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5章 暗流涌动

撰鼎记 第5章 暗流涌动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五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已是三月,北京城的护城河才渐渐化开薄冰,寒意依旧如根根细针,刺入骨髓。北风卷过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呼啸声里仿佛掺杂着来自辽东的箭鸣、蒙古草原的马蹄、西南密林的躁动,以及远海之上的暗涌。这一切,都预示着大明江山正步入一个危机四伏的多事之春。

自去岁冬月起,朝廷将发行新币的消息,便通过《大明月报》持续吹风。报纸连篇累牍,不仅剖析前明宝钞得失,详解新钞精妙防伪,更关键的是,不断释放着不容置疑的政策信号:新钞将与命脉所系的漕粮、利薮所在的盐引、日益重要的商税深度绑定。

“听闻这新钞用的是川中特制精纸,水印技术得自泰西传教士真传,等闲匠人绝难仿造。”运河边的茶棚里,南来北往的商贾们交头接耳,议论着这即将到来的变革。

“说得天花乱坠,终究是几张纸片。”仍有阅历深厚的老成者面露忧色,“届时若不能通行南北,或官府层层设卡,不予痛快认可,我等血本岂不付诸东流?”

“《月报》上白纸黑字说了,朝廷专设‘大明银行’,见票即兑白银!而且听内部风声,会先在北直隶、江南这几处财赋重地试水……”

舆论的种子已然播下,只待政策的春风。朝廷采纳了稳妥之策,并未急于全国铺开,而是择选北直隶(以京师、通州为核心)、南直隶(以南京、苏州为中心)、以及运河枢纽山东临清、商贸中心浙江杭州,这四大区域,于崇祯五年三月初一,正式发行“崇祯宝钞”。

三月初一当日,大明银行总号于北京前门大街,及南京、临清、杭州分号,同时鸣炮开业。徽商领袖吴养春亲自坐镇北京总号,十大商帮的旗帜在料峭春寒中猎猎作响。经过数月的舆论预热,三地开业现场皆是人头攒动,持银兑钞的商民排起长龙。

“轻巧!确实比携带笨重的铜钱白银方便太多!”一个从苏州来的绸缎商,将簇新的宝钞对着日光仔细验看,啧啧称奇,“瞧瞧这‘崇祯通宝’四字水印,清晰灵动,纸张手感挺括,绝非寻常作坊能做出来的!”

朝廷政令紧随而至,借助《大明月报》及官府邸报迅速传遍试行之地:今年漕粮可折三成新钞缴纳,盐引交易、市舶司课税亦开始收钞。这一系列举措,赋予了新钞最初的、也是最坚实的信用基石。月余之间,在四大试点区域往来的商船上,轻便的宝钞开始与沉重的银箱并行不悖。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始终汹涌。三月十五,试点重镇通州码头,毫无征兆地爆发了挤兑风潮。

“宝钞要变废纸啦!朝廷银库早就空了!”

“快!快去兑出白银!迟了怕是哭都来不及!”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手持新钞的人们如同潮水般涌向通州分号。方正华的急报送入宫中时,朱由检正在文华殿与阁臣议事。闻听此讯,他面色骤然一沉。

“命户部即刻拨调库平银十五万两,火速运往通州,敞开大门,足额兑付!再传朕旨意,凡持钞超过五十两要求兑银者,需登记名册,说明来源!令李若琏、曹化淳给朕严查,到底是何人在散布谣言,兴风作浪!”

与此同时,《大明月报》紧急刊发《释疑篇》,以通俗白话再次解释准备金制度,并斩钉截铁地重申三地银库皆备足兑付之银。吴养春亦联合参与试行的各大商号发布联合告示:“宝钞通行,与银同价,童叟无欺。”

在朝廷的强力干预与民间势力的配合下,数日之后,通州的挤兑风潮渐渐平息。但朱由检心如明镜,这绝非偶然事件。一场针对新金融体系的无声战争,已然拉开了序幕。

是夜,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夤夜请见,带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

“陛下,通州之事已有线索。背后是晋商旧部残余势力,勾结关外建奴细作,在北直隶、山东等地散播谣言,意图搅乱新钞试行,破坏我朝金融大计。”

朱由检从鼻子里冷哼一声:“蛀国之虫,其心可诛!还有何事?”

