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9章 文臣伍子胥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9章 文臣伍子胥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伍子胥:一个把复仇玩成行为艺术的硬核文臣

第一章 楚国顶流的塌房现场

公元前522年的楚国,就像个流量爆炸的大V圈。楚平王是个沉迷养成系的昏聩粉丝,太子建是被捧杀的潜力新人,而伍奢——也就是伍子胥他爹——则是圈里公认的人间清醒。这年春天,老伍家的热搜突然爆了,标题耸人听闻:《惊天大瓜!太傅伍奢涉嫌谋逆,太子建连夜跑路》。

伍子胥当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鲜肉,正跟着老爹在东宫实习。接到消息时,他刚给太子建的竹简批注完此条建议可置顶,转头就看见宫差举着奉旨抓人的牌子冲进来。这场景后来被伍子胥写进回忆录:当时我手里还攥着半块麦饼,心想早知道会被追杀,就该多啃两口。

楚平王为啥要搞伍家?说起来跟个女人有关。这女人叫伯嬴,是秦景公的女儿,原本许配给太子建当媳妇。结果楚平王见伯嬴长得漂亮,当场改了主意:这媳妇我先替儿子尝尝鲜。为了怕太子建报复,他就找个由头把太子的老师伍奢抓了。抓了还不算,楚平王派人去忽悠伍奢的两个儿子:叫你俩来,来了就放你爹。

伍奢的大儿子伍尚是个实在人,一听能救爹,立马收拾行李要出发。伍子胥拉住他:咱爹是文臣,你是武夫,可都没傻到这份上吧?去了就是全家团灭套餐。伍尚叹口气:我知道是坑,但不去的话,后人会说我不孝。你跑得快,赶紧跑路,以后替咱全家报仇。

就这样,伍尚去了楚国都城,果然跟老爹一起被砍了头。伍子胥则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流亡生涯。跑路的时候挺狼狈,伍子胥后来回忆:当时穿的麻布衣裳,磨得大腿根都破了,晚上睡觉只能靠在坟头,听着狐狸叫给自己壮胆。

第二章 流亡路上的奇葩遭遇

伍子胥跑路的第一站是宋国,因为太子建在那儿避难。结果刚到宋国就赶上内乱,华氏家族跟宋景公打起来了,城里乱得像菜市场。伍子胥拉着公子胜赶紧撤:本来是来躲祸的,这倒好,直接跳进火坑了。

接着他们往郑国跑,郑国人挺热情,管吃管住。但太子建不安分,想跟晋国合作搞掉郑国,结果被郑定公发现,一刀砍了。伍子胥得知消息时正在啃郑国的特色烤羊腿,吓得差点把骨头吞下去:这位太子爷,真是走到哪作到哪,这下又得换地图了。

下一个目标是吴国,这一路可遭罪了。从郑国到吴国得经过楚国边境,到处都是通缉伍子胥的画像。伍子胥只能白天躲在树林里,晚上摸黑赶路。据说他为了混过关卡,故意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头发胡子都白了——后来民间就传成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其实没那么玄乎,伍子胥在回忆录里澄清:哪能一夜白头?那是熬了好几个通宵,加上营养不良,头发掉得差不多了,看着像白的。

过昭关的时候更惊险。守关的士兵拿着画像核对,伍子胥正紧张得手心冒汗,突然有个老头凑过来说:我是东皋公,看你这模样,不像一般逃难的。伍子胥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要被举报了。结果东皋公把他拉到家里,给他换了身衣服,还找了个跟他长得有点像的人去闯关,吸引士兵注意力,这才让他混了过去。

到了吴国境内,伍子胥钱也花光了,只能靠乞讨过日子。有天在溧阳(今江苏溧阳)的河边,他看见一个浣纱的姑娘竹筐里有饭,就上前讨吃的。姑娘挺大方,给了他一整碗米饭。伍子胥吃完叮嘱:后面有追兵,你别跟人说见过我。姑娘一听就急了:我好心给你饭吃,你还怀疑我?说完抱起石头就跳进了河里。

伍子胥当时就傻眼了,后来每次经过溧阳都要往河里扔点金银,还立了块牌子:姑娘你这脾气也太暴了,我就是客气一句,不至于跳河啊。这事儿后来被写进《吴越春秋》,成了贞女濑的典故,只是没提伍子胥心里的愧疚:早知道她这么刚烈,我就说姑娘你人美心善

