹得众人一阵轻笑,却也道出了所有将领的心声。

朱慈烺看着两位悍将如此失态,心中快慰无比,哈哈大笑:“二位将军稍安勿躁,好饭不怕晚,此等利器的好处,孤岂能不知?”

朱慈烺笑罢,神色一正,转身看向此次最大的功臣们。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文立凯、于宗林和谷三身上:“文主事,于佥事,谷佥事,还有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师傅们,尔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终克此难关,造出如此国之利器,实乃擎天保驾之功!孤,代大明,代天下百姓,谢过诸位了!”

说着,朱慈烺竟对着三人,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文立凯三人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慌忙侧身避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道:“殿下,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此乃臣等分内之事,怎敢当殿下如此大礼,折煞臣等了。”

朱慈烺亲手将他们一一扶起,笑道:“当得!如何当不得?尔等之功,重于泰山。”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火器局的官吏工匠,朗声道:“有功必赏,乃孤之信条。”

“传孤令,所有参与燧发枪研发、试制之工匠,赏银五两!”

“文立凯、于宗林、谷三,三位首功之臣,各赏银十两。督造有功之庄一郎中、统筹调度之许文昌总兵,各赏银十五两。”

“所有受赏之人,皆记大功一次,载入簿册,日后依功另行擢升!”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尤其是那些围在稍远处、不敢靠近却竖着耳朵听的工匠们,更是喜形于色,激动得相互拍打肩膀。

五两银子,在这乱世,足以让一家老小宽裕地过上数月,更重要的是,太子的认可和记功,意味着他们的前程和地位将彻底改变。

文立凯、于宗林、谷三以及闻讯赶来的庄一、许文昌等人,更是感激涕零,齐齐跪倒谢恩:“臣等,谢殿下隆恩,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因激动而哽咽。

庄一更是高声道:“臣代武备司上下,谢殿下厚赏,弟兄们必更加用心用力,以报殿下天恩。”

“好,都起来。”朱慈烺笑容满面,待众人起身,他看向文立凯,关切地问道:“文主事,燧发枪既已成功,接下来重中之重,便是扩大生产,尽快装备大军。”

略一沉吟,朱慈烺重重说道,“孤,给你十日时间,倾尽全力,可能先造出五百杆合格燧发枪,交付各军先行操练熟悉?”

文立凯闻言,面色一肃,凝神思索片刻。

十日五百杆,这意味着需要将目前试制状态的小规模生产,迅速推向规模化,其间涉及原料、人力、工序协调等诸多环节,压力巨大。

但他抬眼看到太子殿下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再想到身后无数弟兄们的努力与刚刚获得的厚赏,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文立凯猛地一抱拳,斩钉截铁道:“殿下放心,虽有万难,然臣等必竭尽全力,调动一切可调动之力,十日之内,定将五百杆燧发枪,如期交付大军,若完不成,臣…臣提头来见。” 话语中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好,孤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慈烺重重一拍文立凯的肩膀,“需要什么,尽管向许总兵、庄郎中提,要人给人,要料给料,孤全力支持你。”

“谢殿下。”文立凯应道,斗志昂扬。

此时,朱慈烺目光转向一旁兴奋不已的邓林祖、杨彪以及张无极、冯忠、文兴邦等将领,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抛出了一个他思忖已久的问题:

“诸位将军,眼下武备司日夜赶工,各类火器产出颇丰。到如今,已翻新、新造三眼铳逾八千,鸟铳四千,各类火炮数百,如今又有燧发枪即将量产。如此巨量火器,若仍如旧制,分散配属各营各队,恐难发挥其最大效能。孤在想……”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是否,需单独编练一支专司火器之军?集中所有精良火器,专研火器战法,使之成为我大军之中最锋利、最致命的一击之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这个问题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众将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单独成立火器军?

张无极、冯忠、文兴邦三人眼中有炽热,他们都是新任总兵,若能执掌这样一支全部由精良火器武装起来的新军,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可以说是诱惑巨大。

然而,就在张无极几乎要开口请命之时,一股声音如凉水般泼来。

“殿下。”只见左都督黄得功踏前一步,对着朱慈烺抱拳躬身,神色凝重,说道:

“殿下高瞻远瞩,欲专设火器强军,其心拳拳,末将感佩。然末将斗胆直言,以眼下之情势,以我军未来主要对手之战法,单独成立一支纯粹之火器大军,恐非上策,甚至隐患极大!”

“哦?”朱慈烺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倒闪过一丝欣赏。他知道黄得功久经沙场,又长于骑兵和火器使用,其提出异议,必有深意。

“左都督有何高见?但说无妨,今日便是要集思广益。”

黄得功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说道,:“殿下,非是末将不愿见我军拥有强军。实是,纯粹之火器军,看似犀利无匹,然其弊端,在实战之中,尤其面对东虏精锐骑射、重甲冲阵之时,恐会被无限放大,乃至招致惨败!”

