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117章 孙可望使团抵桂

云南昆明大帅府,大堂之上,孙可望身着蟒袍,高踞主位,虽无秦王之名,已有秦王之实权威仪。

其下,文臣任僎、方于宣,武将王尚礼肃立听命。

这三人,可谓孙可望麾下文武班底的核心人物,派他们出使,足见其对此次谈判的重视。

而杨畏知则作为特殊成员,站在稍靠后的位置,面色平静,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

“诸位。”孙可望声音洪亮,“郑逢元带来的那份盟书,不过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好处,要靠你们去桂林,从那位年轻皇帝和他的朝廷嘴里,给本帅掏出来!”

他目光首先落在任僎和方于宣身上:

“任先生、方先生, 你二人乃本帅之智囊,此番谈判,以你二人为主。

朝廷那些阁老,惯会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你们就给本帅狠狠地驳!务必将请封和移跸的道理,说得明白,让他们无可辩驳!”

接着,他看向勇武的王尚礼:

“王将军! 你精选一千甲士作为仪仗,要盔明甲亮,气势十足!给本帅摆出我云南儿郎的威风来!

让桂林城头那些守军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必要时,你知道该怎么做。”

孙可望的话语中带着隐隐的威胁。

最后,他的目光才落到杨畏知身上,语气稍微缓和,却依旧带着命令的意味:

“杨先生, 你曾是明臣,熟悉朝廷礼数,与瞿式耜等人也算旧识。此次你随团前往,不必在谈判桌上与朝廷争锋。”

他特意顿了顿,“你的任务,是缓和气氛。

当任、方二位先生与朝廷争执不下时,由你出面转圜,示之以弱,要让他们明白,我等的确是‘迫于形势’、‘为大业计’。明白吗?”

这番话,是将杨畏知定位为一个“润滑剂”和“伪装者”。

利用其清誉和旧臣身份,来软化朝廷的抵触情绪,为真正的谈判目标打掩护。

杨畏知心中苦涩,他深知此行的真正目的乃是胁迫君上,大逆不道。

但身不由己,只得微微躬身,声音平稳无波:“畏知明白,定当尽力……周旋。”

孙可望对杨畏知的态度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种“被迫效忠”却又不得不从的效果,这更能让朝廷产生错觉。

“此去桂林,尔等需谨记两大核心!”孙可望伸出两根手指,语气斩钉截铁:

“其一,请封秦王!”

他重重说道。

“什么国公?那是沐天波玩剩下的!本帅坐拥云南,带甲数十万,非秦王之尊,不足以号令西南,震慑清虏!

告诉陛下,这是为了抗清大局,为了他朱家的江山!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野心:

“礼部那些老古董若敢拿‘祖制’、‘异姓不王’来搪塞,就让方于宣好好跟他们辩一辩!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其二,请皇帝和朝廷移跸云南!”

孙可望图穷匕见,声音带着一丝灼热。

“桂林那地方,巴掌大小,直面清军兵锋,岂是天子久居之地?

我云南,表里山河,物产丰饶,才是真正的帝王基业!你们要以护卫圣驾、稳固根本为由,务必说服朝廷迁来昆明!”

“此行,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示之以威,诱之以利!”

孙可望吩咐道,随即一挥手,亲卫抬上数个沉甸甸的箱子。

箱盖开启,珠光宝气,里面是成箱的金银、翡翠原石、普洱茶膏等。

“这些,是带给朝廷诸公的‘心意’。”

孙可望嘴角露出讥讽,“皇帝要面子,那些大臣总要里子吧?该打点的,不要吝啬!”

任僎、方于宣自信领命,王尚礼摩拳擦掌。

杨畏知则默默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盘算。

使团次日启程,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数日后,孙可望遣使团前来桂林的消息传至行在。

尽管朝堂上下对孙可望的跋扈心知肚明,但表面功夫依旧做得十足。

礼部依制,由一位侍郎率领属官,在桂林城外迎候。

仪仗、旌旗齐备,既不显过分热络,也绝无怠慢之处。

当任僎、方于宣、杨畏知三位文臣乘轿,王尚礼顶盔贯甲率一千精锐甲士护卫,浩浩荡荡抵达时。

礼部侍郎上前,拱手为礼:“诸位使者远来辛苦,陛下特命本官在此迎候,馆驿已备好,请随我等入城。”

任僎作为正使,掀开轿帘,微微颔首,态度不卑不亢:“有劳侍郎大人。”

他目光扫过桂林城防,见军容严整,秩序井然,心中暗自警惕,这与他们预想中朝廷窘迫的景象颇有出入。

王尚礼骑在马上,看着桂林城头林立的旗帜和守军,鼻子里微不可察地哼了一声,但并未多言。

杨畏知则默默观察着一切,尤其是礼部官员的神情举止。

使团被安置在专门接待外使的国宾馆,条件优渥。

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馆驿内外明里暗里的守卫增加了不少,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监视。

翌日大朝,钟鼓齐鸣。

在百官注视下,任僎、方于宣、杨畏知三人手持笏板,王尚礼跟随,步入大殿。

“臣等,奉大帅孙可望之命,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任僎作为代表,声音清朗,礼仪一丝不苟。

朱由榔端坐御座,平静道:

“平身。孙卿派尔等前来,所为何事?”

任僎起身,先是代表孙可望表达了对皇帝册封的“感激”和对朝廷的“忠心”,随后话锋一转,开始为真正的目的铺垫:

“陛下,孙国公接旨以来,夙夜忧叹,深感责任重大。

云南地处边陲,夷汉杂处,土司林立,非德高望重、爵位极隆者,实难震慑宵小,总揽全局。

孙国公每每思及,唯恐有负圣恩,难当重任啊!”

方于宣适时补充,言辞更为犀利:

“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昔年郭子义再造大唐,功高盖世,亦受封汾阳王。

今孙国公拥戴朝廷,坐镇西南,若无名实相符之爵位,何以号令群雄,共御外侮?”

他直接引经据典,试图打破“异姓不王”的祖制约束。

这时,杨畏知上前一步,语气显得温和许多,扮演起“缓和”的角色:

“陛下,任、方二位先生所言,虽言辞急切,然确是出于对大局的考量。

孙国公一片赤诚,天地可鉴,其所请……亦是为朝廷威望、抗清大势着想,还望陛下圣裁。”

王尚礼则挺直身躯,声如洪钟:

“末将愿以性命担保,云南数十万将士,皆心向陛下,唯孙国公马首是瞻!

若得陛下恩准,必能凝聚全力,为陛下扫清寰宇!”

这话听着是表忠心,实则暗含威胁,云南的军队,只听孙可望的。

朱由榔静静听完,脸上无喜无怒,只是淡淡道:

“孙卿之忧,朕知道了。尔等所言,朕会与阁部诸臣细细商议。使团远来辛苦,且先回馆驿歇息,等候召见。”

第一次朝会觐见,便在这样一种表面客气、内里交锋的氛围中结束。

核心问题被提出,但皇帝并未当场表态,一切留待后续的私下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