李若琏面色愈发凝重,再呈密报:“辽东督师袁崇焕八百里加急呈报军情。建奴酋长皇太极虽未公然僭号登基,然其仪仗、称谓已全面仿效帝制,僭越之心昭然若揭。更紧要者,建奴于大凌河围城之势愈急,情势……恐比预想更为严峻。”

“陛下,尚有滇省急报,”李若琏声音压得更低,“黔国公沐天波密奏,滇南土司沙定洲联络诸部,私铸兵器,聚集丁壮,其派出的使者……行踪诡秘,疑似与关外细作有所往来。”

朱由检猛地起身,快步走到那幅巨幅大明舆图前,手指从辽东重重划至云南,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北虏南蛮,东西勾连,这是欲将我大明置于死地而后快!”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辽东区域。李若琏适时呈上袁崇焕更为详细的战报:

“袁督师详陈,去岁至今,建奴驱役数万汉民俘卒,于大凌河城四周,夜以继日掘壕垒土,已修筑高达两丈的土台逾四十座,形如望楼,其上皆架设仿造我红夷大炮而成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射程竟不输我军利器。这些炮台与四道深壕相结合,已将大凌河围得水泄不通。按原计划,城中储备了足支一年的粮草弹药,本欲凭借坚城利炮大量消耗建奴,谁知皇太极竟用此笨拙却极有效的土攻之法,辅以迅猛提升的火力,完全隔绝了内外。”

“祖总兵已组织三次精锐突围,皆因建奴炮火过于猛烈,弹幕如雨,未能突破封锁。最后一次,我军以楯车裹湿毡,载土袋试图填平部分壕堑,逼近炮台,然建奴炮台布局刁钻,互为犄角,火力交叉覆盖,致使我军伤亡惨重,千总张宪等数员勇将皆已阵亡。目前,袁督师正筹划以小股精锐夜袭,意图破坏其炮台火药库,同时以疑兵佯动,分散建奴兵力。然督师坦言,若再无强力援军或有效奇策,大凌河城内粮草日减,士气受挫,恐难持久坚守。”

大凌河乃关宁锦防线之重要战略支点,若失,则宁锦门户洞开,山海关将直接暴露于建奴兵锋之下。这局面,与他和袁崇焕当初依托坚城、发挥火器优势、逐步消耗敌军的构想,完全背道而驰。

朱由检闭上眼,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辽东危局,已至生死关头。

几乎与此同时,自茫茫海疆传来的消息,同样令人心悸。

在泉州港那艘巍峨如山的旗舰“镇海”号上,大明水师游击将军郑芝龙,面色阴沉地审视着海图上新增加的诸多异常标记。

“大帅,”部将躬身禀报,面带困惑,“近月以来,海上盗匪活动极为蹊跷。他们似乎改了性子,专挑运粮船、军械船下手,对装载寻常商货的船只反而不甚在意。”

“而且,”另一名心腹将领补充道,“这些贼人来去如风,战术刁钻异常,对我水师几处要害巡防的规律和时间,似乎了如指掌,这不像是寻常求财的海盗,倒像……倒像是有目的的在演练封锁航道、破坏我后勤补给之术。”

郑芝龙目光锐利如鹰隼:“传令各寨,提高警戒,扩大巡哨范围。再派几条最精明的快船,往台湾热兰遮城附近水域游弋,给老子密切监视荷兰人的一举一动!老子觉得,这事背后,定有西夷的黑手在搅风搅雨!”

与此同时,登州水师基地内,巡抚孙元化也正焦头烂额。他苦心筹划、旨在支援辽东沿海东江镇各岛的补给船队,近来屡遭精准而致命的袭击。损失最为惨重的,恰恰是那些运送火炮、火药和熟练匠人的关键船只。

“此绝非寻常海寇!”孙元化对副将断言,语气沉重无比,“这是有针对性的削弱,意在断我东江臂助,困死辽东南路!立刻六百里加急,禀报皇上,海上异动频频,恐有强敌谋我海疆!”

