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5章 管仲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5章 管仲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管仲职场笔记:从破产合伙人到春秋第一cEo的逆袭神操作

第一章 创业失败集锦:管仲的早年履历,连hR都想扔进垃圾桶

公元前7世纪的某天,临淄农贸市场的角落里,两个男人正为三枚铜币吵得面红耳赤。穿粗布衣服的高个男人揪着对方的袖子喊:说好利润平分,你凭啥多拿俩?矮个男人翻着白眼:鲍叔牙你讲点道理,我妈病了,多拿点怎么了?再说这次赔本主要是你进货时看走了眼!

这矮个男人就是后来让齐桓公饭可以不吃,仲父不能不找的管仲,而被他怼的高个是他的冤种合伙人鲍叔牙。要是翻开管仲三十岁前的简历,简直堪称春秋版创业失败百科全书:

第一次创业是开小饭馆,管仲主张高端路线,菜单上写着烹小鲜(其实是小鱼)配琼浆(其实是米酒),结果老百姓嫌贵,贵族嫌寒酸,三个月就关门了。鲍叔牙收拾烂摊子时发现,管仲偷偷把顾客剩下的骨头打包回家给老妈,账本上还写着战略储备。

第二次是去鲁国打工,给公子纠当谋士。当时鲁国正在搞人才考核,管仲提交的治国方案里居然有让娼妓合法化增加税收的建议,鲁国国君看了差点把竹简吞下去:我们是礼仪之邦,你这是想让我当诸侯笑柄?当场把他开除,还扣了半个月工资。

最丢人的是参军经历。齐国和邻国打仗,冲锋时管仲总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战友嘲笑他是怕死鬼,鲍叔牙还帮他圆场:他不是怕死,是怕自己死了,老母亲没人养。管仲听了感动得直哭,转头就把鲍叔牙的干粮揣进了自己怀里。

有次鲍叔牙的朋友忍不住问:你跟管仲合作,干啥啥赔,他还总占你便宜,图啥啊?鲍叔牙呷了口酒,慢悠悠地说:这小子就像块裹着泥的玉,看着埋汰,打磨出来能值一个国家。这话后来被写进《史记》,成了中国好合伙人的经典台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三十岁那年,管仲跟着公子纠争夺齐国继承权,还差点一箭射死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等公子小白逆袭成国君,管仲被绑到朝堂上,看着齐桓公手里那支带箭的衣带钩(当年他射中的),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鲍叔牙突然站出来:老板,管仲是个人才,让他当cEo,保准齐国市值翻倍!

齐桓公盯着管仲那张写满我很能打(指嘴炮)的脸,沉默了半晌:行,那就让他试试。试用期三个月,干不好直接扔海里喂鱼。

第二章 职场逆袭第一步:给老板,让齐桓公从花花公子事业狂魔

管仲刚上任齐国cEo时,面对的是个典型的富二代老板——齐桓公姬小白,年轻力壮,爱好广泛:喜欢打猎(经常旷朝)、喜欢美女(后宫养了一堆)、喜欢喝酒(常把大臣灌醉)。有次齐桓公喝多了,居然让太监骑着自己当马,这事传到其他诸侯耳朵里,都嘲笑齐国国君没正形。

管仲知道,要想搞改革,先得把老板从娱乐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他没上来就提KpI,而是先陪齐桓公了半个月:一起打猎时故意输给老板,让他射兔子自己射草;一起喝酒时听他吐槽朝政,时不时插句老板说得对,但要是能这样改改,打猎的地盘能扩大三倍。

等齐桓公觉得这新cEo还挺懂我,管仲才拿出改革计划书,标题直接戳中老板痛点:《关于让齐国成为春秋第一网红国家的可行性报告》。齐桓公果然来了兴趣:咋才能当网红?管仲说:简单,其他诸侯有的咱有,其他诸侯没有的咱也有。比如,他们打仗靠拼人,咱靠拼钱;他们结盟靠喊口号,咱靠给好处。

为了让老板彻底信服,管仲还搞了场现场演示。当时齐国缺兵源,管仲不搞强制征兵,而是宣布:谁家出一个士兵,免全家赋税;立战功的,除了奖金还给股份(赐土地)。结果三天就招满三万人,比以前强征的兵能打十倍。齐桓公看着操场上精神抖擞的士兵,摸着下巴说:有点东西啊,比打猎有意思。

但老板的总会反复。有次齐桓公又想旷朝去打猎,管仲直接堵在宫门口,手里拿着《员工手册》:老板,您这个月已经旷了五次朝会,按规定要扣绩效分。再说了,楚国国君昨天又在朋友圈晒他的新战车,您不赶紧搞军备,咱齐国要掉粉了!

