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楚汉争霸演义 > 第4章 刘邦斩蛇起义,沛县聚众称沛公

秦二世元年的暮夏,沛县城外的泗水河畔早已褪尽了春日的葱茏生机。岸边的杨柳叶片枯疏发黄,边缘卷着焦边,在燥热的南风里有气无力地摇曳,每一次摆动都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暑气如同从地底下蒸腾而出的热浪,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将整个沛县笼罩其中,空气里弥漫着尘土与禾苗枯焦的气息,却又隐隐透着几分山雨欲来的萧瑟——秦廷的苛政早已让百姓喘不过气,街头巷尾尽是低低的怨叹。河畔那间挂着“醉仙楼”褪色幌子的酒肆里,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八仙桌旁坐满了食客,划拳声、谈笑声、酒碗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得几乎要掀翻屋顶。靠窗边的一张桌前,一个身着半旧粗布短褐的中年汉子正敞着衣襟,露出结实的胸膛,古铜色的皮肤上沁着细密的汗珠。他面容略带几分慵懒,眼角眉梢却藏着一股不羁的豪气,正与几名公差高声划拳饮酒。“五魁首啊——”“八匹马呀——”他的声量洪亮如钟,一句喊出,震得窗棂嗡嗡发颤,硬生生压过了窗外泗水潺潺的流淌声与远处田埂上的蝉鸣。这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沛县丰邑大名鼎鼎的刘邦,字季。虽出身农家,家中几亩薄田却从未见他用心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他看来实在是束缚天性的樊笼。整日里,他不是在酒肆酣饮,与三教九流纵谈天下事,便是在街巷间结交豪杰,见着乡邻被恶吏欺辱,便会捋起袖子上前打抱不平。这般“游手好闲”的模样,气得老父刘太公时常拄着拐杖追着他骂:“你这竖子,整日里不务正业,连你二哥一半勤勉都没有!日后定是个无家无业的穷光蛋!”可刘邦对此浑不在意,往往笑着躲开,酒酣耳热时还会拍着胸脯对老父笑道:“太公放心,日后我定让您住上大宅院,享尽荣华富贵!”也正是凭着那股豪爽豁达、重情重义的性子,他与沛县官吏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即便身份有别,却也不分彼此。

彼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一手簪花小楷写得炉火纯青,掌管着全县的文书户籍、赋税徭役,桩桩件件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县令面前最得力的红人,郡里的官员来巡查,也常常对他赞不绝口。曹参为狱掾,执掌牢狱之事,为人刚正不阿,断案公正,犯人及家属对他多有敬畏;可遇到老弱妇孺蒙冤,他又会暗中变通,设法为其洗冤,故而在百姓中声望极高。夏侯婴则是县衙的车夫,驾车技艺堪称沛县一绝,无论多么崎岖泥泞的山路,他都能驾着马车平稳前行,从未出过差错;且他为人忠厚仗义,同僚有难必伸手相助,深得众人信任。这三人皆是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却都对刘邦敬重有加,最看重的便是他的识人眼光与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侠义心肠。早年间,夏侯婴驾车送县令下乡巡查,途中不慎撞伤一名过路的老农,按秦律当处以黥面髡首的重刑,还会被投入大牢服苦役。刘邦彼时刚任泗水亭长不久,官职低微得如同草芥,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便放下手头事务,四处奔走疏通。他先是揣着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了些米面油盐,亲自登门拜访被撞老农的家属,跪在地上连连致歉,好言劝慰,承诺承担所有医药费;随后又多次找到县令,摆事实讲道理,说夏侯婴并非故意伤人,且平日为县衙操劳,劳苦功高,恳请县令从轻发落。一番折腾下来,刘邦几乎耗尽了多年的积蓄,还因“越权干预狱事”被郡里的官员斥责,差点丢掉亭长之职,最终才帮夏侯婴脱了罪。还有一次,萧何清点户籍时,因一时疏忽漏记了丰邑一户乡绅家新出生的婴儿,被郡里的巡查官查出,当即被斥责办事不力,面临革职查办的责罚。又是刘邦出面,连夜赶往丰邑,联络了当地的几位乡绅,一同带着户籍册前往郡府,为萧何作证,说漏记是因乡绅家婴儿出生仓促,尚未来得及上报,并非萧何失职。经过反复辩解,才帮萧何化解了这场危机。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不少:曹参因顶撞县令被责罚,是刘邦出面调解;县衙的小吏家中有难,是刘邦带头募捐。久而久之,沛县上下,无论是县衙官吏还是市井豪杰、乡野村民,都对刘邦多有敬重,隐隐将他视作本地的领头人物,遇事总愿找他商议决断。

这年七月,一道盖着咸阳宫鲜红御玺的诏书,由一名骑着快马的秦吏护送着,加急传到了沛县县衙。文书用朱砂书写的字迹冰冷生硬,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征发沛县民夫五百人,即刻前往骊山,为始皇帝修造皇陵,逾期不到者,以抗旨论处,诛三族!”县令捧着诏书,双手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深知“诛三族”的分量,那是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要一同遭殃的重罪,哪里敢有丝毫怠慢。他当即召集所有吏员,在县衙大堂点选民夫,所选之人皆是十五至五十岁的青壮年,无论家中是否有卧病在床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孩童,只要身材结实,便被强行登记在册。一时间,县衙外哭声一片,妻离子散的惨状令人不忍卒睹。随后,县令又想到刘邦为人有威望,且熟悉本地情况,能镇住这些民夫,便召来刘邦,任命他为泗水亭长,负责押送这支五百人的队伍前往骊山。刘邦接过那份沉甸甸的任命状时,心中“咯噔”一下,像被重锤砸了一记——他早从往来的商旅口中听闻,前往骊山的民夫皆是九死一生。那里的监工都是些心狠手辣的屠夫,手持浸过油的铁鞭日夜监工,民夫们稍有迟缓,铁鞭便会劈头盖脸落下,打得人皮开肉绽;饿了只能啃几口干硬的杂粮饼,渴了便喝路边浑浊的脏水;许多人累得吐血而亡,尸体连裹尸布都没有,转眼就被拖到乱葬岗掩埋,野狗在那里日夜撕咬,场面惨不忍睹,十个人里能活下来一个便是万幸。可秦律严苛如铁,抗旨便是死罪,还会连累全家老小,刘邦虽心中万般不愿,却也只能硬着头皮领命。临行前夜,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特意在泗水河畔的渡口摆下一桌践行酒,为他送行。樊哙是刘邦的连襟,生得膀大腰圆,身高八尺有余,满脸虬髯如同钢针,时任沛县屠户,一手杀猪宰羊的手艺无人能及,性情更是剽悍豪爽。席间,他端起满满一碗烈酒,咕咚咕咚几口便饮下,酒液顺着嘴角流到虬髯上,他一把抹掉,拍着胸脯大声道:“季兄此去多加小心!骊山那边若是有不长眼的监工欺负你,或是苛待民夫,只管派人快马传信回来,我樊哙立马召集屠户们和乡邻豪杰,抄起家伙就去救你!哪怕是闯刀山火海,我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