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56章 秦琼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56章 秦琼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秦琼:隋唐第一“打工人”的逆袭之路

第一章:从“职场小白”到“跳槽达人”

秦琼这辈子,大概是把隋唐年间的“就业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想当年他刚出道时,还只是隋军里一个平平无奇的“基层公务员”。那会儿隋炀帝正忙着修运河、征高丽,全国上下跟个巨型工地似的,秦琼揣着祖传的双锏,在来护儿手下当差。这来护儿是个明白人,某次秦琼老娘去世,他居然派专人去吊唁,搞得手下弟兄们一脸懵:“咱军中将士死伤无数,将军从没掉过一滴泪,咋对个小兵这么上心?”

来护儿捻着胡子冷笑:“你们懂个屁!这秦琼不是凡人,将来必成大器。”

果然没过多久,秦琼就靠着一身本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某次跟敌军正面硬刚,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敌军主将瞅着这愣头青直乐:“哪来的毛头小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话音刚落,秦琼手里的双锏已经招呼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挑落马下。这一战让他名声大噪,从此“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传说开始流传。

但秦琼有个毛病——总遇不上靠谱的“老板”。最早跟着张须陀,本来干得好好的,结果老张在荥阳之战里中了李密的埋伏,战死沙场。秦琼没办法,只好跳槽到裴仁基麾下,没俩月裴仁基又投降了瓦岗寨。秦琼寻思着:“要不就去瓦岗寨试试?听说李密这人挺能忽悠的。”

到了瓦岗寨,李密确实挺器重他,直接封了个“帐内骠骑”。但李密这人有个致命缺点:格局太小。打赢几仗就飘得没边,整天抱着金银珠宝和美女醉生梦死,连军粮都快见底了还不知道着急。秦琼看着这情形,心里直打鼓:“这老板怕不是个傻子?跟着他迟早得饿死。”

果不其然,没多久瓦岗寨就被王世充给端了。秦琼被俘后,王世充倒是挺想拉拢他,又是封官又是送豪宅。但秦琼跟程咬金私下嘀咕:“王世充这货太不是东西,跟人说话跟老鼠偷油似的,眼神飘忽不定,一看就是个奸臣。咱可不能跟着他干。”

于是某天两军对阵,秦琼和程咬金骑着马慢悠悠走到王世充阵前,突然翻身下马,对着王世充拜了三拜:“老板,不是我们不想好好干,实在是您这公司没前途。我们先走了,您多保重。”说完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投奔了李渊。气得王世充在后面跳着脚骂:“你们俩混蛋!给我回来!”

第二章:遇上个“好老板”有多重要

李渊听说秦琼来了,高兴得差点从龙椅上蹦下来。他儿子李世民更是个“追星狂魔”,早就听说秦琼是个万人敌,当场拉着秦琼的手说:“秦大哥,我可算把你盼来了!以后你就跟着我干,保证让你有肉吃有酒喝。”

秦琼这辈子,总算遇上了个靠谱的“老板”。李世民这人有个优点:知人善用,而且特别够意思。有一次秦琼跟着李世民打宋金刚,对方手下有个猛将叫尉迟恭,那家伙使一杆铁鞭,勇猛得没边,唐军好几员大将都被他揍得鼻青脸肿。李世民急得直转圈:“这尉迟恭太猛了,谁能搞定他?”

秦琼站出来拍拍胸脯:“老板放心,看我的!”

两人在美良川大战了三天三夜,从天亮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打到天亮。最后秦琼瞅准一个破绽,一锏把尉迟恭的铁鞭打飞,尉迟恭愣在当场:“大哥,我服了,我跟你混吧。”这一战让秦琼名声大噪,李渊直接派人送了他一个金瓶,还摸着他的背说:“兄弟啊,你要是想吃龙肉,我都能把我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你。”

不过秦琼这人有个职业病——常年打仗落下一身伤病。每逢阴雨天,浑身关节跟散了架似的疼。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有次问他:“秦大哥,你打了这么多年仗,到底杀了多少人啊?”秦琼叹口气:“老板,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光受伤就快一百回了,流的血加起来够装好几大缸。你说我这身子能好吗?”

