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206章 资本关注和行业交流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206章 资本关注和行业交流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人怕出名猪怕壮。企业稍微做出点样子,各种关系就找上门了。SUdU直播周年庆百万战绩这枚“炮弹”打出去,响声比我们预想的还大。硝烟还没散尽,以前门可罗雀的公司,开始陆续有“客人”来访了。这客人分两种:一种是拿着钱袋子,想入股的“财神爷”——投资人;另一种是捧着话筒,想取经的“同行者”——行业论坛。这两拨人,都让我们这家刚缓过气来的公司,有点受宠若惊,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先说说“财神爷”们的事。

那是周年庆过后没多久,一个阳光挺好的下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Vc(风险投资)的投资总监,姓李,说话很客气,说关注我们很久了,对我们“传统品牌直播转型的路径”非常感兴趣,想约着聊聊。

挂了电话,我心里咯噔一下。Vc?那可是传说中能给公司插上翅膀、但也可能把公司方向盘抢过去的主儿。我把这事在核心班子里一说,反应那叫一个精彩。

刘春宇第一个跳起来,眼睛放光:“汪哥!好事啊!Vc啊!傍上大树好乘凉!有了钱,咱们可以猛砸流量,扩大团队,搞矩阵号,说不定明年就能冲千万!”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规划上市路线图了。

南希则一脸警惕,cFo的本能让她先捂紧钱袋子:“他们想占多少股份?对赌协议苛刻不?咱们现在现金流挺健康的,没必要让别人来指手画脚吧?”

云飞比较务实:“钱是好事,能加快供应链升级。但就怕外行指挥内行,逼着咱们为了数据瞎折腾。”

吴永浪心态开放点:“聊聊也无妨,听听他们怎么看咱们这个模式,也算是个外部视角的诊断。”

大家七嘴八舌,焦点最后都落在我身上。我端着茶杯,没马上表态。心里盘算的是另一本账。我让南希把最新的财报投影出来,指着上面的数字说:

“兄弟们,咱们现在,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步子还算稳。账上有了百来万的盈余,不多,但饿不死了。Vc的钱是什么?是火箭燃料,能让你一飞冲天,但你要是发动机还没造结实,可能直接就空中解体了。”

我顿了顿,给大家泼点冷水,也给自己定定神:

“现在拿投资,图啥?如果是为了救命,这钱该拿。但咱们现在不是缓过来了吗?如果是为了快速发展,咱们想清楚要付出什么代价了吗?人家投你一块钱,是要你赚十块钱回来的。到时候,KpI压下来,你是要规模还是要利润?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静下心来打磨产品、经营用户?会不会逼着咱们去搞低价冲量,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品质’牌子给砸了?”

我这话,像盆温水,把大家的兴奋劲浇下去一点。我接着说:“我的想法是,聊,大大方方地聊!但心态要摆正:不是我们去求钱,是让他们来理解我们的价值。咱们的优势是啥?不是规模,是模式健康、用户黏性高、有自我造血能力。这东西,比单纯的数据增长,更值钱。”

于是,我和那位李总,在公司旁边的一家茶室见了一面。对方很专业,也很直接,分析了直播电商的赛道多么广阔,说我们“潜力巨大”,如果能引入资本,可以快速复制模式,抢占市场。

我听着,不时点头,但心里那杆秤越来越清晰。等他说完,我诚恳地说:“李总,非常感谢您的青睐。SUdU能活过来,靠的不是快,是‘慢’。我们一点点磨产品,一点点攒用户,这才有了今天的踏实感。资本是放大器,能把对的做得更大,也能把错的加速放大。我觉得,我们这套‘产品驱动、用户至上’的模型,还需要时间再夯实一下。现在引入资本,我怕节奏会乱。当然,非常欢迎您持续关注,等我们内功更深厚些,或许有更好的合作机会。”

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明确:暂时不需要。李总有点意外,但表示理解。后来,又陆续接触了几家,开的条件听起来更诱人,但我心里那根弦一直绷着:业务主导,资本辅助。

不能让资本乱了业务的阵脚。在公司内部,我明确表态:“融资的事,暂时搁置。咱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百万专场的能力,变成月度、季度的稳定能力。练好内功,等咱们真正强大了,资本会求着我们来,那时候,条款才好谈。”

这番“拒资”的决定,看似保守,却让团队的心更定了。大家知道,老板不图一时风光,要的是长远发展。这种战略定力,本身就是一种信心。

再说说“同行者”的交流。

几乎在资本关注的同时,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的邀请函也来了。邀请我们参加“传统品牌数字化转型峰会”、“直播新零售论坛”之类的活动,希望我们分享转型经验。

一开始,团队有点抵触。刘春宇说:“汪哥,咱们那点家底,都教给别人了,不怕别人抄啊?”

吴永浪也觉得:“都是竞争对手,有啥好分享的。”

我看法正好相反。“兄弟们,格局要打开!SUdU能活下来,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是时代给了机会,加上咱们运气好,摸对了路子。现在行业艰难,很多老兄弟还在泥潭里挣扎。咱们分享出去,如果能帮到别人,是积德。再说了,” 我笑了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抄不走的。那是咱们的产品、咱们的团队、咱们对用户的理解。分享的过程,也是逼着咱们自己系统化总结、再学习的过程。”

我亲自带队,参加了杭州本地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峰会。上台前,看着台下坐着的不少是以前在四季青就认识的老面孔,有的愁眉不展,有的眼神里带着怀疑和好奇。

我没用华丽的ppt,就拿着话筒,像拉家常一样,讲了SUdU这三年的“过山车”经历:从巅峰跌入谷底的绝望,断腕求生的艰难,直播试错的狼狈,数据驱动的摸索,周年庆的喜悦…… 没有夸大成功,更多的是剖析教训:供应链如何跟不上直播节奏的痛,话术如何从生硬到自然的转变,以及面对危机时坦诚沟通的重要性。

我讲完,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响起了挺热烈的掌声。茶歇时,一下子围上来好多人。有以前隔壁档口的王老板,拉着我的手说:“老汪,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们厂子现在库存压得喘不过气,你这直播是怎么清库存的?” 也有大企业的市场总监,来问数据中台怎么搭。我们团队的几个人,也被围住问各种细节。

那一刻,我感觉到,SUdU这个名字,在圈子里有了新的分量。我们不再是那个“快不行了”的倒霉蛋,而是成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样本。这种行业影响力的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比投多少广告都管用。

通过这次分享,我也收获巨大。和其他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我们在供应链柔性、内容精细化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为下一阶段的进化,指明了方向。

这段经历,让我想明白几个理儿:

资本是工具,不是救世主。在企业顺境时,资本是锦上添花;在企业模式未稳时,资本可能成为催命符。老板要对公司发展阶段有清醒认知,敢于对“热钱”说不。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把经验系统化地讲给别人听,是最高效的自我复盘。开放的生态比封闭的壁垒更有生命力。在赋能行业的过程中,也能倒逼自身成长。

品牌价值 = 用户信任 行业声誉。资本关注和行业认可,是品牌价值的“温度计”。但核心温度,永远来自于你对用户和产品的那份初心。

资本关注与行业交流,是SUdU成长路上的“成人礼”。它意味着我们不再只是埋头自救的“幸存者”,而是开始具备外部视角、行业视野的“参与者”。这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拥有开放心态。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