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93章 李如松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93章 李如松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李如松:明朝暴躁战神的硬核人生

第一章 辽东星二代的叛逆童年

明朝隆庆年间的辽东铁岭卫,有个小孩一出生就自带热搜体质——他爹是李成梁,当朝最猛的辽东总兵,相当于东北军区总司令。这孩子就是李如松,打娘胎里就被算命先生断言此子哭声如雷,将来必是惹祸精。事实证明,算命先生还是太保守了。

李如松的童年堪称将门叛逆指南。别家武将子弟三岁学骑马,五岁练射箭,他偏要反着来:七岁把家里的战马骑成瘸子,理由是想试试马会不会跳探戈;十岁用弹弓打坏了总兵府的匾额,还辩解这字太丑,我帮爹换个新的。李成梁气得拿军棍追着打,他倒好,仗着从小练的泥鳅功,围着演武场跑了二十圈,最后累瘫的居然是举着军棍的亲兵。

最让李成梁头疼的是这小子的怼人天赋。有次巡抚来视察,看到李如松在玩泥巴,就调侃将门之后怎么跟泥猴似的。小如松头也不抬地回怼:巡抚大人懂什么?这叫沙盘推演,我在模拟如何活捉蒙古首领。说着还把泥巴捏成个小人,往地上一摔:看,就像这样!巡抚当场脸都绿了,李成梁赶紧打圆场:犬子胡闹,他是说要像捏泥巴一样轻松对付敌人。

十二岁那年,李如松干了件轰动辽东的事。当时蒙古部落派使者来谈判,使者态度嚣张,在宴会上吹嘘我们的骑兵能踏平铁岭卫。在场的将领都敢怒不敢言,唯独李如松拎着把菜刀冲进来,指着使者说:敢不敢跟我赌?我用这把菜刀,能在你马背上刻个字!吓得使者差点钻桌子底,最后灰溜溜地带着随从跑了。事后李成梁把他关禁闭,他却在禁闭室里写了篇《论菜刀在外交中的威慑作用》,气得老李差点当场退休。

不过这位混世魔王也有高光时刻。十五岁那年,他偷偷跟着父亲出征,在一场遭遇战中,居然趁乱冲到蒙古骑兵阵中,抢了面敌军军旗回来。李成梁又惊又喜,问他怕不怕,他抹了把脸上的泥说:怕?他们的马没我家的肥,跑起来跟驴似的,追不上我!从此辽东军中多了个传说:总兵的儿子不是人,是踩着风火轮的小哪吒。

第二章 职场新人的暴躁逆袭路

李如松的职场起步,完美继承了他一言不合就动手的风格。二十岁那年,他靠父亲的关系(没错,星二代也走后门)当上了指挥同知,相当于团级干部。上任第一天,就把迟到的哨兵绑在旗杆上,理由是军人的表必须比鸡还准。士兵们私下里叫他李阎王,但没人敢当面说——毕竟这主儿能边骂你边给你演示什么叫一拳打断十根筷子。

他的第一个职场高光在宁夏。当时他只是个参将,跟着总督王崇古平叛。叛军躲在城堡里不出来,将领们天天开会研究围而不攻,李如松听得不耐烦,拍桌子说:研究个屁!给我三千人,明天就把城拆了!王崇古以为他吹牛,结果第二天,李如松真带着人扛着锄头铁锹,在城墙根下挖了个大洞,还边挖边喊:同志们加把劲,挖到地窖有好酒!叛军以为他们要搞地道战,赶紧派兵堵,结果中了调虎离山计,被李如松的伏兵揍得满地找牙。

不过李如松的职场情商基本为零。有次巡按御史来检查军纪,鸡蛋里挑骨头说士兵的鞋子不够整齐。李如松当场脱下自己的战靴扔过去:御史大人看看,这鞋磨穿了底,是因为他们昨天跑了五十里追逃兵!您要是觉得不行,要不您来试试?御史气得发抖,回去就写奏折弹劾他目无上官。结果万历皇帝看完奏折乐了:李如松这脾气,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打仗行就行,别管那么多。

真正让他一战封神的是万历二十年的宁夏之役。当时哱拜叛乱,叛军占领宁夏城,朝廷派了几波人都打不下来。李如松临危受命,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杀到城下。他不按常理出牌,既不猛攻也不劝降,反而让人在城外筑了个高台,每天站在上面骂阵。叛军首领哱拜气得想亲自出城决斗,结果刚到城门,就被李如松安排的狙击手(当时叫神射手)射中了帽子。李如松在高台上喊:老哱,下次就射你脑袋了,要不要再赌一把?