但即便如此,秦琼还是很够意思。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搞事,李世民犹豫不决,秦琼直接拍板:“老板,别犹豫了!这俩货早就看你不顺眼了,再不动手咱们都得完蛋!”于是带头冲进玄武门,帮李世民搞定了这场政变。

不过秦琼这人有个原则:不爱掺和朝堂上的破事。玄武门之变后,他就以身体不好为由,天天在家养老。有人劝他:“你这么大功劳,不多在皇帝面前露露脸,不怕被忘了?”秦琼嘿嘿一笑:“你懂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咱打了一辈子仗,该享享清福了。”

李世民也挺够意思,知道秦琼身子不好,从不勉强他干活。还特意给他建了座大宅院,赏赐了无数金银珠宝。每逢过年过节,还亲自带着好酒好肉去看望他。秦琼这日子过得,比当年在瓦岗寨吃野菜强多了。

第三章:那些年一起“混社会”的兄弟

秦琼这辈子,交了不少过命的兄弟。其中最铁的当属程咬金。这俩人从瓦岗寨就在一起,后来又一起跳槽,简直比亲兄弟还亲。

程咬金这人是个活宝,天生一副大嗓门,说话跟敲锣似的。有一次两人跟着李世民去打猎,突然窜出来一头猛虎。程咬金吓得一蹦三尺高,手里的斧头都扔了,抱着秦琼的胳膊直哆嗦:“秦大哥,快……快救命啊!我还没娶媳妇呢!”

秦琼哭笑不得,一边抽出双锏迎上去,一边逗他:“你不是自称‘混世魔王’吗?怎么见了老虎就怂了?”话虽如此,手上可没含糊,三两下就把老虎给收拾了。程咬金这才缓过神来,拍着胸脯吹牛:“刚才我是故意考验你的,就知道你小子行!”

还有一次,两人喝醉了酒,程咬金非要跟秦琼比力气。搬石头比不过,就比掰手腕。结果程咬金使出吃奶的劲,脸都憋红了,秦琼的手纹丝不动。最后程咬金耍赖,突然一口咬在秦琼胳膊上,疼得秦琼差点把他扔出去。

除了程咬金,秦琼跟尉迟恭的关系也挺铁。虽然俩人刚开始是对手,但不打不相识。尉迟恭归顺后,总觉得自己比秦琼差一截,整天追着秦琼请教武功。秦琼也不藏私,把自己的锏法倾囊相授。

有一次李世民想试试俩人的本事,让他们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尉迟恭扛着一根大柱子,气定神闲地绕着操场走了三圈。秦琼微微一笑,走到一匹烈马旁边,抓住马尾巴使劲一拽,那马居然被他拽得倒退了好几步。尉迟恭看得目瞪口呆,当场就给秦琼鞠了一躬:“秦大哥,我服了!你这力气,简直不是人!”

秦琼还有个小兄弟叫罗成。这罗成是个小白脸,长得帅,枪法又好,但就是脾气有点傲,谁都不服。刚认识秦琼的时候,总觉得秦琼年纪大了,本事肯定不如他。非要跟秦琼比试比试。

两人约定比枪法,罗成使出看家本领“罗家枪”,枪影如梨花纷飞,看得人眼花缭乱。秦琼不慌不忙,用双锏轻轻一拨,就把他的枪架开了。几个回合下来,罗成累得满头大汗,连秦琼的衣角都没碰到。最后罗成耷拉着脑袋说:“秦大哥,我再也不敢吹牛了。”

这些兄弟,后来都成了大唐的开国功臣。李世民还特意建了座凌烟阁,把他们的画像挂在里面,供后人瞻仰。秦琼的画像排在第二十四位,虽然名次不算太靠前,但他一点都不在乎。用他的话说:“咱混社会图啥?不就图个兄弟义气,图个问心无愧吗?名次那玩意儿,有啥用?”

