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59章 苏定方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59章 苏定方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第一章:被小说黑惨了的战神

如果要在唐朝找一位被民间舆论坑得最惨的名将,苏定方绝对能排进前三。这位一辈子灭了三个国家、把唐朝版图扩到中亚的狠人,在后世小说里居然成了陷害忠良的反派专业户,连带着他儿子都被写成了纨绔子弟。这事儿要是让苏定方本人知道了,估计得从昭陵里爬出来,拿着他那把斩将夺旗的宝刀,追着《说唐》作者打三条街。

苏定方本名苏烈,定方是他的字。他老家在冀州武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衡水一带。这地方在隋朝末年属于反王批发市场,今天你举旗,明天我称王,老百姓想踏踏实实种地都得先学会躲避流矢。苏定方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旧唐书》说他骁悍多力,胆气绝伦,简单说就是能打、敢打、打起来不要命。

十五岁那年,小苏同学就提着把刀跟着老爹苏邕保卫家乡。当时有股叛军来围攻,县衙里的官老爷吓得抱着公章躲桌子底下,苏定方直接带着乡勇开城门对冲,一刀把叛军头领劈成两半。这一仗打完,附近的小股乱匪只要听到苏定方三个字,连夜就卷铺盖跑路,比现在的快递小哥退件还快。

不过隋朝末年的职场环境太复杂,想找个靠谱的老板不容易。苏定方先是跟着窦建德混,窦建德这人虽然是农民起义军,但治军还算严明,可惜后来被李世民打败了。苏定方又跳槽到刘黑闼麾下,这位老板战斗力不错,就是运气差点,没多久也被李唐王朝摁死了。接连换了两个老板都倒闭,苏定方心灰意冷,干脆回家种地,过起了采菊东篱下,偶尔打打鸟的退休生活。

这一歇就是好几年,直到贞观初年,李世民听说河北有个叫苏定方的猛人,当年跟着窦建德的时候就敢单骑冲阵,于是派人把他请出来当官。此时的苏定方已经四十多岁,按理说该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纪,但他一接到任命,立马扔掉锄头换上铠甲,心里估计在想:终于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第二章:跟着李靖当实习生

苏定方归唐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李靖手下当前军总管。李靖是谁?那是唐朝开国名将里的,写过《李卫公兵法》,灭过东突厥,堪称古代军界博士后导师。能在他手下干活,相当于进了唐朝军事科学院深造。

贞观四年,李靖奉命北伐东突厥,苏定方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实习课。当时突厥可汗颉利被唐军打懵了,躲在阴山以北假装投降,其实想等冬天来了唐军撤退,再卷土重来。李靖看穿了这套路,决定玩把大的——夜袭阴山。

这活儿危险系数极高,相当于在敌人眼皮底下搞特种作战。李靖把最关键的先锋任务交给了苏定方,给他二百名骑兵,让他趁雾突袭颉利的牙帐。苏定方领命后,带着队伍在浓雾里摸了一晚上,天亮时正好摸到突厥人的中军大帐外。

当时颉利可汗正在帐篷里喝奶茶,想着唐军肯定不敢来,突然听到外面喊杀声震天。苏定方一马当先冲进牙帐,突厥卫兵手里的弯刀还没拔出来,就被他一刀一个砍倒在地。颉利可汗吓得魂飞魄散,光着脚从后门跑了,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带。这一仗唐军大获全胜,俘虏了五万多突厥人,东突厥从此灭亡。

经此一役,苏定方在唐朝军界彻底打响了名气。但他这人有个特点:不张扬。打完仗后该领的赏赐一分不少,不该抢的功劳半点不沾。李靖对这个徒弟很满意,经常在李世民面前夸他:苏定方这小子,勇猛程度跟秦叔宝有一拼,谋略还更胜一筹。

不过苏定方的升职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毕竟他早年跟着窦建德、刘黑闼这些干过,朝廷里总有人拿这个说事儿。直到唐高宗时期,那些老资格的将领陆续退休,苏定方才终于迎来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这时候的他已经六十多岁,按现在的退休年龄都能领养老金了,但他却像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准备开启自己的开挂人生。