齐桓公被戳到攀比心,立马转身回朝堂:召集大臣,开会!今天就讨论怎么造比楚国更牛的战车!

管仲甚至给齐桓公量身定制了——表面上继续当甩手掌柜,实际上啥都听管仲的。有次周天子派使者来,齐桓公故意装糊涂:这事该咋办啊?管仲在旁边慢悠悠地提建议,齐桓公连连点头:对对对,仲父说得对!使者回去汇报:齐侯虽然看着不靠谱,但有管仲帮衬,齐国怕是要崛起了。

后来齐桓公自己都承认:以前我觉得当国君就是享受,现在才知道,看着齐国的贡品堆成山,比射中十只兔子还爽。管仲在日记里写:管老板就像驯马,不能硬拉,得顺着他的性子,慢慢把缰绳收紧。

第三章 经济改革神操作:把齐国变成春秋首富,管仲的赚钱套路有多野?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还在靠种地收税 打仗抢钱过日子时,管仲已经玩起了金融杠杆垄断经营这套骚操作,把齐国的Gdp硬是抬到了诸侯天花板。他的经济思想要是放到现在,绝对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前提是诺贝尔活在春秋。

最经典的是盐铁专营政策。当时盐是家家户户必需品,铁是造农具和武器的关键,管仲一看:这俩玩意儿必须国家垄断!他规定:民间可以制盐冶铁,但得给国家交专利费,卖的时候由国家统一定价。结果一年下来,光盐铁收入就比以前多了三倍,齐桓公看着账本,眼睛都直了:以前咋没人想到这招?

管仲还发明了弹性税收制,专业名叫相地而衰征,翻译过来就是看土地好坏收税:肥沃的田多收点,贫瘠的田少收点,荒年直接免税。农民们高兴坏了,以前交税不管收成好坏都得交,现在量力而行,干活更有劲了。有个老农为了多打粮食,居然发明了深耕法,这事传到管仲耳朵里,立马赏了他一头牛,还在全国推广农业创新奖。

更绝的是国际贸易战。当时鲁国和梁国盛产(一种高档布料),管仲就让齐桓公和大臣们全穿绨做的衣服,还宣布:谁给齐国卖绨,高价收购!鲁、梁两国的老百姓一看,种粮不如织布,纷纷放弃农田去织绨。等他们粮食快吃完时,管仲突然下令:禁止穿绨,不准买鲁梁的布!两国瞬间陷入粮荒,只能花高价买齐国的粮食,最后乖乖臣服。

这招后来被管仲玩得炉火纯青:对付楚国,就高价收活鹿,让楚国人放下农具去捕鹿;对付代国,就高价收狐狸皮,让代国人满山追狐狸。其他诸侯被这套经济魔法坑得叫苦连天,却又不得不佩服:齐国这钱赚得,比抢还狠,还让人说不出啥。

管仲甚至懂得拉动内需。他在临淄搞了(七个大市场),规定凡来做生意的,住店免手续费,卖得多还返税。结果各国商人蜂拥而至,临淄成了春秋时期的国际大都市,街上能看到穿胡服的、说楚语的,甚至还有西域来的卖珠人。有个郑国商人算了笔账:在齐国做生意,比在郑国赚得多五成,以后就扎根临淄了!

齐桓公看着库房里的钱越来越多,问管仲:钱太多了咋办?管仲说:搞基建!修宫殿、修道路、修码头,既让百姓有活干,又能彰显国力。对了,再建点娱乐场所,让诸侯来访问时开开眼。于是齐国建了(观景台)、稷下学宫(人才市场兼咖啡馆),成了当时的网红打卡地。

第四章 军事改革:把老百姓变成兼职士兵,打仗像组团薅羊毛

管仲接手齐**队时,那叫一个惨:士兵大多是抓来的农民,武器锈得拉不开弓,打起仗来像赶鸭子——还没等敌军冲过来,自己先跑了一半。有次和鲁国打仗,齐军居然被鲁国的曹刿战术(一鼓作气,再而衰)打得丢盔弃甲,齐桓公回来气得当众摔了酒杯:再这么下去,我这国君都得当鲁国的小弟!

