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南诏残魂 > 第19章 唐使南巡

南诏残魂 第19章 唐使南巡

作者:御灵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2:11:43

洱海的天空,仿佛也感知到了某种不寻常的气息,连日来的阴霾逐渐散去,显露出高原特有的、清澈而高远的蓝。然而,在这片澄澈之下,各诏之间的暗流却涌动得愈发湍急。

阿蛮散布的流言,如同无声的瘴气,在蒙舍诏的军营和边境村落间弥漫,虽未掀起滔天巨浪,却让一种怀疑和不安的情绪悄然滋生。关于王子与吐蕃有所勾连的窃窃私语,在酒酣耳热之后,在交换眼神之间,无声地传递。

而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支规模不大却旗帜鲜明的队伍,沿着蜿蜒的古道,进入了洱海地区。

队伍前方高举的唐字大旗和剑南节度使的旌节,宣告着来者的身份——大唐使者到了。

使者姓王,官拜剑南节度判官,是个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文官。他此行的名义是“抚边慰民,调解诸诏纷争”,实则肩负着评估洱海局势、为剑南节度使决策提供依据的重任。对于这些地处西南、在唐与吐蕃两大巨人夹缝中求存的部落政权,大唐的态度向来是既拉拢又防范,既要其屏藩西陲,又恐其坐大难制。

蒙舍诏作为六诏中实力较强的一部,自然是使者重点考察的对象。

消息早已提前送达。蒙细奴精神大振,认为这是向唐朝展示实力、巩固自身地位、并借机打压其他各诏的天赐良机。他下令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在王都邓川城外十里搭建迎宾彩棚,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一时间,邓川城内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蒙细奴更是亲自出城相迎,态度恭谨异常,口中尽是“永为唐臣”、“誓保边陲”的效忠之言。

王使者面带微笑,应对得体,眼神却如同冷静的秤砣,细细衡量着眼前的一切。他见过太多表面恭顺、背后却各怀鬼胎的部落首领,蒙舍诏的盛大迎接,在他眼中,更像是一种刻意的表演。

欢迎宴席上,蒙细奴意气风发,频频举杯。他刻意炫耀蒙舍诏的军威,大肆渲染其对浪穹诏的“赫赫战功”,并话里话外贬低其他各诏,尤其是暗示越析诏“首鼠两端,与吐蕃眉来眼去”,试图将唐朝的支持完全拉到自己一边。

“浪穹宵小,已不足为虑。唯有我蒙舍诏,始终心向天朝,愿为陛下扫清边患,永镇西南!”蒙细奴说得慷慨激昂。

王使者微笑着颔首,不置可否,只是巧妙地转移话题,问及一些民生琐事和边境贸易情况。他注意到,当蒙细奴夸耀武功时,席间作陪的一些蒙舍诏老臣眼神闪烁,似乎欲言又止。

接下来的几天,王使者在蒙细奴的陪同下,巡视了邓川城防,检阅了蒙舍诏的军队。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军容整肃。

然而,王使者却提出,要亲自去边境一线看看,“体察边民疾苦,慰问戍边将士”。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蒙细奴无法拒绝,只能心中暗骂文官麻烦,表面上却欣然应允,亲自陪同前往西部边境。

边境的气氛,与邓川的欢庆截然不同。虽然蒙细奴提前下令严加整肃,但王使者依旧能从戍边士兵略显疲惫的眼神、关卡处流民麻木绝望的脸庞、以及那些被战火摧毁尚未重建的村落废墟中,感受到真实的紧张与萧条。

在一处位于蒙舍诏与吐蕃势力范围交界处的边防哨所,王使者表现得尤为关注。他仔细询问了驻防情况,吐蕃骑兵活动的频率,甚至检查了军械库和粮秣储备。

蒙细奴在一旁陪着,心中有些不耐,却依旧强装笑颜,吹嘘着哨所将士的“英勇”和防线的“固若金汤”。

就在这时,一件“意外”发生了。

一名负责在哨所外围巡逻的唐军卫士(王使者自有其护卫),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弯腰从一丛茂密的灌木下,捡起了一个沾满泥污的破旧皮囊。

“大人,您看这个。”卫士将皮囊呈上。

皮囊很普通,是边境常见的样式。但当王使者接过,打开查看时,却发现里面并非寻常物品。

几片带有明显吐蕃部落标记的、被利刃砍破的皮子。

半截断裂的、铸造风格迥异于唐地和洱海的吐蕃弯刀。

还有……一小卷被小心塞在夹层里、边缘破损、沾着暗红色污渍的羊皮纸。

王使者的目光瞬间凝住了。他不动声色地展开羊皮纸,上面的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写就,使用的是夹杂着吐蕃词汇的混合文体,内容语焉不详,但反复出现了“松潘”、“交易”、“通道”等敏感字眼,而落款处那个模糊的花押……他隐约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印记,像是在蒙舍诏的某份文书上……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他淡淡地瞥了一眼旁边的蒙细奴,只见这位王子殿下正皱着眉头打量那个皮囊,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和厌恶,仿佛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吐蕃人的垃圾。

“看来此处边防,也并非万无一失,竟让吐蕃游骑的杂物遗落至此。”王使者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随手将皮囊递给身旁的书记官,“收起来,或许……日后勘验有用。”

蒙细奴干笑两声:“使者说的是,定是前些日子清剿小股溃兵时遗漏的!本王回头定要重重责罚此地守将疏于职守!”

王使者微微一笑,不再多言,继续他的巡视,仿佛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然而,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心思早已百转千回。

那些流言……他沿途并非没有耳闻,只是起初并未当真。边境之地,谣言向来如同野草。

但这份“意外”发现的“证据”,却让那些模糊的谣言,突然变得有了几分重量。

蒙细奴与吐蕃之间,真的完全清白吗?他如此急切地打压其他各诏,向唐朝表忠心,是真的忠于大唐,还是想借唐朝之力排除异己,甚至……暗地里与吐蕃有所勾连,待价而沽?

作为唐朝的边吏,他深知这些部落首领的摇摆不定。信任,永远是有限度的。

巡视结束,返回邓川的路上,王使者的话明显变少了,更多的是沉思。

蒙细奴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变得更加殷勤,更加卖力地展示着自己的“忠诚”与“价值”。

数日后,王使者结束了对蒙舍诏的考察,启程前往越析诏。

蒙细奴亲自送至边境,礼节周到,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那位王使者最后的笑容,似乎别有深意。

送走使者后,他立刻脸色阴沉下来,召来心腹,厉声道:“去查!那个皮囊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疏于职守?还是有人故意陷害本王?!”

他本能地觉得,这背后一定有问题。

而此刻,皮逻阁正站在裂谷巢穴的高处,听着岩嘎汇报“证据”已被成功“遗落”并被发现的经过。

他面无表情,遥望着使者队伍消失的方向。

第一步,已经走出。

怀疑的种子,已经借着大唐使者的手,埋进了权力的土壤。

它何时会发芽,会长成怎样的参天大树,尚且未知。

但皮逻阁知道,他只需要耐心等待,并准备好……收割的那一天。

南巡的唐使,如同一阵风,吹皱了洱海的水面,也吹动了水下潜伏的暗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