第三章:把西突厥可汗追得只剩底裤

永徽六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可汗开始搞事情,不仅不服唐朝管教,还到处抢地盘,把西域搞得鸡犬不宁。唐高宗李治一看:这小子胆儿挺肥啊!当即任命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率军西征。

当时西突厥的兵力是唐军的好几倍,而且贺鲁把队伍分成十部,散布在沙漠里,想跟苏定方打游击。苏定方偏不上当,他把大军分成两部分:自己带主力正面推进,另派一支队伍绕后包抄,玩起了沙漠版闪电战。

有一天,苏定方正在营里研究地图,侦察兵报告说贺鲁带着十万人马杀过来了。唐军这边只有三万人,手下将领有点慌,苏定方却笑了:别怕,突厥人看着人多,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你们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他让步兵列成方阵,把长矛插在地上朝外,自己带着骑兵在两翼埋伏。贺鲁一看唐军人数少,还摆个方阵像缩头乌龟,立马下令冲锋。结果突厥骑兵冲到方阵前,被长矛扎得人仰马翻,根本进不来。就在这时,苏定方大喊一声:兄弟们,给我冲!两翼的骑兵像两把菜刀,直接把突厥大军劈成两半。

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唐军追杀了三十里,斩杀突厥兵好几万,缴获的战马、骆驼堆得像小山。贺鲁带着残兵往中亚跑,苏定方马不停蹄地追,沿途不少部落见贺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有个部落首领想请苏定方喝酒歇会儿,苏定方大手一挥:喝酒不急,等抓住贺鲁再说!

当时正是冬天,沙漠里天寒地冻,唐军士兵冻得直哆嗦。苏定方下了道命令:把缴获的物资全部分给士兵,将领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自己则带头啃干硬的饼子,喝带冰碴的水。士兵们一看主帅这么拼,全都嗷嗷叫着往前冲。

贺鲁跑到石国(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以为能喘口气,结果石国国王一看唐军追得这么紧,心想:这贺鲁就是个烫手山芋啊!直接把他捆起来送给了苏定方。就这样,苏定方没用一年时间,就平定了西突厥,把唐朝的版图扩展到了里海附近。

唐高宗收到捷报后,高兴得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下旨封苏定方为邢国公,还让他画像挂进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里挂的都是李世民时期的开国功臣,苏定方能进去,相当于现在的新晋演员直接拿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第四章:把唐朝版图捅到中亚

平定西突厥后,苏定方本该回长安享受退休生活,但他闲不住。没过两年,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一带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又跳出来闹事,这人本来已经投降唐朝,后来见苏定方去了西边,又趁机攻占了疏勒、于阗等国,想当葱岭扛把子。

苏定方一听就火了:刚收拾完一个贺鲁,又来个都曼,真当我老苏好欺负啊?他主动向唐高宗请战,带着一万人马就出发了。

葱岭这地方地势险要,平均海拔四千多米,唐军士兵很多都有高原反应,走一步喘三口气。苏定方想出个妙招:白天休息,晚上行军,不仅避开了炎热,还打了都曼一个措手不及。

当唐军突然出现在都曼的城下时,这家伙还在跟手下喝酒庆祝呢。都曼赶紧组织士兵抵抗,苏定方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命令士兵架起云梯就攻城,自己则站在城下督战,手里的鞭子抽得啪啪响。

都曼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扛不住,第二天一早就举白旗投降了。苏定方把他押回长安,唐高宗本来想杀了他,苏定方求情说:陛下,我出征前跟他说过,只要投降就不杀他。您要是杀了他,以后谁还敢投降啊?唐高宗一听有道理,就免了都曼的死罪,还夸苏定方会办事。

平定葱岭后,苏定方又顺手收拾了西域几个不听话的小国,把唐朝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一带。当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见了唐朝使者,都得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还经常派人给唐朝送各种宝贝,什么汗血宝马、夜光杯、狮子之类的,搞得长安跟个国际动物园似的。

有一次,波斯国(现在的伊朗)使者来唐朝,见到苏定方后,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说他们被大食(阿拉伯帝国)欺负得厉害,想请唐朝出兵帮忙。苏定方虽然没真去波斯,但派了一队士兵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算是给了波斯人一个面子。这事儿后来被写进了波斯史书,苏定方在里面成了东方来的战神。

