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81章 哲别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81章 哲别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哲别:蒙古帝国第一“狙击手”,从“敌将”到“顶流”的逆袭之路

第一章:开局射老板,职场作死天花板

在蒙古帝国的“开国功臣榜”上,哲别的履历绝对是最扎眼的——别人是靠送礼、表忠心入职,他是靠一箭射伤老板的马,用“作死操作”硬生生闯进了成吉思汗的视野。

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早年是泰赤乌部的一个普通射手,相当于草原版“基层业务员”。1201年,札木合带着“十三翼联军”讨伐铁木真,只儿豁阿歹作为泰赤乌部的炮灰,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了这位未来的蒙古大汗。当时两军混战,只儿豁阿歹瞅准机会,弯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铁木真的战马——那可是铁木真心爱的坐骑,当场就仆街了。铁木真摔了个屁股墩,差点被追兵砍成羊肉串,好不容易才爬起来换了匹马跑路。

这场仗铁木真输了,但他一直惦记着那个射伤他马的人:“这小子箭法不错啊,就是眼神不太好,射马不射人,错失了升职(弄死我)的机会。”

后来泰赤乌部被铁木真打垮,只儿豁阿歹成了俘虏。铁木真亲自提审他:“上次射我马的是不是你?”换作别人早就跪地求饶了,只儿豁阿歹却梗着脖子说:“是我!那时候各为其主,没办法。现在我落在你手里,要杀要剐随便。但你要是放了我,我就为你效命,以后你的敌人,就是我的箭靶子!”

这番话把铁木真听乐了:“这哥们够实在,比那些整天拍马屁的强多了。”当场决定录用,还给他改了个名——“哲别”,蒙古语里“箭”的意思,相当于给了个“首席射手”的title。从此,只儿豁阿歹成了哲别,开启了从“敌将”到“帝国第一狙击手”的逆袭之路。

第二章:职场试用期:用实力打脸质疑者

哲别入职后,蒙古军中的老员工都不服:“这小子昨天还是敌人,今天就跟我们称兄道弟?怕不是个卧底吧?”就连博尔术、木华黎这些“开国元勋”都私下嘀咕:“大汗是不是看走眼了?”

哲别没废话,直接用业绩说话。1202年,铁木真讨伐塔塔尔部,哲别主动请缨当先锋。他带着一小队骑兵绕到塔塔尔人的后方,专射对方的指挥官和战马,就像现代战争中的狙击手,专打“高价值目标”。塔塔尔人被射得晕头转向,阵型大乱,铁木真趁机冲锋,轻松拿下战役。战后博尔术拍着哲别的肩膀说:“行啊兄弟,你这箭法,比我家猎狗还准!”

真正让哲别站稳脚跟的是征讨乃蛮部的战役。乃蛮部太阳汗号称“草原颜值担当”,但打仗是个草包。1204年,两军在纳忽昆山对峙,太阳汗躲在中军帐里不敢出来,派儿子屈出律到前线指挥。哲别一看对方主将居然是个毛头小子,直接在阵前喊话:“屈出律,敢不敢跟我比射箭?输了的给对方当马夫!”屈出律年轻气盛,当场答应。

两人约定射百米外的羊头骨,屈出律一箭射偏,擦着骨头飞了;哲别一箭过去,直接把羊头骨射得粉碎。乃蛮部士兵看呆了,士气当场掉了一半。蒙古军趁机猛攻,乃蛮部大败,太阳汗被杀,屈出律果然成了俘虏——不过哲别没让他当马夫,直接把他送给了铁木真当“战利品”。

经此一役,哲别彻底成了蒙古军中的“顶流”。铁木真每次开会都点名表扬:“你们都学学哲别,人家以前是敌人都能这么给力,你们这些老员工还好意思摸鱼?”

第三章:西征花剌子模:“快递杀手”的跨国业务

1219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哲别成了“西征第一方面军”指挥官,相当于“海外市场部总监”。他的任务很简单:拿下沿途的城市,顺便替大汗“教训”那些敢反抗的人。

首战是讹答剌城,就是那个杀了蒙古商队的地方。守将亦纳勒术是个“守财奴”,把金银珠宝都藏在城里,以为城墙坚固就能高枕无忧。哲别根本不跟他废话,白天让士兵对着城墙射箭玩(主要是吓唬人),晚上派小队摸进城放火。城里的守军被折腾得三天三夜没合眼,亦纳勒术还在梦里数钱时,哲别已经带着人从城墙缺口冲了进来。