第四章:历史课本外的“猛男”日常

别看秦琼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其实生活中是个挺随和的人。他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喝酒和养马。他家后院专门建了个马厩,养了十几匹千里马,都是他打胜仗时缴获的。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马厩给马刷毛、喂草料,比伺候自己还上心。

有一次李世民赏赐了他一匹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秦琼高兴得合不拢嘴,天天牵着马在大街上溜达,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打趣他:“秦将军,你这马比你媳妇还亲啊?”秦琼嘿嘿一笑:“那可不!这马能帮我打仗,我媳妇能吗?”结果回家被他媳妇拧着耳朵骂了半天。

秦琼喝酒也是出了名的海量。有一次程咬金请他喝酒,俩人从中午喝到半夜,桌子底下扔了十几个空酒坛子。程咬金喝得舌头都直了:“秦……秦大哥,我不行了……再喝就得躺这儿了。”秦琼端着酒碗哈哈大笑:“这点酒算啥?想当年我在瓦岗寨,一个人能喝一坛子!”话刚说完,“扑通”一声栽倒在桌子底下。

除了喝酒养马,秦琼还挺喜欢琢磨兵器。他那对双锏,据说重一百三十斤,一般人别说用了,连拿都拿不动。但秦琼嫌不够沉,总琢磨着再加点分量。有一次他让铁匠把锏身加厚了一寸,结果第二天打仗,没几下就把胳膊累酸了,差点被敌人砍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随便改兵器了。

秦琼这人还特别讲信用。有一次他跟一个卖马的约定,三天后去买他的马。结果第二天突然接到命令要出征,他硬是连夜赶路,在约定时间前赶了回来。卖马的感动得不行:“秦将军,您这大老远赶回来,就为了买我一匹马?”秦琼拍拍他的肩膀:“咱做人得讲信用,说好了三天就是三天。”

不过秦琼也有个小缺点:有点抠门。按理说他那么大的官,肯定不缺钱,但他平时过日子特别节俭,衣服破了都舍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他媳妇总说他:“你看人家尉迟恭,天天穿金戴银的,你就不能买点新衣服?”秦琼总是那句话:“衣服能穿就行,买那么多干啥?钱得留着给兄弟们喝酒。”

有一次程咬金结婚,秦琼随礼随了一把自己用过的旧刀。程咬金气得差点跟他绝交:“秦大哥,你也太抠了!我结婚你就送把破刀?”秦琼一本正经地说:“你懂啥?这刀陪我杀过多少敌人,比金银珠宝值钱多了!”气得程咬金追着他打了半条街。

第五章:死后成了“门神”的秘密

贞观十二年,秦琼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哭得跟个孩子似的,下令厚葬他,还特意在昭陵给他修了座石人石马,规格跟开国元勋一样。

但谁也没想到,秦琼死后居然成了“门神”。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据说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因为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心里总不踏实,晚上老做噩梦,梦见俩鬼拿着刀子追他。吓得他天天睡不着觉,精神越来越差。

大臣们急得不行,纷纷出主意。有个老臣说:“陛下,秦琼和尉迟恭都是猛将,勇猛过人,不如让他们俩晚上在宫门口站岗,说不定能镇住那些鬼怪。”李世民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叫秦琼和尉迟恭来试试。

结果还真管用,自从他俩站岗后,李世民再也没做过噩梦。但总让俩人熬夜也不是事儿啊,毕竟都是老将了,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于是李世民就想了个办法,让人把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画下来,贴在宫门上。没想到效果一样好。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民间,老百姓觉得这两位将军能镇住鬼怪,也纷纷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久而久之,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不过民间关于秦琼当门神,还有个更有意思的传说。据说有一年过年,有个穷书生没钱买门神,就照着秦琼的样子画了一张贴在门上。结果晚上真有个鬼来敲门,一看门上的画像,吓得转身就跑。旁边的小鬼不解地问:“大王,您跑啥呀?那就是张破画儿。”鬼大王哆哆嗦嗦地说:“你懂个屁!那是秦琼!当年我在战场上被他揍得鼻青脸肿,现在看见他还怕呢!”