而在浙江、福建沿海的卫所水师将领,亦陆续上报,发现有多批不明快船在重要水道、港口外围窥探测绘,其船型帆制迥异中土,行迹诡秘,完全不似寻常商盗。大明漫长的海疆线上,从辽东至南海,三股主要水上力量——依托登莱、皮岛牵制后金侧翼的东江水师;负责江浙、保障漕运海运的龙江水师;以及称雄南洋、掌控贸易航线的郑芝龙集团——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与威胁。一张巨大的、充满恶意的网,似乎正从海上悄然撒向这个内忧外患的古老帝国。

塞外,归化城。

曾经雄心勃勃,意图重振蒙古黄金家族荣光的察哈尔部大汗林丹巴图尔,如今只剩下无尽的颓唐与悔恨。空荡而寒冷的王府内,酒气熏天,昔日的荣光早已随草原上的寒风散去。

崇祯五年正月,其堂弟粆图台吉,在得到沈阳方面皇太极的暗中支持和许诺后,终于悍然发难,率亲信兵马冲入了王府。

“大汗,”粆图台吉语带讥讽,目光冰冷,“皇太极巴图鲁已是蒙古诸部公认的共主博格达汗。他许诺由我来统领察哈尔部。你,该让位了。”

林丹醉眼怒睁,挣扎着想拔出腰刀:“叛徒!长生天必降灾祸于你!”

“叛徒?”粆图台吉放声大笑,“跟着你这醉生梦死、将整个部落带入绝境的大汗,才是对长生天最大的不敬!滚吧!念在同族血脉,留你一条性命!”

当驻守兴和老城的明将贺人龙闻讯率精锐骑兵赶至时,归化城早已易主。他们只在冰冷的雪地上,寻到了林丹汗那柄标志性的镶嵌着宝石的银酒壶,以及一行仓皇西遁、消失在茫茫风雪中的零乱蹄印。

漠南蒙古最后一股能对后金形成些许战略牵制的力量,就此彻底瓦解。大明北疆,失去了一道至关重要的缓冲屏障,如今必须独力面对来自关外那个日益膨胀的军事巨兽的全部压力。

得知消息的孙传庭,望着塞外苍茫天地,唯有长叹:“察哈尔部,亡矣。自此以后,北疆烽燧,恐无宁日!”旋即,八百里加急军报飞驰送入京师。

三月二十,乾清宫东暖阁内灯火彻夜通明。朱由检紧急召见内阁、五军都督府及相关重臣,举行决定帝国命运的御前会议。

御案之上,数份染着血与火的急报,沉甸甸地压在所有人心头:东北,皇太极虽未称帝却已权势滔天,重兵铁桶般围困大凌河,明军最仰仗的火器优势似乎正在被快速追平;西南,滇南土司沙定洲勾结外敌,叛乱一触即发;东南,海疆不靖,西夷战舰虎视眈眈,海上生命线面临威胁;北方,蒙古林丹汗彻底陨落,漠南草原尽归后金势力范围。

首辅孙承宗须发皆白,面容因忧惧而更显憔悴:“陛下,当务之急,在于不惜代价解大凌河之围!皇太极虽未僭号,然其势已成,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大凌河若失,则我军心士气将遭受重挫,关宁防线危若累卵,京师震动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面带深深的忧色:“阁老所言甚是。然新钞仅在四地试行,根基远未稳固,国库依然空虚见底。若四线同时用兵,粮饷何以为继?臣冒死建议,可否集中全力先解辽围,同时对滇南叛乱派遣精兵速剿,以雷霆之势震慑诸夷,或许能争取时间?”

兵部尚书袁可立接口,提出迂回之策:“陆路援救艰难,海路或可另辟蹊径。可命登莱巡抚孙元化,尝试以水师小型快船,趁夜雾或恶劣天气绕行,向大凌河海口方向输送少量精粮火药,虽属杯水车薪,但若能送入城中,亦能极大鼓舞守军士气,表明朝廷未弃他们于不顾。同时,可谕令郑芝龙分派部分舰船北上协防,至少震慑海上宵小,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朱由检沉默地倾听着,目光在巨幅舆图与每一位大臣凝重焦虑的脸上缓缓扫过。他深知,此刻的每一步决策,都关乎国运兴衰,关乎千万生灵。

良久,他沉声开口,做出最终决断:

“传旨:

第一,命四川总兵侯良柱严阵以待,谨防流寇趁乱入川。令石柱总兵秦良玉即刻率白杆兵精锐火速入滇,协助黔国公沐天波,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沙定洲之乱,务求速战速决,震慑西南!