第五章:跨海揍百济,顺便吓唬高句丽

苏定方在西边打得风生水起,东边的百济又开始不安分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觉得唐朝离得远,就联合高句丽欺负新罗,还扣押了唐朝的使者。新罗国王赶紧派人向唐朝求救,唐高宗又想到了苏定方:老苏啊,东边也得你去一趟了。

这时候的苏定方已经快七十岁了,按说该在家含饴弄孙,但他接到命令后,立马收拾行李出发。这次是跨海作战,苏定方亲自率领水师从山东出发,沿着海岸线南下,一路上把百济的侦察船全给打沉了。

百济人以为唐军会从陆路进攻,没想到苏定方直接把船开到了百济都城外的海湾。扶余义慈站在城楼上一看,海面上全是唐朝的战船,吓得腿都软了。苏定方让士兵换乘小船登陆,自己第一个跳上岸,手里的长槊舞得像风车,百济士兵根本没人敢靠近。

唐军登陆后,苏定方下令:不准抢老百姓东西,谁要是敢拿一针一线,军法处置!这招特别管用,不少百济人见唐军纪律严明,纷纷打开城门投降。扶余义慈带着家人想跑路,被苏定方的部下追上,连人带行李全给扣了。

平定百济后,苏定方在当地设立了五个都督府,还刻了块石碑记录战功,这就是着名的平百济碑。现在这块碑还在韩国的忠清南道,成了中韩友好的历史见证,就是不知道韩国人看到碑上苏定方三个字,会不会想起当年被支配的恐惧。

收拾完百济,苏定方又把目标对准了高句丽。这地方从隋炀帝时期就跟中原王朝不对付,李世民当年亲征都没打下来。苏定方带着唐军一路北上,把高句丽的好几座城池都给围了,吓得高句丽国王高藏赶紧派人求和。

就在这时候,唐朝内部出了点问题,有人嫉妒苏定方的功劳,在唐高宗面前说他坏话,说他拥兵自重。唐高宗耳根子软,下令让苏定方撤军。苏定方接到命令时,正在围攻高句丽的都城平壤,气得把头盔摔在地上:再给我半个月,我肯定能把平壤打下来!但君命难违,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快要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六章:老当益壮,青史留名

从高句丽撤军后,苏定方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唐高宗让他担任凉州安集大使,负责安抚吐蕃和吐谷浑,相当于现在的边疆军区司令员。这时候的苏定方虽然不能再亲自冲锋陷阵,但他的威名还在,吐蕃人只要听说苏定方在凉州,好几年都不敢越过边境一步。

乾封二年,苏定方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消息传到长安,唐高宗特别伤心,说:苏定方为国家立了那么多功,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赏赐他,他就走了,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追封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还让他陪葬昭陵,跟李世民做了邻居。

苏定方这辈子,一共灭了三个国家(西突厥、百济、思结),打败了无数对手,为唐朝开拓了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不仅会打仗,还特别会做人,每次打完仗,缴获的战利品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点都不留。史书上说他御下有恩,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样的将领,难怪士兵们都愿意跟着他拼命。

可惜的是,到了宋朝以后,一些民间艺人编故事的时候,为了突出薛仁贵等人的形象,故意把苏定方写成反派,说他害死了罗成,还跟薛家作对。这些故事越传越广,慢慢就没人知道真实的苏定方了。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为了收视率,把历史人物瞎编一通,搞得很多人以为和珅是个只会拍马屁的胖子,却不知道他其实是个精通多国语言的学霸。

不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旧唐书》《新唐书》里都详细记录了苏定方的功绩,称他神略龛张,雄谋戡定。近代着名历史学家蔡东藩也说:苏定方之讨突厥,精彩处不亚于李靖,其平百济,战绩不在李世积之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真实的苏定方,有人在他的家乡河北衡水建了纪念馆,还有人写了关于他的小说和电视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位被误解了千年的战神,会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让人们知道唐朝不仅有李世民、武则天,还有一个叫苏定方的猛人,曾经把中国的版图推向了巅峰。

最后说个小插曲:苏定方去世后,他的儿子苏庆节也成了唐朝的将领,可惜没他爹那么厉害,一辈子最高只做到刺史。看来虎父无犬子这句话,也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