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115章 谈判,孙可望之野心

孙可望率先发难,很是强势:

“郑大人,既言联合,首要在于名正言顺。

我孙可望率数十万将士归附朝廷,若无足以服众之爵位,恐难以号令三军,安定地方。”

他直接抛出了核心诉求。

“陛下若能赐封‘秦王’,总揽云贵川楚军务,便宜行事,则西南半壁,尽为大明疆土,我等亦甘为陛下驱策!”

“秦王”二字一出,震动大堂。

这不仅是极高的王爵,更隐含着效仿历史上那些权倾朝野、甚至裂土封王的“秦王”之意。

就连孙可望麾下一些将领都暗自吸气。

这可是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嫡次子朱樉的封号,寓意非凡,更是祖制严禁异姓封王的绝对红线!

郑逢元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沉稳回应:“孙将军劳苦功高,陛下岂会吝啬封赏?然,‘秦王’之位干系重大,乃国朝祖制……事关国体,需慎重考量。

依本官之见,不若先由陛下明旨,加封将军为‘国公’,仍总理云贵兵马,待他日立下不世之功,晋封王爵,水到渠成,天下亦无不钦服。”

郑逢元特意家中“祖制”二字,意思不言而喻。

且不说皇帝是否会答应,单单此时在朝会上,恐怕满朝文武尽皆反对!

这是朝廷的底线试探,试图以“国公”之位先行稳住孙可望,保留将来制衡的余地。

孙可望脸色一沉,尚未开口,其麾下已有将领按捺不住,高声叫道:

“我家大帅坐拥云南,带甲数十万,难道还当不起一个王爵?朝廷若无诚意,这联合不谈也罢!”

场面一时紧张。

郑逢元毫不退让,目光直视孙可望:

“将军,非是陛下吝啬。乃因‘王’号非比寻常,轻易赐予,恐惹天下非议,于将军清誉亦是有损。

陛下乃真心倚重将军,欲与将军做一番匡扶社稷的大事业,而非一时之权宜。望将军三思!”

孙可望目光闪烁,他想要王爵,但也知强逼而来的王爵意义不同。

冷哼一声,暂不在此问题上纠缠:“既如此,此事容后再议。且说第二桩,粮饷!”

“我军将士数十万,每日人吃马嚼,所费甚巨。云南地瘠民贫,难以长久支撑。朝廷既欲我等为前驱,这粮饷军械,须得按时足量拨付!”

孙可望图穷匕见,要实实在在的好处。

郑逢元心中苦笑,皇帝刚抄了广西,得银千万,但朝廷现在正在扩军,根据皇帝的意思,在广西至少扩充至五万战兵。

其中一万还是骑兵,单单这些人马所需甲胄、武器、粮饷、安家费等等,都是一笔极大量银钱。

朝廷如今哪里拿得出供养云南这数十万大军的钱粮?

他早有准备,叹道:

“将军明鉴,朝廷初定广西,百废待兴,各处皆需用度。

然陛下有旨,即便节衣缩食,亦需保障前线。

故,朝廷可每年拨付云南饷银三十万两,粮十万石,以作资助。”

这个数字,对于孙可望的胃口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他脸上顿时露出讥讽之色:

“三十万两?郑大人莫非在说笑?这点钱粮,还不够我大军一月之需!”

郑逢元不慌不忙,抛出了准备好的方案:

“将军稍安。陛下亦知此数不足,故特许将军,可在云贵两地,自行开厘金、征盐税,所获钱粮,尽数充作军资,朝廷绝不干涉。

此乃‘就地筹饷’之权,远比等待朝廷转运,更为便捷可靠。”

这是将财政权部分让渡,也是无奈之举。

孙可望闻言,神色稍霁。

这“就地筹饷”之权,正是他想要的,等于承认了他对云贵经济的垄断。

但他仍不满足:“即便如此,初期亦需朝廷大力支持!火器、铠甲、弓箭,尤其是火炮,朝廷需大量拨付!”

“火器之事,陛下已在广西全力督造。待产出富余,必优先供应云南。”

郑逢元再次画饼,同时话锋一转。

“然,打造亦需时日。陛下之意,联合之初,重在整合布防。

请将军即日遣使,赴桂林觐见,详呈云贵防务、兵力配置,以便陛下统筹全局,确定支援之多寡与先后。”

这才是最核心的冲突点!

孙可望眼神瞬间锐利如刀:

“郑大人此言何意?莫非信不过孙某?云贵军务,自有本帅统筹,何需事无巨细,上报朝廷?”

他绝不容许朝廷插手他的军队指挥和内部事务。

郑逢元寸土不让,语气也强硬起来:

“孙将军!既言联合,奉大明正朔,则云贵之兵,便是大明之兵!

陛下乃天下共主,岂有不知麾下兵马虚实、布防道理?此非信不过将军,乃是君臣大义,朝廷体统!

陛下只需知概况,以便制定方略,并非要越级指挥。

若连此基本之权皆无,联合与分裂,又有何异?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将军?”

他直接祭出了“君臣大义”和“天下舆论”两座大山。

堂下李定国闻言,微微颔首,显然认为此言在理。

刘文秀则若有所思。

孙可望脸色铁青,他深知在道义上难以反驳。

强行拒绝,就等于宣告自己并非真心归明。

强压怒火,死死盯着郑逢元:

“好!好一个君臣大义!本帅可以遣使呈报。但,云贵一切军政事务,仍由本帅‘便宜行事’!朝廷不得干涉!”

郑逢元知道这是孙可望的底线,逼得太紧恐生变数,见好就收:

“这是自然。陛下既委将军以重任,自当信之用之。‘便宜行事’之权,可写入盟书。”

孙可望敲着桌子,目光扫过墙上那幅简陋的西南舆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既然联合,这地盘就得划清楚。

云南、贵州,自然归我管辖。

此外,四川南部诸府,与我云南接壤,民风相通,也当由我节制,以便统一调度,抵御由川入滇之清虏。”

他这是在借联合之名,行扩张之实,试图将势力范围明确扩大到贵州乃至川南。

郑逢元心中冷笑,孙可望的胃口果然不小。

他沉吟片刻,谨慎回应:

“将军统筹云贵抗清军务,云南、贵州防务自当由将军主导。

然,川南之地,情况复杂,既有残明将领,亦有摇摆土司,更有清军威胁。

若骤然划归,恐令当地势力疑虑,反生变故。

不若暂维持现状,待联合稳固,再依形势,由陛下与将军共同商议进退之策,更为稳妥。”

他巧妙地将“划归”变成了“共同商议”,保留了朝廷未来在四川的话语权。

孙可望哼了一声,知道此事难以一蹴而就,但已将诉求摆上台面,为将来留下了伏笔。

“还有一事,”

孙可望继续发难。

“既然奉大明正朔,这云南各府州县官员,朝廷是否要重新派任?

若派些不知兵、不懂民的庸碌之辈来,岂不坏了抗清大局?”

这是他最核心的权力之一,绝不容朝廷染指。

郑逢元立刻表态,斩钉截铁:

“将军多虑了!陛下有明言,将军既总理云贵,则云贵境内大小文武官员,皆由将军考核、任免,报朝廷备案即可!

朝廷绝不另派官吏,干扰将军施政!”

这是不得不做出的巨大让步,以换取孙可望在名分和战略上的妥协。

放弃人事权,意味着朝廷短期内几乎无法从内部影响云南。

孙可望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满意之色。

掌握了人事任免,就等于牢牢控制住了云南的命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