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60章 创建山地军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第60章 创建山地军

作者:文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17

“通知文武百官,随朕出城,亲迎忠贞侯。”朱由榔立即令随侍太监通知百官。

“对了,再挑一栋距离王府行在最近的宅子,再在宫中遴选几个宫女送去,另外传太医院准备好为忠贞侯诊治…”

“皇爷放心,奴婢省的。”随侍太监李国泰明白皇帝的意思。

随后离开圜殿派手下太监前去安排。

而朱由榔则返回寝殿更换盛装。

半个时辰后,朱由榔率领文武百官站在桂林城门外。

锦衣卫已经安排好仪仗规格。

桂林朝廷行在所有官员,尽皆翘首以盼。

在场所有官吏,包括桂林百姓,不一定见过这位巾帼英雄,但绝对听过她的名声。

朱由榔心中尤其激动。

穿越前,只能在故纸堆中的字里行间,以及网络上了解这位巾帼英雄。

如今即将亲眼见到,心中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

这位女将军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后世文人对她赞颂有加。

秦良玉出身四川忠州文人世家,自幼受父亲熏陶,不仅通晓经史,更有“饶胆智、善骑射、熟韬略、工词翰”的美誉。

其父曾感叹:“汝虽女子,亦能如妇好、花木兰乎?”

后来嫁与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

马千乘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麾下的“白杆兵”闻名遐迩。

秦良玉与丈夫共同练兵,将白杆兵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战力极强的特种山地部队。

万历年间,秦良玉跟随丈夫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率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丈夫一起率先击败偷袭的叛军,接连攻破多个营寨,南川路战功第一。

万历末年,马千乘被太监陷害死于狱中。

秦良玉代领夫职,继任石柱宣抚使。她率领白杆兵远赴辽东抗击后金,参与了沈阳、山海关等战役,白杆兵悍不畏死,令清军胆寒。

天启年,后金包围沈阳,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作战,秦邦屏战死。

秦良玉率三千精兵奔赴榆关,朝廷加其二品官服,封诰命夫人。

同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部将樊龙在重庆叛乱,秦良玉斩杀来使,发兵平叛,先后收复新都、重庆等地,因功被封为都督佥事,担任总兵官。

崇祯年,后金军队进攻永平四城,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她,并赋诗四首加以表彰。

从万历年后,秦良玉代领石柱宣慰使之职,率领兄弟、侄子和儿子等人多次出征,为明朝抗击后金,平定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兄弟、儿子、儿媳等多位亲人为国捐躯。崇祯三年,她的哥哥秦邦屏战死于辽东,她亲自赴京领回兄长的抚恤金,继续为国征战。

张献忠占据四川后,多次想招降她,均被严词拒绝。

她据守石柱,保境安民,使得石柱成为乱世中一方难得的净土。

崇祯帝自缢后,她先后接受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的封爵,如今更是接到自己的诏书,跋山涉水,亲自带领家人部下从四川赶来桂林。

如今的四川既有农民军,又有清军,还有流寇,这位忠贞不二的女将军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过来。

朱由榔能够想象得到这其中的艰辛。

想到此处,朱由榔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如此乱世之下,相较这位忠贞侯,钱谦益、洪承畴等人愈发显得丑陋。

他们不配用来和这位忠贞侯做比较。

半个多时辰后,远处官道尽头,烟尘微起,一队人马缓缓行来。

没有旌旗招展的盛况,只有风尘仆仆的艰辛。

为首者,正是一身褪色战袍,胯下白马亦见清瘦的秦良玉。

她银发苍苍,面容疲惫却透露着坚毅。

她的身旁,跟着一个同样满面尘灰却眼神明亮的少年,正是其孙马万年。

他们身后,是不到百人的队伍。

这些白杆兵精锐,甲胄残破,兵刃上甚至可见搏杀后的痕迹,但行列依旧整齐,步伐沉稳。

朱由榔不待车驾停稳,便快步迎上。

秦良玉见此,迅速翻身下马,动作虽略显僵硬,却依旧带着军人的干脆。

她正要依照礼仪下拜,朱由榔已抢先一步,双手紧紧托住她的手臂。

“老将军!万不可行此大礼!”朱由榔的声音此刻有些颤抖。

“朕……朕是盼援军,却何德何能,竟劳动老将军亲身涉险至此!这一路……”