更绝的是他的水攻战术。李如松发现宁夏城旁边有黄河,居然让人挖了条运河,直接把黄河水引进城。叛军在水里泡了三天,粮草发霉,兵器生锈,最后乖乖投降。进城那天,李如松踩着木板在水里走,还跟士兵开玩笑:看,咱这是水上阅兵,比皇帝的排场还大!不过这招也有后遗症——他自己的靴子灌满了泥,走路一瘸一拐,被部下偷偷画成漫画,取名《李将军的水上芭蕾》。

第三章 抗日援朝:暴躁老哥的跨国秀

万历二十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脑子一热,派二十万大军侵略朝鲜,扬言要定都北京。朝鲜国王吓得连夜跑到明朝边境哭诉求救,万历皇帝大手一挥:让李如松去!于是,这位暴躁战神开启了人生最硬核的跨国出差。

刚到朝鲜,李如松就给了朝鲜人一个下马威。朝鲜官员想搞个欢迎仪式,摆了几十桌酒席,李如松一看就火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喝酒?敌人都快打到鸭绿江了,你们的泡菜吃多了脑子进水了?当场掀了桌子,把朝鲜官员吓得差点集体下跪。不过第二天,他看到朝鲜士兵饿得啃树皮,又让人把明军的粮草分了一半给他们,边分边骂:下次再敢搞虚的,我把你们的王宫改成猪圈!

平壤之战是李如松的封神之战,也是他暴躁战术的巅峰。当时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率两万人守平壤,城墙高大,易守难攻。李如松观察地形后,拍板:三面围攻,留一面让他们跑——跑的时候再揍!攻城那天,他亲自擂鼓,明军架着云梯往上冲,日军往下扔石头射箭。李如松看久了不耐烦,夺过一把大刀就往上爬,边爬边喊:给我快点!中午之前攻不下来,谁都别想吃饭!

最精彩的是诈降计反杀。小西行长打不过,派人来诈降,说我们明天投降。李如松一眼看穿,却故意说:行啊,让你们的人出城来,我给你们好酒好肉。结果第二天,日军真派了几百人出城,刚到明军阵前,李如松大手一挥:给我打!就当是提前收的投降礼!把日军揍得哭爹喊娘,小西行长在城楼上看得直拍大腿——不是生气,是吓的。

不过李如松也有的时候。在碧蹄馆之战中,他带着几千骑兵追击日军,结果中了埋伏,被三万日军包围。部下都慌了,李如松却一点不怂,抽出刀往地上一插:怕个屁!他们人多?正好一锅端!他让人把日军引到狭窄的山谷里,然后亲率精锐骑兵冲击,边冲边喊:看我劈了那个戴头盔的!一口气砍倒了三个日军将领。日军被这不要命的打法吓住了,居然被几千人冲散了阵型,最后狼狈逃窜。

战后清点伤亡,李如松的战马被射了七箭,他自己的铠甲上也有三个箭洞。部下后怕不已,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这铠甲质量不错,回头给厂家点个赞。还把带箭的战马封为,每天额外加两斤黄豆——当然,是从他自己的口粮里扣的。

第四章 战神的反差萌日常

别看李如松在战场上凶神恶煞,私下里却是个宝藏男孩。他最大的爱好是书法,尤其擅长写草书,笔锋跟他的脾气一样,又快又猛。有次他给万历皇帝写战报,写完觉得字太丑,居然用墨块把纸砸出个洞,气得军需官直哭——那可是当时最值钱的宣纸。

他还是个宠弟狂魔。弟弟李如柏、李如梅都是武将,每次出征前,李如松都会把他们叫到跟前,塞给他们自己的护身符,嘴里却骂:你们俩要是敢战死,我就把你们的坟刨了!有次李如柏中了埋伏,李如松疯了一样带着人冲进去救人,回来后把李如柏揍了一顿,边揍边哭:让你别冲动!你听不懂人话啊!