秦琼要是知道自己死后成了门神,估计得乐醒过来。想想也是,生前打了一辈子仗,死后还能继续“工作”,而且是保护老百姓,这可比在朝堂上勾心斗角强多了。

第六章:被影视剧“坑”惨了的真实形象

现在的影视剧里,秦琼往往被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长得帅、武功高、人品好,简直就是“隋唐第一男神”。但历史上的秦琼,其实跟影视形象差得有点远。

首先说长相,史书记载秦琼“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其实就是脸长得比较红,眼睛比较亮,跟关羽有点像。但绝不是现在影视剧里那种白白净净的小鲜肉模样。据说他因为常年打仗,脸上还有一道伤疤,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巴,看着挺吓人的。

再说说武功,秦琼确实很能打,但也没影视剧里那么神。什么“手撕猛虎”“力举千斤鼎”,都是后人瞎编的。他最擅长的是马上作战,尤其是用锏的功夫,在当时确实没人能比。但要是论步战,估计还打不过尉迟恭。

还有秦琼的性格,影视剧里总把他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老好人”。其实秦琼这人挺有脾气的,看不惯的人绝不迁就。当年在王世充手下,就是因为看不惯王世充的为人,才毅然决然地跳槽。而且他这人还挺爱面子,打了胜仗总喜欢在弟兄们面前炫耀几句,跟个小孩似的。

最有意思的是,影视剧里总说秦琼是“瓦岗寨的带头大哥”,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瓦岗寨真正的老大是李密,秦琼只是个中层将领。后来李密败了,他才慢慢崭露头角。要是他真当了瓦岗寨的老大,估计早就把瓦岗寨带跑偏了。

不过虽然影视剧里的秦琼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老百姓就是喜欢这样的英雄。毕竟谁不希望有个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大英雄来拯救世界呢?秦琼要是知道自己在一千多年后还这么受欢迎,估计得摸着胡子乐:“没想到老子这辈子没白混,居然成了大明星!”

第七章:为啥秦琼能火上千年?

秦琼这人,论功劳不如李世民,论谋略不如房玄龄,论武功也未必是尉迟恭的对手。但为啥他能火上千年,成了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秦琼身上有太多老百姓喜欢的品质。他讲义气,跟兄弟能同生共死;他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绝不反悔;他不贪慕荣华富贵,功成名就后就急流勇退;他还特别接地气,喝酒、养马、抠门,跟个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

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英雄,不高高在上,不装腔作势,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就像街坊邻居家那个特别能打的大哥,平时爱喝点小酒,有点小毛病,但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帮大家摆平麻烦。

而且秦琼的经历,特别像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他出身普通,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步步从基层小兵做到开国元勋。中间虽然多次跳槽,遇到不少挫折,但始终没放弃,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不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职场逆袭”吗?

还有一点,秦琼成了“门神”,这让他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过年都要贴门神,一贴就是上千年。这种“国民度”,哪个历史人物能比?

所以说,秦琼能火上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就像一个符号,代表着老百姓对英雄的想象:讲义气、有担当、接地气,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大家。这样的英雄,别说火一千年,就是再火一千年,老百姓也照样喜欢。

最后说个小插曲,据说现在还有人自称是秦琼的后代,家里还藏着当年秦琼用过的双锏。真假咱不知道,但至少说明,秦琼的故事还在继续流传。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英雄虽然会老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