管仲说:老板别急,咱换个思路。打仗不一定靠人多,靠的是平时能干活,战时能砍人他搞了套兵民合一制度,简单说就是:把老百姓按编组,五家为一,设个轨长;十轨为一,设个里长;往上还有乡、军,层层管理。平时大家一起种地、打猎,农闲时一起练队列、射箭,相当于全员军事化训练。

更妙的是激励机制。管仲规定:士兵打仗缴获的战利品,三成归自己,七成归国家;要是能俘虏敌国大夫级别的官员,直接赏一座城当封地。这下士兵们打仗跟薅羊毛似的,眼睛都冒光。有次齐军攻打山戎(北方部落),士兵们追着敌人抢牛羊,比追女朋友还积极,山戎首领跑的时候连自己的战马都被齐军士兵扒了马鞍。

管仲还特别重视武器装备,但他不搞全民配枪,而是玩以物换武:农民交粮食多的,奖一把好剑;工匠做出的农具质量高的,奖一副好甲;商人给国家交税多的,儿子可以当军官。结果齐国的武器越造越好,有次楚国使者来参观,看到齐军士兵的剑能一剑劈开三层铠甲,吓得回去赶紧让楚王加强军备。

最绝的是心理战。管仲打仗前必做三件事:一是派人去敌国散布谣言(比如国君要迁都了粮食快没了),二是给敌军将领送美女和财宝(动摇军心),三是让己方士兵吃好穿好(士气拉满)。有次打蔡国,齐军还没到,蔡国士兵就听说齐军每人带了三斤肉干,自己却只能啃野菜,纷纷偷偷投降,蔡侯最后只能光着膀子去齐桓公面前认错。

齐桓公后来得意地跟诸侯炫耀:咱齐国的兵,平时是农民,拿起锄头能种地;战时是士兵,拿起刀枪能打仗。养一万兵,花的钱比别国养五千兵还少,这叫啥?这叫性价比!管仲在旁边补充:老板说得对,这叫藏兵于民,打仗不慌

第五章 外交天团c位:尊王攘夷玩出花,让齐国当诸侯带头大哥

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堪比混乱的班级群:周天子是班主任(没啥实权),诸侯们是学生(拉帮结派,互相欺负)。管仲给齐桓公定的外交策略就俩字:——蹭周天子的官方认证,欺负欺负小部落,让其他诸侯觉得跟着齐国混有肉吃。

就是给周天子当头号粉丝。当时周天子穷得连祭祀的牛羊都凑不齐,管仲就让齐桓公千里送温暖:送去十二头牛、一百车粮食,还帮周天子修宫殿。周天子感动得不行,当场赐给齐桓公讨伐不臣的权力——相当于班主任给了班长打小报告 罚站的特权。

有次郑国欺负周天子的使者,管仲立马带着八国联军(齐、鲁、宋、卫等)去郑国。其实没打几仗,就是把军队往郑国门口一摆,管仲派人去跟郑庄公说:你看,周天子的面子你不给,我们这八国联军的面子,你也不给?郑庄公一看这阵仗,赶紧认错,还送了一车珠宝当。齐桓公摸着珠宝说:还是仲父这招管用,不打仗也能赢。

就是欺负校外小混混(周边部落)。当时山戎欺负燕国,狄人攻打邢国、卫国,管仲觉得这是刷存在感的好机会:帮中原诸侯打外族,既能抢地盘,又能赚名声,稳赚不赔。

救燕国时,齐军不仅把山戎赶跑了,还把抢来的土地送给燕国。燕庄公感动得送了齐桓公五十里地,齐桓公还假意推辞:我是帮周天子办事,哪能要你的地?最后只象征性地拿了一里,却落了个仗义疏财的美名。其他诸侯听说了,都觉得齐国够意思,纷纷申请(结盟)。

