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阴影休整
“静默点”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星域坐标,而是一片存在于亚空间与现实宇宙夹缝中的、极其罕见的“虚无褶皱”。这里没有星光,没有物质,甚至连亚空间的风暴也近乎停滞,只有一片死寂的、近乎绝对零度的虚空,以及微弱到几乎无法感知的、源自宇宙背景辐射的秩序回响。正是这种极致的“空”与“静”,形成了一种天然屏障,能够极大削弱逻辑之主那种依赖于现实结构波动和能量轨迹进行追踪的手段。
“幽影追寻者”号如同潜入深海的潜艇,悬浮在这片绝对的黑暗中。舰船外部的灵骨装甲上,新生的秩序符文缓缓流转,吸收并同化着周围微弱的能量,进行着缓慢的自我修复。内部,基里曼站在静滞力场前,凝视着其中悬浮的泪滴水晶。帝皇之剑插在身旁,散发着稳定的光晕,既是光源,也是维持这片临时庇护所秩序锚定的核心。
短暂的安全,来之不易。基里曼深知,这只是风暴眼中的间歇。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消化之前的收获,并将对“样本”的新认知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他闭上双眼,意识再次沉入与水晶的微弱连接中。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强行“冲刷”或“破解”,而是采取了一种更柔和、更富同理心 的方式。他回忆着从薇拉-坦尼斯印记中感受到的那浩瀚的悲伤与决绝,尝试着去理解而不仅仅是分析那次失败实验的根源,去体会逻辑之主“绝对秩序”与生命“动态平衡”之间那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种“理解”并非情感用事,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认知。他将帝皇之剑的秩序之力,不再作为强效的“探针”或“武器”,而是作为一种共鸣介质,小心翼翼地调整其频率,使其与水晶中蕴含的、代表“生命与变革可能性”的那部分薇拉-坦尼斯的“变革种子”产生更细腻的谐振。
进程依旧缓慢,但基里曼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噪音,而是开始呈现出内在的逻辑脉络。他“看”到的不仅是实验失败的场景,更是不同“秩序”理念碰撞时产生的、微观到宏观层面的能量拓扑结构变化。逻辑之主的秩序如同一个不断收缩、抹平一切起伏的“铁笼”,而薇拉-坦尼斯试图注入的“变革种子”,则像是在铁笼内部激发出的、试图寻找缝隙的“混沌边缘”。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一种更复杂的、导致系统崩溃的共振灾难。
“样本”水晶,正是这次共振灾难的“化石记录”。它不仅包含了逻辑之主力量的“签名”,更记录了其力量体系在遭遇“内在变量”时的反应模式和薄弱环节。
“原来如此…”基里曼心中明悟,“逻辑之主的‘绝对秩序’并非无懈可击,它恐惧的不是外部的混沌,而是内部的、无法被其模型预测和同化的自生变量。薇拉-坦尼斯的‘种子’,正是这样一种变量。而要对抗它,关键或许不是用更强的秩序去压制,而是…在秩序框架内,巧妙地引入或放大这种‘有益的噪音’,使其系统内部产生不稳定性,从而从内部瓦解其绝对控制。”
这个认知,与他之前利用敌人攻击模式“可预测性”进行规避的思路一脉相承,但上升到了更本质的层面。他开始尝试,不是从水晶中“抽取”力量,而是引导帝皇之剑的能量,模拟出那种“有益的噪音”的频率特征,极其微小地、局部地影响舰船周围的秩序力场。
效果初显。舰船护盾的能耗似乎有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降低,并非因为防御增强,而是因为其对能量攻击的偏转效率有了微妙的提升,仿佛攻击能量在接触护盾的瞬间,自身产生了一丝极其短暂的“紊乱”,更容易被引导开。这种提升微不足道,但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极具潜力的方向。
……
遥远虚空中,钛帝国“求知者”号如同一个完美的隐形观察者,其传感器以最大功率和精度,记录着“静默点”方向的一切细微波动。指挥官米奥冷静地分析着数据流。
“目标进入高隐蔽区域。该区域背景辐射特性分析:具备极强信息屏蔽效果,对常规及亚空间追踪手段抗性极高。目标选择此地休整,体现其具备高超的反侦察意识及对宇宙环境的深刻理解。”
“检测到目标舰船能量场出现极其细微的、非标准模式的波动。波动特征分析:与已知人类帝国或灵族技术谱系匹配度低于15%。与目标携带‘样本’能量签名部分特征吻合度提升至41.7%。推测:目标正在尝试与‘样本’进行更深层次互动,并可能已获得初步应用成果。”
“目标行为模式评估:在高压环境下仍能进行有效休整与技术验证,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其技术发展路径…可能对‘上上善道’的‘有序进化’理念产生…补充或…挑战。”
米奥的指令冷静而迅速:“提升观测等级至‘静默监视’协议最高级。所有传感器聚焦目标区域,重点收集其能量场波动细节、任何形式的对外通讯尝试、以及其可能进行的微观空间实验数据。建立独立分析线程,尝试逆向推导其新技术原理。所有数据实时加密传回以太阶层最高分析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