目光扫过秦良玉身后那些伤痕累累的将士,尤其是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喉头哽咽,一时难以成言。

后方几位历经天启、崇祯、弘光和隆武几朝的老臣,此时已经泣不成声。

“陛下的诏书,言及欲建山地新军,以固广西根本。此乃中兴之基,老身岂能仅派部属,置身事外?”

她微微侧身,引见身旁少年,“孙儿万年,快来拜见陛下。”

秦良玉的声音沉稳,但却带着一丝疲惫。

少年马万年上前,单膝跪地,声音清越:“末将马万年,叩见陛下!”

“快起!”朱由榔扶起少年。

看着他与秦良玉相似的眉宇,再想到他父亲、祖辈皆为国战死,心中更是酸楚与敬意交织。

“马家、秦家,满门忠烈,江山铭记。”

随侍太监李国泰早已准备好车驾,一众文武官员纷纷上前见礼。

言语之间尽皆都是对这位忠贞侯的敬意。

众人随后返回城内,朱由榔先让太医为忠贞侯诊脉检查,今日暂且休息。

秦良玉以及亲人部众,一应生活用度尽皆由内帑拨付。

次日一早承运殿大朝会开始前。

朱由榔下旨允许秦良玉入朝觐见时,无需行三跪九叩大礼,仅行拱手礼。

在朝堂议事时,特意为她设置座,考虑到她七十多岁的高龄,允许乘坐肩舆入宫,无需步行。

而朱由榔则借着秦良玉不远千里从四川赶来桂林,在大朝会上借势立威提振士气,压制朝中悲观和动摇的情绪。

朱由榔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下方一众臣子朗声道。

“诸位臣工,昨日,忠贞侯秦老将军,抵桂。”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忠贞侯秦良玉身上。

“朕知道,朝野上下人心浮动。有人言,清军势大,我朝偏安一隅,前途未卜。有人心,仍在观望,在权衡。”

“但昨日,朕看到了答案。”

“秦老将军,年逾古稀,自川中石柱,穿越千里险阻,敌酋环伺,抵达桂林。她来,不是为高官厚禄,不是为苟全性命。她来,是为我大明江山,为抗清大业。”

“老将军给朕,也给诸位,带来了三样东西。”

说到此处,朱由榔微微停顿,大殿内一众臣子,尤其是瞿式耜、严起恒、焦琏等臣子目光灼灼。

忠贞侯秦良玉来到桂林,这无疑是一次对朝廷,对军队和百姓,士气极大的提升。

“其一,是忠诚!马家满门忠烈,百死未悔。此心此志,可昭日月。这告诉我等,大明气数未尽,天下仍有忠义之士,愿为之效死!”

“其二,是经验。白杆兵纵横西南数十载,尤擅山地之战。而广西,便是山峦之国。老将军此来,将为我朝操练新军,打造一支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战斗、取胜的山地劲旅。此乃固本之策,生存之道。”

“其三,是决心!”

朱由榔的目光再次扫遍全场。

“一位七旬老人都未曾放弃,我等又有何颜面言退?她的到来,便是告诉朕,也告诉在座每一位,唯有战,方可求生;唯有坚持,方有希望!”

朱由榔说完,殿内重臣高声道:“陛下圣明!”

朝会结束之后。

朱由榔和秦良玉来到圜殿。

“老将军,此处没有外人,朕便不说虚言了。老将军以古稀之龄,穿越千里险阻而来,朕心……甚是感佩,亦深感责任重大。”

秦良玉微微欠身:“陛下言重了。老身此来,只为尽忠,为大明留存一线生机。”

“正是为了这一线生机。老将军请看,广西地瘠民贫,朝廷所能依仗的兵力、钱粮,皆远逊于北虏。朕今日在朝堂所言,是安定人心之策。但关起门来,朕想听老将军一句实在话——以此地形势,这山地新军,究竟能否练成?又能练到何种地步?”