他环视一眼周围凝神倾听的众将,沉声道:“殿下,诸位同袍,可曾细思?若一支万人的纯火器军,遭遇鞑子精锐骑兵,其将会如何?”

他自问自答,语气凝重:“关外鞑子作战,绝非蛮冲蛮打。其必先以轻骑四面游走,以强弓硬矢远距袭扰。我军火器虽利,然阵型转动不便,追击不及,只能被动挨打,士气必挫。”

“待我军阵脚因伤亡和骚扰稍显混乱,其重甲铁骑便会看准时机,集中一点,突骑直入!”

黄得功的声音陡然提高,继续解释起来:“我军火器,装填再快,亦需时间。一旦被精锐铁骑突入三十步内,甚至更近,火铳便几近废铁。届时,长枪兵不足,刀盾手稀少,何以抵挡身披重甲、悍勇绝伦的东虏白甲兵屠戮?”

“四年前松锦大战,我军并非无火器,然为何一败涂地?多少火器营的弟兄,甚至连一发铳弹都未能放出,便被鞑子马队冲散、踩踏、砍杀……”

“那场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末将,至今思之,犹自心胆俱寒。”

他这番话,如同冰冷的河水,浇灭了朱慈烺等人的热情,也让邓林祖、杨彪等将领面色凝重,缓缓点头。他们都是经历过这样野战实战的,深知黄得功所言非虚,句句血泪。

张无极顿时也反应过来,他自己也是和鞑子血战过的,听黄得功稍微一分析,就顿时明白了其间的利害。

朱慈烺听得悚然动容,他来自后世,虽知历史结果,但对具体战术细节和战场残酷性的理解,远不如黄得功这等亲历者深刻。他缓缓点头,示意黄得功继续。

黄得功见太子听进去了,精神一振,继续剖析道:“故而,末将愚见,眼下之火器,虽利,然仍不可独立成军。其最佳用法,乃是作为各军之核心支柱,与刀盾手、长枪兵、弓箭手、骑兵等诸兵种紧密结合,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四个字一出,朱慈烺瞬间暗暗赞赏黄得功起来,果如历史所记载,这位大明末年的悍将,看来具体的作战战术层面,同样有着很深的造诣,这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思维,真的厉害。

只听黄得功继续说起来,勾勒着他的战阵思考:“以末将构想,我大军临敌,可如此部署:阵型最外围,设置壕沟、拒马、铁蒺藜,迟滞敌骑冲击。其后,以刀盾兵、长枪兵结成厚实方阵,稳守战线。而将火器营,无论是持燧发枪、鸟铳还是三眼铳者,置于阵中安全之处,或居于步兵阵列之后,或置于车阵之内。”

他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如此,接战之初,我可先以红夷大炮、佛郎机等重炮远距轰击,破敌甲胄,乱其阵型。待敌突入四十丈之内,便是我燧发枪大发神威之时,可进行连绵不绝之轮替齐射,予敌重大杀伤。”

“更近一些,我军巨量的鸟铳、三眼铳,就可轻松击溃本就已经混乱起来的鞑子骑兵,重重挫敌锋芒。”

“同时,我军两翼,需布置精锐骑兵,如邓总兵之白虎铁骑,专司护卫侧翼,驱赶敌之袭扰轻骑,甚至伺机反冲敌阵。阵中亦需预留精锐步兵,如杨彪都督佥事善于操练之悍卒,随时准备反击,或填补缺口……”

黄得功眼神灼灼,继续说道:“如此,诸兵种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火器得以在安全距离内尽情发挥其超远射程、恐怖威力之优势;步卒为其提供坚实屏障;骑兵为其扫除威胁。”

“末将以为,如此,方能将火器之利,发挥至极致。”

“进可攻,退可守,浑然一体,无懈可击。此方为克制鞑子骑射、重甲冲阵之正道,而非将火器孤零零置于阵前,任敌骑宰割。”

说完,黄得功深深对朱慈烺躬身,心里多少有些当面回怼太子殿下的歉意,这也是他还不了解这位太子习惯,骨子里还是怕触怒这位天家贵胄。

但接下来这位太子的反应,却完全打消了黄得功的念头。

“妙啊!”朱慈烺听到这里,忍不住击节赞叹,兴奋地笑道:“左都督真乃世之良将,老成谋国,思虑周详,孤受教了,此言大善!”

“如此一来,火器非但不是弱点,反成了我阵中之定海神针,獠牙利齿。”

继续兴奋地点着头,朱慈烺大声说道:“好,很好!便依左都督之言,火器暂不独立成军,而是分配至各军,组建精锐火器营,与诸兵种协同演练战阵。”

张无极、冯忠等人闻言,细思之下,也觉黄得功所言确是老成持重之论,纷纷拱手道:“左都督高见,末将等附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