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37章 姜维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37章 姜维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姜维:三国时期最执着的“复国打工人”

第一章 从“魏国小吏”到“蜀汉铁粉”

在三国这个“跳槽比换衣服还勤”的时代,姜维的职业履历堪称魔幻。这哥们本来是魏国的郡吏,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领导端茶倒水、抄抄公文,顶多处理点邻里纠纷。如果不出意外,他大概会混到退休,墓碑上刻着“前魏国公务员姜伯约之墓”。

偏偏意外来了。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像阵龙卷风似的刮到了姜维的老家天水郡。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是个“被迫害妄想症患者”,见蜀军来了就怀疑手下通敌,连夜带着亲信跑路,把姜维等一群基层干部扔在了城里。姜维一边追一边喊:“领导!等等我!我不是叛徒啊!” 马遵头也不回:“少来这套!跑慢了就成蜀军的下酒菜了!”

就这么着,姜维成了“没人要的孩子”。诸葛亮听说有个魏国小吏被自己人坑了,觉得挺有意思,派人去招降。姜维一看,回魏国大概率被当成叛徒砍了,跟着诸葛亮好歹有口饭吃,干脆“弃魏投蜀”,成了蜀汉阵营的“新人实习生”。

谁也没想到,这个“实习生”竟是块军事好料。诸葛亮见他熟悉雍凉地理,又懂魏**情,立马拉到身边当“关门弟子”,天天给他开小灶讲兵法。别的蜀汉将领都在练刀枪,姜维却捧着诸葛亮写的《兵法二十四篇》啃得津津有味,活脱脱一个“三国版学霸”。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里夸他:“姜伯约这小子,比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强多了,是块继承我衣钵的好料!”

不过姜维刚到蜀汉时也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开军事会议,他张口就说魏**官的小名:“那个谁谁谁,小时候还偷过邻居家的鸡呢!” 蜀汉将领们听得一脸懵:“伯约啊,咱现在讨论的是怎么打仗,不是开八卦大会。” 他才红着脸闭嘴,心里嘀咕:“这不是帮你们了解敌情嘛。”

第二章 诸葛亮死后的“北伐强迫症患者”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临终前把北伐大业和姜维捆在了一起。从此,姜维就患上了“北伐强迫症”——不北伐就浑身难受,跟现代人不刷手机就坐立难安一个道理。

当时的蜀汉朝廷分成两派:一派是以蒋琬、费祎为首的“保守派”,主张“好好过日子,别总出去惹事”;另一派就是姜维孤军奋战的“主战派”,天天喊着“继承丞相遗志,打到长安去”。费祎当政时,每次只给姜维几千兵马,还语重心长地说:“伯约啊,打仗得省着点花,国库经不起折腾,你先带着小分队去练练手。”

姜维没办法,只能带着几千人在魏国边境“打游击”。今天偷袭个小据点,明天抢点粮草,活像个“三国版山贼”。有魏国守将吐槽:“姜维这货是不是闲得慌?每月来打卡一次,跟大姨妈似的准时。” 姜维却乐此不疲,每次回来都写战报:“本次北伐取得阶段性胜利,烧毁敌营三座,缴获牛羊五十头。” 朝中大臣看得直摇头:“伯约啊,咱能搞点大新闻不?”

好不容易熬到费祎去世,姜维总算拿到了“北伐全权委托书”。他立马扩军备战,一口气发动了八次北伐,比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多两次,人送外号“姜八次”。有老兵调侃:“跟着姜将军打仗,一年换三套盔甲,鞋底都磨穿八双,家里的媳妇都快忘了我长啥样了。”

最搞笑的是公元255年那次北伐。姜维率军打到狄道,魏国将领王经带着几万人来迎战。两军列阵时,姜维骑着马在阵前喊话:“王经!我知道你上司邓艾是个结巴,你跟着他混没前途,不如降了我!” 王经气得脸通红:“姜维你少废话!有种单挑!” 结果姜维还真冲了过去,一刀把王经的头盔挑飞了,吓得王经拨马就跑,几万魏军跟着溃散,跟一群被赶的鸭子似的。

第三章 跟邓艾的“相爱相杀”

如果说三国是部连续剧,姜维和邓艾绝对是“最佳对手戏演员”。这俩人一个是“北伐狂魔”,一个是“防御大师”,凑在一起就像猫和老鼠,你来我往斗了十几年,没少给后世留下笑料。

邓艾这人是个“地理迷”,每次跟姜维打仗都先研究地形,今天挖条沟,明天筑个堡,把战场变成“土木工程现场”。姜维好几次想偷袭,都被邓艾的“防御工事”挡在外面,气得直骂:“邓士载这货,不去当包工头可惜了!”

有一次姜维想出个“诈降计”,派部将廖化假装投降邓艾,想里应外合夺取祁山。结果邓艾是个“反诈达人”,一眼就看穿了:“姜维这点套路,跟我玩还嫩了点。” 他表面上答应廖化,暗地里却设了埋伏。等姜维带着大军兴冲冲地赶来“收网”,迎来的却是邓艾的伏兵,差点成了“瓮中鳖”。姜维突围后叹气道:“邓艾这老狐狸,比诸葛亮还难对付!”