第二,郑芝龙既已受朝廷游击将军之职,当恪尽职守,全力肃清东南海域,保障漕运海路畅通无阻。并分遣一部精锐战船北上登莱,听候孙元化调遣,协力支援东江,从海上牵制建奴,使其不能全力攻城。

第三,九边各镇,特别是蓟镇、宣大,立即进入一级临战状态,日夜戒备,严防建奴绕道蒙古破口入塞。谕令袁崇焕,授其临机专断之权,可不待上命,根据前线情势,不惜代价,寻机解大凌河之围!无论夜袭、疑兵、乃至与敌炮台对射,一切可行之法,皆可施行,朕只要结果!

第四,大明宝钞试行之策,关乎国本,绝不动摇。北直隶、南直隶、临清、杭州四地照常推行,不得因谣言而废止。命锦衣卫、东厂继续严查造谣坏法之徒,无论涉及何人背景,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他霍然起身,走向殿外,望着黎明前最黑暗沉重的夜空,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这层层迷雾:“魑魅魍魉,皆已现形。朕便要在这重重危局之中,为大明杀出一条生路!”

就在大明朝廷竭力应对内外交攻之时,沈阳的宫殿内,后金大汗皇太极同样在运筹帷幄,志在必得。

“明朝试行新钞,无非是想续命,而这正是我大金的天赐良机。”皇太极对心腹谋士范文程道,“令潜伏关内的密探,联合那些与我们有旧谊的晋商,继续在明境散布恐慌,收买其关键官吏,务必要让崇祯的宝钞信用扫地!经济一旦崩溃,其国必乱,届时我军便可趁虚而入。”

他又转向骁勇的多尔衮:“大凌河情形如何?”

多尔衮自信回禀:“大汗,祖大寿已是釜底游鱼,插翅难飞。明军几次小股夜袭,虽给我军造成些许麻烦,损毁了几处炮台,但无碍大局。其陆路援军已被我军炮火死死钉住,城内粮草据细作报,即将耗尽,甚至已在宰食马匹,恐怕……离人相食也不远了。”

“嗯,”皇太极满意颔首,“云南方面呢?”

“大汗放心,沙定洲已准备就绪。只待明军云贵、四川兵力被其牢牢牵制,我军便可于辽东,或另择良机,给予明朝致命一击。”

而在遥远的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府内,针对大明的阴谋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

“明朝皇帝和他的将军们,此刻的精力已被北方的皇太极和西南的叛乱牢牢吸引,”公司高级商务员范·德·贝尔,用指挥棒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台湾岛,“其水师力量分散于北、中、南三处,各自为战,难以呼应。现在,正是我们增强在福尔摩沙(台湾)兵力,逐步挤压明国势力,彻底控制通往日本、马尼拉贸易航线的天赐良机!”

海风呼啸,卷起千层巨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崇祯五年的春天,大明帝国这艘古老的巨舰,正航行在风暴前夕最危险的惊涛骇浪之中。北方强虏磨刀霍霍,南方土司蠢蠢欲动,海上西夷居心叵测,内部金融变革步履维艰。

无人知晓,在紫禁城深处那间名为集策斋的宫殿内,大明皇帝朱由检正与传教士汤若望对坐长谈,案上铺开着描绘着新型战舰结构的草图,线条复杂而精密。

“汤先生,”朱由检的目光坚定而炽热,仿佛燃着不甘的火焰,“朕不仅要制造数量更多、威力超过红夷的重炮,更要设计建造出更快、更猛、更能适应远海作战的全新战舰,唯有如此,方能将来犯之敌御于国门之外。倾朕之内帑,集中天下能工巧匠,你需要多少时日,能给朕一个确切的期望?”

窗外,三月的寒风依旧料峭刺骨,卷动着残冬未能带走的枯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警示着未来的凶险,也仿佛在催促着,一场足以决定帝国命运的巨大风暴,正在急速酝酿,即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