最绝的是哲别对付撒马尔罕的操作。这座城号称“中亚第一坚城”,守军有十万,还有大象部队当“坦克”。哲别一看硬攻不行,玩起了“心理战”:他让士兵每天在城下喊口号:“投降不杀,还送奶茶喝!”然后故意放走几个俘虏,让他们回去说蒙古军有多厉害。守军本来就怕得要死,被这么一忽悠,当晚就有一半人偷偷开了城门投降。第二天一早,哲别大摇大摆地带着人进城,连箭都没怎么用。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被哲别追得像丧家之犬,从撒马尔罕跑到玉龙杰赤,又从玉龙杰赤跑到里海。哲别就像个执着的“快递员”,不管摩诃末躲到哪,都能精准定位。有一次摩诃末坐船逃到一个小岛,以为安全了,结果哲别派了一队士兵划着小船就追了过去,虽然没抓到摩诃末(他当时已经病死了),但把他的后宫和财宝全打包带走了。成吉思汗收到战利品后大笑:“哲别这小子,追人比追兔子还厉害!”

第四章:横扫欧亚:蒙古“闪电战”创始人

如果说西征花剌子模是哲别的“实习考核”,那接下来的“哲别-速不台远征”就是他的“封神之作”。1222年,成吉思汗给了哲别和速不台一个疯狂的任务:“你们带一万人,去北边转转,看看欧洲那边有啥好玩的,顺便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这俩人接到命令就像打了鸡血,带着队伍开始了横跨欧亚的“自驾游”,只不过他们的“旅游纪念品”是城池和人头。

第一站是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国王乔治四世觉得自己很牛,带着一万精锐骑兵迎战。哲别假装打不过,扭头就跑, Georgian骑兵得意洋洋地追了三天三夜,追到一个峡谷里。哲别突然下令:“掉头,射!”埋伏在两边山上的蒙古弓箭手一顿乱射, Georgian骑兵成了活靶子,乔治四世带着几个残兵逃回首都,从此患上了“蒙古恐惧症”。

接着他们又闯进了俄罗斯(当时叫罗斯公国)。罗斯人当时正忙着内斗,几个公国的大公听说蒙古人来了,居然还在开会吵架:“谁先上?”“凭啥我先上?你兵多!”哲别趁机派人送了封信:“我们就是来打个酱油,只要你们交保护费,我们就走。”罗斯人信了,凑了八万联军想“教训”一下这群“酱油党”。

1223年,迦勒迦河之战爆发。哲别把军队分成三队,前两队假装溃败,把罗斯联军引到河边。等对方渡河渡到一半,第三队突然从侧面杀出,箭如雨下。罗斯人被挤在河里,淹死的比战死的还多,六个大公被杀,尸体堆得像小山。哲别还把罗斯贵族的脑袋砍下来,堆成“骷髅塔”当纪念品,吓得剩下的罗斯人几十年不敢再提“蒙古”两个字。

最搞笑的是他们对付欧洲人的“谣言战”。当时欧洲人听说来了一群“长得像猴子,吃生肉的怪物”,吓得纷纷祈祷。哲别故意让士兵穿得奇形怪状,打仗时大喊大叫,甚至把牛皮点燃绑在马尾上,制造“火龙”效果。欧洲人以为是“魔鬼降临”,往往不战自溃。后来有个神父在日记里写:“这些蒙古人根本不是人,是会射箭的恶魔!”

第五章:从“敌将”到“老铁”:哲别的职场生存智慧

哲别能从“射老板马的仇人”变成成吉思汗的“首席射手”,靠的不只是箭法,还有一套独特的“职场生存法则”。

第一,认错态度要够硬。当年被俘时,别人都哭哭啼啼求原谅,他直接承认“我射的”,还放狠话“要么杀我,要么用我”。这种“硬汉式认错”反而让铁木真觉得他实在——毕竟在草原上,敢作敢当比虚伪的忠诚更值钱。

第二,专业能力要碾压全场。蒙古人个个善射,但哲别能做到“指哪打哪”。有一次成吉思汗打猎,突然窜出一只野猪,哲别一箭射穿了野猪的眼睛,从眼眶进,后脑勺出,干净利落。成吉思汗当场拍手:“这箭法,给我当护卫长都屈才了!”