秦良玉思索片刻片刻后答道:“陛下,广西之山,险峻过于川中,民风亦甚为彪悍。此乃练兵的绝佳根基。”

“然而,练兵之要,首在选锋,次在粮饷,三在时日。”

“山地军,需从土司狼兵及山民中另募敢死之士。若有充足钱粮,精选三千人,假以半年,可成一支善走、善守、善袭扰之师,足以倚托山势,固守一方。”

朱由榔点点头。

“半年……朕明白了。粮饷之事,朕会亲自督办,从内帑挤,从各府调,必不使新军有断炊之虞。”

“但正因如此,朕有一事,必须与老将军约定。”

“陛下请讲。”

朱由榔郑重说道:“老将军是国之柱石,万金之躯。朕要你运筹帷幄,传授战法,指点方略,但万不可再如往日般,事事亲力亲为,冲锋于阵前。”

“遴选士卒、日常操练之事,尽可交由令孙与白杆兵老卒去办。老将军你,必须为朕,也为这大明,保重身体。这并非私情,而是国事。”

秦良玉感受到朱由榔话语中的真诚,沉默片刻道:“陛下体恤,老身感念。只是……”

“没有只是。老将军,马家血脉,还有每一位白杆老兵,都是未来新军的种子,损耗不起,尤其是老将军。朕不希望看到,因一时操劳,折损了擎天之柱。老将军坐镇于此,便是军心,便是士气。这,是朕的旨意。”

秦良玉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有太祖之风的皇帝,终于深深一揖。

“陛下思虑周全,老身遵旨。定当竭尽残年余力,为陛下,为大明,练出这支能战之兵。”

听到秦良玉的回答,朱由榔松了口气,毕竟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高龄。

当天一封旨意传到朝廷各部以及桂林卫和京营军中。

即日起,设立桂林山地新军督练衙门,由忠贞侯秦良玉全权负责新军编练事宜。

一应人员选拔、器械打造、钱粮调配,所属各部、地方官府,必须全力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违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兵部、户部,即刻会同秦良玉,厘定新军操典、核定粮饷。

要以最快速度,从广西本地土司、民壮中,遴选三千敢战、耐苦之勇士,交由白杆兵骨干进行操练。

同时命令京营和桂林卫各各级将领,汲取新军战法,因地制宜,强化守备。

圜殿内,秦良玉离开后,朱由榔轻叹一声。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训练两个卫所的山地精锐,并且装备最先进的火器,将这支山地军,打造成一支全能的特种部队。

可惜,钱粮不够。

“陈邦傅必须快点处理!”朱由榔眼神冷冽。

陈邦傅一天不处理,香火劝捐,包括盐铁司、商税和田亩清丈一天便不能顺利施行。

另一边,内阁大学士王化澄率领锦衣卫卫队抵达灌阳县。

等陈邦傅部下顾奕抵达。

双方第一次碰面,顾奕很懂礼数,当即以下官晚辈身份拜见大学士王化澄。

“下官顾奕,见过阁老。”

王化澄笑着点点头。

“不错,不错。”王化澄没来由的两个不错,令顾奕一时间很是疑惑。

他不记得自己或是自己长辈与这位大学士有什么交集。

“诸位,今日我等奉旨办差,首重一个公字。依老夫愚见,这衙门新立,当先定下议事章程,譬如几日一会,文牍如何流转,事项如何动议、附议、表决…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王化澄慢条斯理说道。

顾奕心中冷笑一声,这位朝廷的内阁阁臣,大学士,行事风格还真是不疾不徐。

不过这也正好随了他们拖延时间的意思,最好能一直拖下去,等待时局变动。

“阁老,老成谋国,所言极是。”

王化澄余光扫过坐在下方的顾奕一眼,心中冷笑。

恐怕他们还以为朝廷又要向他们低头。

这群军阀与墙头草一般,见风使舵,左右摇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