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92章 五军都督府改制,朝堂一片反对

辰时整,承运殿内外。

锦衣卫力士持戟肃立,司礼监太监执拂尘分列丹陛两侧。

当景阳钟敲响,文武百官按品秩鱼贯入殿,分列左右。

在庄严肃穆的“陛下升殿“唱喏声中,朱由榔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缓步登上御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朱由榔抬手虚扶:“众卿平身。”

“浔梧大捷,将士用命,今日当议封赏。“

内阁次辅、兵部尚书吕大器手持笏板出列躬身道:“启奏陛下,经兵部职方司会同都察院御史核实,浔梧之役战功如下:

“平粤伯焦琏部斩敌三千三百级,俘获陈逆邦傅,收复浔州、梧州二城,缴获红衣大炮八门、虎蹲炮三十四门、战船四十二艘。“

“都督同知卢鼎部设伏大藤峡,全歼姚登春部两千人,缴获梧州军旗仗甲胄无算,浔州之战负责侧翼进攻有功。“

“石柱宣慰使马万年部血战夺门,攻克浔州西门,所部伤亡三成仍死战不退。“

“以上战功经兵部职方司、都察院御史确认,与各营塘报相符。“

首辅翟式耜持笏奏道:

“既经核验,臣等议,平粤伯焦琏当授特进光禄大夫,赐平虏将军印,加总督两广军务兼督湖广南路兵马。“

兵部尚书吕大器接着说:

“卢鼎当晋右都督,实授浔梧镇守总兵官,加都督两广水陆官军,授征夷将军印。“

“马万年宜加都督佥事,授镇朔将军。其部白杆兵伤亡惨重,当优加抚恤。“

“赏银宜按制:焦琏三千两,卢鼎两千两,马万年一千五百两。另可赐焦琏旌功府,以彰其功。“

朱由榔听完禀报,颔首道:

“赏功罚过,乃激励将士之本。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参战将士另赏饷银三月,全军犒赏酒肉三日,一应所需,皆由朕内帑拨付。另赐焦琏御马三匹,卢鼎、马万年各赐甲胄一副。“

说罢他看向一众臣子:“待收复失地,朕不吝公侯之赏!“

这番安排既彰显天恩,又留有余地,众臣皆称圣明。

待封赏议定,朱由榔话锋一转:“今日第二事,为整饬武备,朕决意重振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同参机务。且由朕亲任大都督。“

朱由榔话音落下,整个大殿一片死寂。

朝堂中不少臣子心中一凛。

大明中后期以来,“以文驭武”已成为基本国策。

战时由文官督师、巡抚担任最高指挥官,武将受其节制。

调兵权在中央归于兵部,在地方归于巡抚、总督。

且武将的升迁、考评,很大程度上由兵部和文官督抚决定。

朱由榔在朝会上公然提出自己亲自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将五军都督府拔高到与内阁齐平的位置,直接凌驾于六部之上,这样的改革,彻底颠覆了以文御武这一格局。

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平级,意味着兵部权力被架空,督师、巡抚的军事指挥权被收回。

文官集团丧失了驾驭武将的最重要工具。

此后,所有军事决策将在五军都督府体系内完成,文官除了提供粮饷,再也无法对军事行动指手画脚。

他们在国家最核心的战争事务上被边缘化了。

文官集团对武将的警惕和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

“陛下三思!天子亲掌都督府,置兵部于何地?置祖制于何地!此例一开,恐酿成武夫跋扈之祸啊!“

“陛下!万万不可!五军府若与内阁并列,则兵部形同虚设,督师威权尽失。臣恐唐季藩镇之祸复见于今日啊!“

“臣附议,此例一开,恐重演唐季藩镇之祸啊!”

“臣附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尽皆反对之声。

朱由榔一个个看去,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鸿胪寺、礼部、吏部,以及兵部官员。

不过目前在朝堂内反对的也不过五品及以下文官。

而六部尚书和侍郎等一众堂官,目前还无人站出来反对。

尤其兵部尚书吕大器,因是内阁次辅,此前在圜殿内已经明白皇帝抬升五军都督府的决心。

内阁众人心中明白,五军都督府的改革实际上对如今的局势大有好处。

“诸位大人此言谬矣!”

一个清朗的声音打断众人。众人望去,是内阁阁员户部尚书严起恒。

他手持笏板从容出列:“当年成祖五征漠北,正统天子御驾亲征,皆是天子掌兵。如今国势危如累卵,陛下亲任大都督,正是要重振太祖、成祖时天子掌兵的雄风!”

礼科给事中丁时魁须发皆张:“严大人!您这是在蛊惑圣心!陛下万金之躯...”

“此言差矣!如今清军压境,正当重用良将。若拘泥祖制,难道要等清军兵临城下再谈改制?”

“万历四十七年,杨镐以文臣督师辽东,分进合击之策看似堂堂正正,实则此人不知地理、不察敌情,导致萨尔浒十一万大军全军覆没,开原、铁岭相继失守,辽东局势自此不可收拾——这就是文臣统兵之祸!”

下方一众反对的官员正要反驳。

“启元年,袁应泰继任辽东经略,收降数万蒙古饥民,置于沈阳、辽阳城中,但处置失当。结果满洲来攻,降民作乱,两座重镇旬日即陷,辽河以东尽失——这又是文臣不知兵之过!”

严起恒突然提高声量,步步紧逼,字字铿锵。

“再说近的,崇祯十四年,督师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看似天罗地网,实则兵力分散。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奇袭襄阳,襄王遇害,围剿之策功亏一篑。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

此时,一直沉默的内阁首辅瞿式耜也出列声援:

“张侍郎所言极是。便说眼前,若不是陛下放手让焦琏临机决断,桂林早已不保。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瞿式耜向御座深深一揖:

“陛下,非是文臣无用,而是军事专才必须专用。让文人执掌兵戈,犹如驱使翰林上阵杀敌,其谬甚矣!

如今国势危如累卵,若再拘泥‘以文驭武’的虚文,难道要等到岭南尽失,我等都要学陆秀夫负帝蹈海吗?”

此言一出,朝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但随即又开始议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