第三,懂得给老板台阶下。1210年,蒙古攻打金朝时,哲别奉命攻打居庸关。金兵把关门封死,还在城墙上堆了滚石。哲别强攻几次没成功,就假装撤退,还故意留下几车“战利品”。金兵一看蒙古人跑了,赶紧开门去抢东西,结果刚出城就被哲别埋伏的军队包了饺子。战后有人说哲别“耍诈”,哲别笑着说:“这叫‘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第四,和同事搞好关系。哲别和速不台是蒙古军中的“黄金搭档”,两人配合了一辈子,从没红过脸。速不台擅长谋略,哲别擅长执行,就像“军师”和“先锋”的完美组合。有一次速不台想了个计策,哲别觉得不妥,不是当众反驳,而是私下说:“我觉得这样改改可能更靠谱。”既给了对方面子,又完善了计划。

第六章:最后的远征:把生命献给“在路上”

1224年,哲别和速不台完成了“欧洲观光任务”,开始率军东返。成吉思汗在额尔齐斯河岸边等他们,想好好庆祝一下。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蒙古第一射手已经油尽灯枯了。

常年征战让哲别的身体早就垮了——西征时他中过流矢,在俄罗斯冻过冻疮,还得过疟疾,全靠一股劲儿撑着。大军走到咸海附近时,哲别突然咳血不止,躺在床上起不来了。速不台急得团团转,派人快马加鞭向成吉思汗报信,可等信使带着太医赶来时,哲别已经没气了。

临死前,哲别把自己的弓交给速不台:“替我还给大汗,告诉他,我这辈子射了无数箭,最准的一箭,是射向了他——因为跟着他,我才成了‘哲别’。”

成吉思汗得知哲别去世的消息,半天没说话,最后叹了口气:“以后打猎,再也没人能给我射穿野猪眼睛了。”他下令把哲别的遗体运回蒙古草原安葬,还把哲别的儿子斡鲁思封为千户长,继承了哲别的军队——这在“有功则赏,有罪则罚”的蒙古帝国,是极高的荣誉。

第七章:哲别那些事儿:神射手的“冷知识”

- 箭筒里的秘密:哲别的箭筒里永远装着三种箭:尖箭头的用来射人,钝箭头的用来射马(不致死但能让马失去行动力),还有一种带倒钩的,专门用来射旗帜——他说“射倒对方的旗,比杀一百个小兵有用”。

- 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打仗前,哲别都要派侦察兵把对方的地形、兵力摸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准备攻打一座城,居然让士兵测量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算出需要多少箭才能压制城头的守军——这简直是古代版“数据化作战”。

- 吃货本质:哲别虽然是武将,但超爱吃。西征时路过波斯,他第一次吃到石榴,居然一口气吃了十几个,还让士兵把石榴籽收集起来,说要带回蒙古种。结果后来蒙古草原真的长出了石榴树,牧民们都叫它“哲别果”。

- 怕老婆:别看哲别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在家里却是个“妻管严”。他的妻子是个普通的蒙古妇女,据说有一次哲别打了胜仗,带了一堆珠宝回来,老婆一看就骂:“家里缺你吃还是缺你穿?浪费钱!”哲别居然乖乖把珠宝分给了部下——这事儿被速不台当成笑料笑了好几年。

第八章:历史评价:被低估的“战略家”

后世提到蒙古帝国的名将,总先想到速不台、木华黎,其实哲别的贡献一点都不小。他是蒙古军中“闪电战”的创始人,比德国的古德里安早了七百多年;他还是“心理战”的高手,用谣言和诈败打垮了无数敌人。

欧洲人提到哲别,至今还有心理阴影。俄罗斯史书里称他为“黑色风暴”,说他“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里写:“哲别的箭比死神的镰刀还准,没人能躲过。”

但在蒙古人眼里,哲别是“忠诚”的代名词。他从敌人变成臣子,一辈子没打过一次败仗,没说过一句谎话。成吉思汗晚年时,经常拿着哲别的弓对儿子们说:“你们要学哲别,认主之后就死心塌地,别像某些人(指后来叛乱的人)一样三心二意。”

如果哲别活在今天,绝对是顶流网红——他的经历够传奇(敌将逆袭),技能够硬核(神箭手),性格够圈粉(敢作敢当)。说不定还会开个直播教射箭,标题就叫“从射老板到当高管,我的职场逆袭路”。

结语:弓已断,箭已远,但传奇永流传

哲别的一生,就像他射出去的箭——初时可能偏离目标(射伤铁木真的马),但一旦找准方向,就会一往无前,直到命中靶心。他用一支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用无数支箭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

有人说他是“屠夫”,因为他的马蹄踏碎了无数城池;有人说他是“战神”,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但对哲别自己来说,可能只是想证明:一个普通人,哪怕起点再低,只要有本事、够忠诚,也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如今,在蒙古国的草原上,还流传着关于哲别的传说。牧民们说,每当暴风雨来临前,总能听到草原深处传来弓箭的呼啸声,那是哲别在天上继续他的狩猎。而他用过的那张弓,据说被成吉思汗当成了传家宝,可惜后来在战乱中遗失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神射手的弓,本就该属于草原和天空,而不是博物馆的玻璃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