第三章 吴国求职记:从街头卖艺到吴王亲信

伍子胥到了吴国都城梅里(今江苏无锡),发现这儿跟楚国完全不一样。吴国人喜欢打仗,民风彪悍,街上随便抓个壮汉都能拉开三石弓。但吴国当时的局面挺复杂,吴王寿梦的四个儿子争王位,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余眜都当了吴王,轮到老四季札时,季札死活不肯干,结果余眜的儿子僚当了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服气,总想把王位抢回来。

伍子胥想在吴国找份工作,可他一个外来户,没背景没熟人,只能在街头装疯卖傻,希望引起吴王注意。他披头散发,光着脚,拿着根竹箫在市集上吹哀乐,那调儿悲得能让卖菜大妈都掉眼泪。有天公子光的手下被离路过,觉得这疯子不一般:一般疯子吹的是胡乐,他这调子里有楚国宫廷乐的味儿。

被离把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两人一见如故。公子光说:我想搞掉吴王僚,你有啥办法?伍子胥说:这事儿简单,但得先让你显得比吴王僚更贤明。比如他打猎你赈灾,他建宫殿你修水利,时间长了老百姓自然向着你。

为了帮公子光夺权,伍子胥还推荐了一个叫专诸的刺客。这专诸原本是个屠夫,脾气暴,有次跟人吵架,他老婆喊一声回家吃饭了,他立马就怂了。伍子胥觉得这人靠谱:连老婆都怕的人,肯定重情义,让他去杀人,绝对不会反悔。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请吴王僚吃饭,专诸把匕首藏在烤鱼肚子里,上菜的时候一刀捅死了吴王僚。公子光顺利当上吴王,就是后来的阖闾。伍子胥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吴国的重要大臣,负责军事和外交。他上任第一天就对阖闾说:以后咱吴国的目标是:先揍服楚国,再收拾越国,最后称霸中原。

第四章 跟楚国死磕:把仇人祖坟都刨了

伍子胥在吴国搞了不少改革,修水利、练军队,还推荐了孙武——就是写《孙子兵法》那位。阖闾对伍子胥言听计从,两人搭档得像说相声的,一个捧一个逗。有次阖闾想攻打楚国,孙武说:现在还不行,得先试试水。伍子胥出主意:咱派小股部队去骚扰楚国,打一下就跑,让他们疲于奔命。

就这么折腾了六年,楚国被搞得焦头烂额。公元前506年,阖闾亲率大军,以孙武为将,伍子胥为副将,浩浩荡荡杀向楚国。吴军五战五胜,直接打进了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这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他儿子楚昭王吓得跑去找秦国帮忙。

伍子胥进了郢都,第一件事就是找楚平王的坟。挖开坟一看,楚平王的尸体因为下葬时做了防腐处理,还没烂透。伍子胥气不打一处来,抡起鞭子就抽,抽了三百下还不解气,又把楚平王的头砍下来当球踢。这事儿后来被儒家骂惨了,说他掘墓鞭尸,不仁不孝。伍子胥理直气壮地回应:我爹我哥都被他害死了,我抽他几下怎么了?有本事让他活过来跟我对质啊。

楚国人肯定不乐意,有个叫申包胥的大臣跑去秦国求救,在秦宫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被他哭烦了,只好派兵帮楚国复国。吴军在楚国待了半年,抢了不少东西,最后被秦楚联军打退了。伍子胥临走时放了吧火,把楚国的宫殿烧了大半:不让我舒坦,你们也别想好过。

回到吴国,伍子胥成了全民偶像。阖闾给他建了豪华府邸,赏赐了无数金银。但伍子胥没飘,他对阖闾说:楚国虽然被打残了,但越国才是心腹大患,那越王勾践看着老实,其实一肚子坏水。

第五章 跟勾践的爱恨情仇:我早就看透你了

越国跟吴国是邻居,一直不对付。阖闾在位时,越国国君允常去世,勾践刚继位,阖闾觉得是个机会,就带兵去打越国。结果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被勾践打败,阖闾还被越兵砍了脚指头,没多久就病死了。临死前他拉着儿子夫差的手说:别忘了越国杀了你爹!又对伍子胥说:你可得帮我儿子报仇。

夫差继位后,伍子胥成了太傅,整天盯着夫差练军队。公元前494年,夫差带着吴军打败了越国,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勾践没办法,派文种去求和,说愿意当吴国的臣子,还把美女西施和郑旦送给夫差。

夫差动心了,伍子胥跳出来反对:勾践这小子能忍啊!你看他为了求和,居然愿意给你当马夫,这种人现在不杀,将来肯定后悔。夫差不听:人家都服软了,再赶尽杀绝,显得我多没风度。伍子胥气得直跺脚:你这是养虎为患!迟早要被这老虎啃了!