邓艾也有被姜维坑的时候。公元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故意在洮阳布下疑兵,自己带着主力去偷袭侯和。邓艾果然中计,派兵去洮阳增援,结果被姜维在侯和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不少人马。邓艾气得吹胡子瞪眼:“姜维你个小兔崽子,居然敢耍我!” 可转过头又忍不住夸:“这小子的战术,有点当年诸葛亮的影子。”

俩人的斗智斗勇还延伸到了“心理战”领域。姜维知道邓艾口吃,每次写战书都故意在里面加几个绕口令:“邓艾艾艾,速来受死,若不敢来,便是艾艾艾艾的胆小鬼!” 邓艾看了气得手抖,回书时偏要硬撑着不用“艾艾”,结果写得颠三倒四,部下看了半天没看懂:“将军,您这写的是战书还是密码?”

第四章 蜀汉灭亡后的“绝地翻盘计划”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蜀汉的好日子到头了。姜维在沓中得知消息,赶紧率军回援,想守住剑阁关这条“蜀汉生命线”。可他前脚刚到,后脚就听说邓艾那疯子居然从阴平道钻了进来,直接打到成都城下——就像家里大门锁得好好的,结果小偷从烟囱里爬进来了。

更让姜维吐血的是,后主刘禅居然不战而降了,还派人给姜维送了道诏书:“伯约啊,别打了,咱们投降吧,魏国给的待遇挺好的。” 姜维拿着诏书,气得把剑都拔出来了,对着手下哭:“先帝创业不容易啊,怎么就出了这么个没骨气的后代!” 手下将士也跟着哭,哭声震得剑阁关的石头都掉下来好几块。

换作别人,这时候大概就认命了。可姜维是谁?是三国最执着的“打工人”啊!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个“曲线救国”的馊主意:假装投降钟会,再撺掇钟会反魏,最后趁机恢复蜀汉——这计划绕得能把人转晕,跟现在的“千层套路”似的。

说干就干。姜维先是给钟会写了封“马屁信”:“钟司徒英明神武,比邓艾那结巴强一百倍,我早就想跟着您混了!” 钟会本来就觉得邓艾抢了自己的功劳,一看姜维这么吹捧自己,顿时飘飘然,把姜维当成了“知心好友”,天天跟他喝酒聊天,无话不谈。

姜维见钟会上钩,又开始“煽风点火”:“司徒您手握几十万大军,功高震主,司马昭那老狐狸肯定容不下您。不如咱们反了,您当皇帝,我给您当大将军,岂不美哉?” 钟会被说动了心,真就开始谋划谋反,还让姜维帮忙起草“反魏宣言”。姜维一边写一边偷偷联络旧部:“等着瞧,咱们很快就能复国了!”

第五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姜维的“复国计划”看起来挺完美,可惜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人心。钟会虽然手握兵权,但手下的将领都是魏国本地人,谁愿意跟着他干“谋反”这种掉脑袋的事?

公元264年正月,钟会召集魏军将领开会,谎称收到司马昭的密诏,要诛杀邓艾。将领们一听就觉得不对劲:“杀邓艾用得着这么大阵仗?” 钟会见大家不信,干脆把他们关了起来,让姜维派兵看守。这下捅了马蜂窝,被关将领的部下们拿着刀枪围攻宫城,喊着要“救出将军”,跟现代球迷冲场似的。

姜维和钟会这才慌了神。姜维提着剑冲出去砍人,嘴里喊:“都给我住手!谁再闹就别怪我不客气!” 可那些士兵根本不听,像潮水似的涌过来。钟会平时看着挺威风,真到了危急关头却吓得腿软,被乱兵一刀砍死,临死前还喊:“姜维!你坑我!”

姜维虽然杀了几个士兵,但架不住人多,身上被砍了好几刀,鲜血直流。他靠着柱子喘着气,看着眼前的混乱局面,突然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丞相啊,我尽力了…可这蜀汉的国运,终究是保不住了…” 说完就倒在了血泊里,手里还攥着那封没送出去的“复国诏书”。

最讽刺的是,姜维到死都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后主刘禅,此刻正在洛阳过着“乐不思蜀”的滋润日子。司马昭问刘禅:“想家不?” 刘禅啃着西瓜说:“这儿挺好,不想家。” 要是姜维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从坟里爬出来。

尾声:执着到可爱的“失败者”

后世说起姜维,有人骂他“穷兵黩武”,把蜀汉折腾垮了;也有人赞他“忠心耿耿”,为了复国拼到最后一刻。其实啊,这哥们就是个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拿着一手烂牌还想打通关,就像现在的人明知减肥难还天天喊着“我要瘦”。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姜维“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算是比较中肯的评价。但换个角度想,在那个“良禽择木而栖”的年代,姜维一个魏国降将,愣是为蜀汉拼到死,这份执着本身就挺让人佩服的。就像有人说的:“他也许不是个成功的军事家,却是个合格的‘蜀汉打工人’,只不过老板太坑爹,队友不给力。”

要是姜维能穿越到现在,估计能当个优秀的“创业导师”,天天给年轻人讲“如何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当然,他大概率会被当成“毒鸡汤大师”,毕竟他的创业项目——复兴蜀汉,最后是以“破产清盘”收场的。但那又怎样呢?至少他努力过,奋斗过,比那些早早躺平的人,多了几分可爱的傻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