李如松的吃货属性也很突出。在朝鲜打仗时,吃不惯当地的泡菜,就让亲兵带着面粉,没事就包饺子。有次日军偷袭,他正蹲在帐篷里煮饺子,听到动静,端着锅就冲出去,把滚烫的饺子汤泼向日军,还喊:尝尝老子的!后来这招被写进明军战术手册,取名热汤防御法。

他对看得比命还重。有次跟朝鲜将领讨论战术,对方说日军的火枪很厉害,李如松立刻怼回去:厉害个屁!我的神机营比他们强十倍!为了证明,他当场让人表演火枪射击,结果有个士兵紧张,枪走火打歪了,差点射中帐篷。李如松脸都黑了,一脚把那士兵踹倒:重来!射不中靶心,今天就别吃饭!直到士兵连续射中三次,他才得意地对朝鲜将领说:看到没?这叫专业!

不过这位暴躁老哥也有温柔的时候。在朝鲜,他看到有孤儿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就让人把孩子接到军营,亲自教他们读书写字。有个小孩怕他,总是躲着,他就把自己的点心分给孩子,还笨拙地用朝鲜话说:别怕,我不打人...除非你不听话。后来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加入了明军,说要像李将军一样保护家园。

第五章 边关落日:战神的最后传奇

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被调回辽东,负责防备蒙古。当时蒙古部落经常骚扰边境,李如松一到任就放话:三个月内,让他们连边境的草都不敢啃!他说到做到,先是突袭了蒙古的牧场,抢了几千头牛羊,然后在边境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李如松在此,不服来战。蒙古人被打怕了,有次派使者来,居然带着一车奶酪当礼物,说我们就是来送吃的,绝不敢闹事。

不过命运给这位战神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同年四月,李如松率轻骑追击蒙古部落,在抚顺附近的萨尔浒(没错,就是后来萨尔浒之战的那个地方)遭遇埋伏。当时他身边只有三千人,而蒙古军有一万多。部下劝他撤退,他却笑了:我李如松这辈子,就不知道撤退两个字怎么写!说着就带头冲了上去。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李如松身中数箭,却依然挥舞着大刀砍杀。据说他最后时刻,还笑着对身边的亲兵说:告诉我爹,我没给李家丢脸...还有,我帐篷里的那坛酒,别忘了给我烧过来。最终,这位年仅五十的名将力战而亡,蒙古军也被他的勇猛震慑,没敢追击明军残部。

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哭了整整一天,下旨追封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还亲自为他写了祭文。辽东百姓更是哭声震天,有人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说李将军虽然凶,但他在一天,我们就安稳一天。朝鲜国王得知消息后,罢朝三日,说朝鲜能复国,全靠李将军,我们永远忘不了他。

最让人泪目的是李成梁的反应。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在看到儿子的灵柩时,没有哭,只是摸了摸棺材说:臭小子,比你爹有出息...就是走得太急了,还没跟我比过谁杀的敌人多呢。当晚,七十多岁的李成梁独自坐在演武场,喝了一夜的酒,天亮时,人们发现他手里还攥着李如松小时候画的军事地图——那张用泥巴捏的沙盘照片。

尾声:暴躁背后的赤子心

如果李如松能穿越到现代,看到自己在历史书上的形象,大概会瞪着眼骂:写的什么玩意儿?老子哪有那么严肃!其实历史上的李如松,从来不是个完美的英雄:他暴躁、冲动、情商低,甚至有点小心眼,但他的底色是滚烫的——对国家的忠诚,对兄弟的情义,对百姓的守护,都像他挥出的刀一样,干脆利落,毫无保留。

在宁夏的城墙下,他骂着士兵却把自己的棉衣分给伤员;在朝鲜的泥泞里,他吼着要掀桌子却把粮草让给饥民;在辽东的风雪中,他笑着说不怕死,却把生的希望留给部下。他的暴躁,是对敌人的威慑,对虚伪的不屑,对差不多就行的拒绝——在那个渐渐腐朽的明朝末年,这份的赤子心,比任何完美的道德标签都更珍贵。

如今在辽宁铁岭的李如松纪念馆里,有一把他用过的大刀,刀刃上的缺口依然清晰。导游会告诉你,这是他在碧蹄馆之战中砍断日军长枪时崩的,但当地老人却说,那是他教弟弟练刀时,故意让着弟弟被磕的。不管哪个版本,都让这位四百年前的战神,多了几分烟火气。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真相:英雄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像,而是有脾气、有缺点,却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李如松用他暴躁又炽热的一生证明: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让情绪为信念服务——就像他自己说的:我骂人怎么了?能打胜仗就行!

这,大概就是暴躁战神留给我们最硬核的人生启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