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3章 三猪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汉朝顶流的“作妖”与逆袭之路

一、开局即“凡尔赛”:生在罗马的幸运儿

要说汉武帝刘彻的出场,那绝对是“天选之子”的剧本。刘彻他爹汉景帝刘启,虽说没他儿子那么大的名气,但也是个靠谱的皇帝,妥妥的“文景之治”缔造者之一。刘彻他妈王娡,更是个狠角色,挺着孕肚就敢忽悠汉景帝说自己梦到太阳入怀,搁现在妥妥的营销鬼才,这一套操作下来,直接给刘彻的出生镀上了一层“天命所归”的金。

不过,刘彻一开始可不是太子人选。当时的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栗姬这人吧,空有美貌,脑子却不太灵光。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想着和太子联姻,以后好继续荣华富贵,就去找栗姬商量。结果栗姬因为刘嫖老是给汉景帝送美人,心里记仇,直接一口回绝。这可把刘嫖气坏了,转头就和王娡结盟,把年仅四岁就被封为胶东王的刘彻当成了新目标。

于是,在刘嫖的一顿神操作下,什么“金屋藏娇”的浪漫故事(虽然最后陈阿娇的结局有点惨),各种在汉景帝耳边吹枕头风,愣是把刘荣的太子之位给搞没了,刘彻成功上位。这剧情,比现在的宫斗剧精彩多了,妥妥的“躺赢”开局,别人奋斗一辈子都够不着的太子之位,刘彻轻轻松松就拿到了。

二、亲政之路:从憋屈小弟到硬核大佬

汉景帝去世后,年仅十六岁的刘彻顺利登基。但刚当上皇帝的刘彻,日子可没那么好过。表面上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实际上权力都被奶奶窦太后攥在手里。窦太后那可是历经三朝的老江湖,信奉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和刘彻想要大刀阔斧改革、施展抱负的想法完全相悖。

刘彻刚一上台,就想搞点大动作,推行新政,结果被窦太后一顿收拾,新政全给废了,支持新政的大臣也被打压。这时候的刘彻,就像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小可怜,只能乖乖听话,蛰伏起来。每天看着窦太后的脸色过日子,估计心里早就把窦太后吐槽了一万遍,但也只能憋在心里。

一直到窦太后去世,刘彻才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摆脱了束缚的他,立刻开启了“暴走”模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搞改革。就像一个被压抑太久的熊孩子,终于得到了自由,开始疯狂释放自己的能量。

三、政治“整活”:玩转权力的顶级玩家

在政治上,刘彻那绝对是个“整活”高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发明了一个超级好用的工具——推恩令。这招简直是“杀人诛心”,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在给诸侯们的子孙发福利,允许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儿子,实际上是在悄咪咪地削弱诸侯的势力。以前诸侯的封地都是嫡长子继承,封地越传越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现在好了,一个大封地被分成无数个小封地,诸侯的儿子们倒是开心了,可诸侯们却欲哭无泪,实力越来越弱,根本没办法和中央对抗。刘彻这一招,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困扰汉朝几代皇帝的诸侯问题给解决了,堪称政治智慧的典范。

除此之外,刘彻还设立了刺史制度,派刺史去监察地方官员。这些刺史就像皇帝的“千里眼”“顺风耳”,专门盯着地方官员有没有贪污**、违法乱纪。要是发现问题,直接向皇帝报告。这一下,地方官员都老实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刘彻通过这些手段,把权力牢牢地攥在了自己手里,成为了真正的“霸道总裁”。

四、经济“收割”:花式赚钱的理财鬼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刘彻深知这个道理。为了搞到更多的钱支持自己的各种大项目,比如打匈奴,他在经济领域也玩出了不少花样。首先就是盐铁专卖,以前盐和铁都是私人经营,利润都进了商人的腰包。刘彻一看,这哪行啊,这么赚钱的买卖必须收归国有。于是,他下令盐和铁只能由国家经营,禁止私人贩卖。这一下子,国家的财政收入蹭蹭往上涨。那些靠盐铁发家的富商大贾,直接哭晕在厕所,好好的摇钱树就这么没了。