勾践到了吴国,天天给夫差喂马、牵马,夫差生病,他甚至去尝夫差的粪便,说:大王这屎味有点酸,是消化不良,没啥大事。夫差被感动得不行,觉得勾践是真心归顺,就想放他回去。伍子胥又来劝阻:你别傻了!他尝你屎不是孝顺,是想让你放松警惕,等回去就磨刀霍霍向吴国了!

这次夫差真生气了:老伍你是不是跟勾践有仇啊?天天说他坏话。我看你是老糊涂了!伍子胥叹口气:我不是跟他有仇,是跟亡国有仇。你要是不听我的,将来我坟上的树长到一抱粗时,吴国就该灭亡了。

第六章 文臣的绝唱:用眼睛看吴国灭亡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还派西施在夫差身边吹枕边风,说伍子胥的坏话。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觉得这老头太啰嗦,太碍事。

公元前484年,夫差想攻打齐国,伍子胥又反对:越国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放着越国不打,去打齐国,这是本末倒置。夫差这次没跟他废话,直接给了他一把剑:你不是总说吴国要亡吗?那你就先去死吧,省得看见亡国的样子。

伍子胥拿着剑,心里五味杂陈。他对家人说:我死了之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队打进来。说完就自刎了。这年他已经七十多岁,从楚国流亡到吴国,辅佐两代吴王,终究还是落得个赐死的下场。

夫差听说伍子胥的遗言,气得够呛,把他的尸体装进皮袋子,扔进了钱塘江。老百姓可怜伍子胥,就建了祠堂纪念他,还说钱塘江大潮是伍子胥的怒气化成的。每年八月十八潮最大的时候,就有人对着潮水喊:伍大夫,息怒吧!

伍子胥死后九年,也就是公元前473年,勾践果然带兵打进了吴国都城。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山上,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说:当年你不听伍子胥的话,现在轮到我不听你的了。夫差没办法,只好拔剑自刎。临死前他用布蒙住脸:我没脸见伍子胥啊。

第七章 历史评论区的吵架现场

伍子胥死后,历史评论区炸开了锅。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说:伍子胥虽然报了仇,但掘墓鞭尸太过分了,不符合。他的学生子贡反驳:楚平王杀了他全家,换作是我,可能比他做得更绝。

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了伍子胥很高的评价: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简单来说就是:伍子胥是条汉子,能忍能狠,成大事者就得这样。

但也有人骂他,比如东汉的班固说:伍子胥鞭尸辱骸,皆不由德。意思是这货太缺德。到了宋朝,欧阳修更直接:伍子胥以匹夫之怨,灭人之国,鞭尸其君,其酷暴甚矣。

民间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觉得伍子胥是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真性情汉子。江南一带的人把他奉为潮神,每年都祭祀他。苏州的胥门,据说就是当年伍子胥眼睛挂过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名字。

第八章 伍子胥的硬核人生启示录

伍子胥的一生,活成了古代版的复仇爽文,但细想之下,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首先是抗压能力。从楚国贵族到吴国乞丐,从朝廷重臣到被赐死,伍子胥的人生起起落落比坐过山车还刺激。换作一般人,早就精神崩溃了,但他硬是熬了过来,还把仇人按在地上摩擦。这告诉我们:人生低谷不可怕,只要不死,就有翻盘的机会。

其次是看人眼光。伍子胥一眼就看穿了勾践的伪装,知道这人是个危险分子,可惜夫差不听。这说明在职场上,不光要会做事,还要会看人,尤其是要提防那些表面顺从、暗地里使劲的人。

最后是性格决定命运。伍子胥太刚了,像块铁板,不懂变通。他跟夫差提建议,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一点面子都不给,时间长了谁受得了?所以说,做人得刚柔并济,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也得软,不然容易被当成眼中钉。

总的来说,伍子胥是个复杂的人。他既是忠臣,也是复仇者;既懂谋略,又太固执。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无奈和坚持。就像伍子胥自己说的: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后悔的,该报的仇报了,该做的事做了,至于别人怎么说,随他们去吧。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钱塘江的潮水还在涨落,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硬核文臣的传奇人生。要是伍子胥能穿越到现在,估计会对着潮水自拍发朋友圈:看,这是我当年的怒气值,至今未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