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3章 汉高祖刘邦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3章 汉高祖刘邦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汉高祖刘邦的“反差萌”外号大盘点

1. “刘老三”——从市井混混到皇帝的草根代号

刘邦原名“刘季”,在古代“伯仲叔季”是排行,“季”就是老三。他家境贫寒,大哥二哥种地养家,他却整天在沛县街头晃悠,蹭酒骗肉,被老爹骂“无赖”。连后来的丞相萧何都吐槽他:“刘季这人爱说大话,办事没谱!”但这“老三”偏偏有魅力:押送囚徒时放跑人,自己躲进芒砀山当“山大王”,结果囚徒们反而跟他造反;进咸阳时约法三章,比项羽的烧杀抢掠得人心——从“刘老三”到“汉高祖”,堪称最励志的“草根逆袭剧本”。

2. “赤帝子”——靠包装出道的“天命之子”

刘邦斩白蛇起义时,玩了波“神化营销”:他喝醉了砍死白蛇,跟班小弟趁机编故事:“看见老妇人哭,说蛇是白帝子,被赤帝子杀了!”(白帝对应秦国,赤帝对应刘邦)。这事儿写进《史记》,成了他“天命所归”的证据。后来他当皇帝后,干脆把“赤帝”信仰官方化,连旗帜都染成红色——妥妥的“古代营销鬼才”,比现在的网红人设还会玩。

3. “老油条”——把“厚黑学”玩明白的处世大师

项羽抓了他爹威胁要煮了,他嬉皮笑脸回:“咱俩拜过把子,我爹就是你爹,煮了分我碗汤”;鸿门宴上装孙子,尿遁跑路;彭城之战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为了逃命把亲生孩子踹下车——这波操作被后世吐槽“脸皮比城墙厚”。但换个角度看,他懂审时度势:该认怂时绝不硬刚,该拉拢人时砸钱给封地(韩信、彭越就是例子),连临死前都算准了“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周勃),这“老油条”的处世哲学,堪称古代版“职场生存指南”。

4. “文盲皇帝”——被误解两千年的“文化反差”

刘邦早年不爱读书,骂儒生时把人家帽子当尿盆,被班固写成“不学无术”。但他称帝后立马变脸:让陆贾写《新语》总结治国经验,还亲自到曲阜祭孔子,开创皇帝祭孔的先例;临终前写《手敕太子文》,后悔自己年轻时没好好学习,让儿子好好读书——典型的“自己没文化,逼娃上清华”。其实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气势不输李白,只是被“文盲”标签掩盖了。

5. “甩锅达人”——把责任推得明明白白的“语言大师”

白登之围被匈奴围困七天,靠陈平贿赂单于老婆才解围,回来后他不承认自己轻敌,反而说:“都怪韩信(不是淮阴侯韩信,是另一个诸侯王)勾结匈奴!”;杀彭越、英布时,都说是“他们谋反在先”;甚至连自己斩白蛇,都推给“赤帝子”的身份——反正黑锅都是别人的,自己永远“被迫无奈”。这招被后世帝王学了个透,比如朱元璋杀功臣也爱说“他们要谋反”。

6. “宠妻狂魔”vs“渣男”——矛盾的感情标签

他对吕后又爱又怕:早年娶吕后时,人家是富家女,他是穷小子,吕后跟着他吃了不少苦;但称帝后宠爱戚夫人,还想废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位,气得吕后找张良出主意。不过他临死前给吕后留了“人事名单”(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算准了这些人能制衡各方势力,保护吕后和刘盈——这到底是“渣男”还是“心机宠妻”,至今没吵明白。

7. “汉初三杰收割机”——被误会的“卸磨杀驴”专业户

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帮他打天下的巨头,最后都被他弄死了,于是有人喊他“杀功臣专业户”。但真相更复杂:韩信被软禁时确实有谋反迹象(勾结陈豨),彭越被诬告谋反,英布则是被逼反——刘邦杀的其实是“可能威胁皇权的异姓王”,而对萧何、陈平这些文臣,他反而没下死手。对比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刘邦这波操作只能算“帝王权术入门级”。

8. 冷知识:他可能是第一个“被p图”的皇帝

《史记》说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鼻梁、龙形额头、长胡子,左腿有72颗痣)。这明显是美化:72颗痣扎堆长,搁现在得去皮肤科看看;“龙颜”更夸张,可能是画工为了神化他,照着龙的样子p的。不过这套路后世帝王全学会了,比如朱元璋画像有“鞋拔子脸”和“圆脸”两个版本,明显是官方美颜和民间写实的battl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