除了盐铁专卖,刘彻还改革了币制。以前各个地方都能铸钱,货币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刘彻直接规定,只有中央能铸造五铢钱,其他地方铸造的钱都作废。这五铢钱制作精美,重量标准,很快就统一了全国货币市场。而且,铸钱的利润也都进了国家的口袋,又一笔巨款到手。

另外,刘彻还搞了个“算缗”“告缗”政策。“算缗”就是向商人、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让他们主动申报自己的财产,按照比例交税。可这些商人哪有那么老实,都想着偷税漏税。于是,刘彻又推出了“告缗”,鼓励百姓举报那些隐瞒财产的商人,一旦查实,被举报的商人财产全部没收,举报人还能得到一半的奖励。这一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举报热潮,无数商人倾家荡产,国家的财富却越来越多。刘彻这一套经济组合拳下来,直接把汉朝的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手中,为他的各种宏图伟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五、军事“开挂”: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的战神皇帝

要说刘彻这辈子最让人佩服的成就,那绝对是在军事上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在汉朝初期,匈奴那可是嚣张得不行,经常南下骚扰汉朝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汉朝因为刚建立,国力不强,只能采取和亲的政策,委屈巴巴地送公主去匈奴,还得送大量的财物,就为了换得一时的和平。这种日子,刘彻可忍不了,他立志要一雪前耻,把匈奴彻底打服。

于是,刘彻开始疯狂培养军事人才,卫青、霍去病这两位战神级别的人物,就是在他的发掘和培养下脱颖而出的。卫青出身低微,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但刘彻慧眼识珠,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大胆启用。卫青也没让刘彻失望,多次出征匈奴,战功赫赫。他七战七捷,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打得匈奴闻风丧胆。

霍去病更是个“开挂”的存在,他年少成名,十七岁就随卫青出征,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境内,杀得匈奴人丢盔弃甲,勇冠三军。之后,霍去病多次孤军深入,长途奔袭,打得匈奴人四处逃窜。他最着名的战绩就是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这一战,直接把匈奴的主力部队打得元气大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彻底改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军事态势。

刘彻在位期间,和匈奴打了无数场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也打出了汉朝的威风,让周边的国家都对汉朝敬畏有加。他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汉朝开拓了大片疆土,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军事霸主”。

六、文化“出圈”:打造汉朝文化Ip的时尚先锋

在文化方面,刘彻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这一举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前,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虽然热闹,但也有点混乱。刘彻觉得,还是儒家思想最适合维护统治,于是大力推崇。他设立太学,培养儒家人才,让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除了独尊儒术,刘彻还大力支持文化创作。那时候,文学、史学、艺术等领域都迎来了大发展。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作的。虽然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得罪了刘彻,遭受了宫刑,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这部史学巨着。《史记》记录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

另外,刘彻本人也喜欢文学,经常和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赋。在他的带动下,汉朝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各种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刘彻就像一个文化产业的“大老板”,把汉朝的文化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打造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汉朝文化Ip。

七、晚年“翻车”:从一代雄主到“后悔男孩”

然而,人无完人,刘彻也不例外。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迷信,追求长生不老。为了能长生不死,他四处求仙问道,被那些方士忽悠得团团转。还大兴土木,修建了很多道观、宫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严重的是,他听信了江充等人的谗言,制造了“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堪称刘彻人生最大的污点。江充等人利用刘彻对巫蛊之术的恐惧,诬陷太子刘据用巫蛊诅咒刘彻。刘据被逼无奈,只能起兵反抗,最后兵败自杀,卫子夫皇后也自杀身亡。这一场大祸,让刘彻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皇后,也让汉朝陷入了动荡之中。

等刘彻清醒过来后,才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追悔莫及。他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失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下“罪己诏”,勇气可嘉。虽然“巫蛊之祸”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刘彻能及时认错,也算挽回了一些民心。

八、历史余韵:刘彻留下的“超级遗产”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凡尔赛”的幸运儿,成长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他开拓疆土,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他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他抗击匈奴,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

虽然他晚年也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但他的功绩远远大于过错。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天空,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无比珍贵的“超级遗产”。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这位传奇帝王的魅力。汉武帝刘彻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