管仲甚至搞过经济制裁。楚国不服齐国,管仲就禁止齐国和盟国买楚国的特产(比如茅茅酒),结果楚国经济立马下滑,不得不派使者来认错。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时,来了九个诸侯,大家一起对着周天子的方向磕头,齐桓公俨然成了春秋班长,管仲站在旁边,嘴角藏着这波操作稳了的微笑。

有个小国国君私下问管仲:你们齐国又帮这个又救那个,不花钱吗?管仲笑着说:花钱?我们帮燕国打山戎,抢了他们的战马;帮邢国复国,他们每年给我们交保护费;会盟时诸侯带的贡品,比军费还多。这叫用小钱赚大名声,用大名声赚大钱

第六章 管仲的职场哲学:摸鱼要会摸,干活要会干,让老板离不开你

管仲能在齐国cEo的位置上坐四十一年,靠的不光是能力,还有一套职场生存法则,哪怕放到现在的办公室也照样适用——当然,得学他的智慧,别学他的小毛病。

比如他懂得给老板留面子。有次齐桓公想封自己的宠臣易牙为大夫,管仲知道易牙是个烹饪达人(据说会煮自己的儿子讨好老板),人品不行,却不直接反对,而是跟齐桓公说:老板,易牙做饭确实好吃,但治国就像熬汤,得用鲍叔牙这种(稳重),不能用易牙这种调味剂(花哨)。齐桓公一听就懂了,立马收回成命。

他还会适当摸鱼。管仲家里养了不少歌姬,还经常和大臣喝酒到半夜,有人告到齐桓公那里:管仲这是沉迷享乐,不务正业!齐桓公跑去看,发现管仲虽然喝酒,但旁边堆着奏折,时不时还让仆人记点什么。管仲解释:老板,干活得劳逸结合,我这是在放松中思考,您看这是我刚想出来的关税调整方案

最绝的是他的反向激励。有次齐国的粮食价格跌了,农民抱怨,管仲不直接调价格,而是让齐桓公下令:修建高台,需要大量劳力,每天给的粮食比种地多三成。农民们都跑去修高台,地里的粮食少了,价格自然涨了,农民和国家都满意。齐桓公说:仲父这招,比直接发钱聪明多了。

管仲还特别懂人情世故。他知道鲍叔牙太正直,不适合当宰相,就推荐了隰朋;知道宁戚会搞农业,就让他管粮食生产;甚至连当年差点害死自己的寺人貂(太监),他也没赶尽杀绝,只是不让他掌权——留着他给老板解闷,总比老板找个更坏的强。

晚年时,齐桓公问他:我死后,谁能接班?管仲说:鲍叔牙太直,容易得罪人;易牙、开方、竖刁这仨人,一个杀子讨好你,一个背亲离故,一个自阉入宫,没一个真心的,千万别用。可惜齐桓公没听,后来果然被这三人坑了,死后六十多天没人管,尸体都生了蛆——当然,这都是管仲去世后的事了。

管仲去世前,齐桓公问他还有啥心愿,管仲说:我这辈子赚了不少钱,也得罪了不少人,死后别厚葬,就埋在临淄城外,让我看着齐国继续强盛。他的墓后来成了网红景点,孔子路过时还感慨:要是没有管仲,我们现在都得披头散发穿左衽(少数民族服装)啊!

尾声 被低估的商业奇才:管仲告诉我们,赚钱才是硬道理

后世提到管仲,总说他是法家先驱政治家,却很少有人说他是春秋第一经济学家。其实剥开尊王攘夷的外衣,他的治国核心就俩字:搞钱。

他让齐国称霸靠的不是穷兵黩武,而是经济碾压:别人还在靠种地收税,他玩盐铁专营;别人还在靠强制征兵,他搞兵民合一;别人还在靠喊口号结盟,他用保护费 经济援助拉拢小弟。就像现代企业竞争,拼到最后都是拼财力、拼模式、拼生态——管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明白了。

现在临淄还有管仲纪念馆,里面有副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富齐国九合诸侯。横批可以加一句:赚钱才是硬实力。

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职场上,别在意早年的失败,哪怕创业赔本、打工被炒,只要有真本事,总有翻盘的机会;跟老板相处,别只会硬刚,得学会顺着毛摸,让他觉得这主意是我想的;搞事业,别光喊口号,得有实在的利益支撑,毕竟,不管是春秋争霸还是现代职场,能赚到钱、做成事的,才是真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