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12章 密网不透

撰鼎记 第12章 密网不透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十年 春

冰雪消融,辽河平原的冻土在春日下变得泥泞不堪。盛京皇宫内,皇太极的脸色却比未化的寒冰更冷。跨海攻击登莱的计划,因朝鲜水师的推诿、船只的匮乏以及龙江舰队日益增强的封锁力度而一再延迟,最终胎死腹中。来自喀尔喀蒙古的信使带来了更坏的消息:罗刹人抱怨运输线路漫长且屡遭“马匪”(疑似明军利刃营化装)袭击,下一批火炮和工匠的交付时间被迫推迟。

“朱由检……他是在跟朕比拼国力,消耗朕的耐心!”皇太极一拳砸在舆图上,震得案几作响。他引以为傲的八旗铁骑,在明军坚城利炮和神出鬼没的袭扰面前,有力无处使。这种钝刀子割肉般的折磨,比一场正面决战更令人焦躁。

多尔衮沉声道:“大汗,明狗倚仗的无非是火器与城防。如今我军新炮未至,强攻辽西恐损失过大。不如……暂缓正面攻势,派小股精锐,深入明境,焚其粮秣,乱其腹地,使其首尾难顾?”

皇太极目光闪烁,最终缓缓点头:“也只能如此。着你与豪格,精选熟悉明境内情之汉军旗及蒙古轻骑,组成数支‘掠袭队’,每队千人左右,绕过锦宁防线,由辽西丘陵潜入蓟镇、永平乃至顺天府边缘!记住,不求攻城略地,只求破坏、骚扰,让其不得安宁!”

“嗻!”

与此同时 西域 叶尔羌旧都(今莎车)

李自成的心情如同西域春日多变的天气,时而晴朗,时而阴郁。连续的成功让“闯”字大旗在西域迎风招展,投靠者络绎不绝。然而,势力膨胀带来的内部纷争也日益凸显。

张献忠对李岩那套“整训”、“安抚”、“远交近攻”的策略越来越不耐烦。他麾下的队伍劫掠成性,与李岩试图建立的军纪屡有冲突。这一日,在商议下一步进军方向的军议上,张献忠终于爆发。

“闯王!咱们现在兵强马壮,还跟叶尔羌那帮丧家之犬磨蹭什么?直接打进叶尔羌城,金银财宝、女人骏马,要什么没有?李岩兄弟老是说要稳,要等,等到什么时候?罗刹人和准噶尔人送来的东西是不少,可咱们自己打下来的,才最实在!”张献忠声若洪钟,引得他麾下诸多将领纷纷附和。

老回回马守应在一旁捻着胡须,不置可否,显然也有些意动。

李自成眉头紧锁,他何尝不想速战速决?但李岩私下向他分析的局势言犹在耳:叶尔羌城城防坚固,硬攻损失必大;罗刹与准噶尔援助并非无私,需防其反噬;内部新附之众心思未定,强驱之战恐生变乱。

李岩见状,不慌不忙地开口:“八大王所言,自是豪气干云。然则,我军新得之地,人心未附,犹如沙上筑塔。强行西进,若叶尔羌坚壁清野,我军顿兵坚城之下,粮道漫长,届时罗刹、准噶尔若有异动,或东面洪承畴趁机来攻,则危矣。”

他话锋一转,看向张献忠:“八大王勇冠三军,若觉有力无处使,倒有一处,或可一试锋芒。”

“哦?军师快讲!”张献忠眼睛一亮。

“东南方向,大小帕米尔一带,山高路远,部落林立,虽地瘠民贫,却盛产良马,且是通往‘河中’(指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要道。八大王若能以精兵掠之,既可获战马补充,亦可扬我军威于西陲,更可窥探西方虚实,为我军日后是否继续西进探路,岂不一举三得?”

李岩此计,既安抚了张献忠的求战之心,又将这头猛虎暂时引向了远离核心区域和东方压力的方向,避免了他与李自成主力的直接冲突,也避免了过早与叶尔羌主力决战。

张献忠略一思索,觉得既能打仗抢东西,又能独当一面,顿时大喜:“好!就依军师!老子这就去准备,定把那帕米尔搅个天翻地覆!”

李自成见矛盾暂时化解,心中稍安,但对李岩这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在倚重之余,内心深处也悄然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此人智谋深远,能料敌于先,更能平衡内部,若用之得宜,自是臂助;若有二心……

紫禁城 文华殿

朱由检看着来自西域的密报,嘴角微扬。影卫成功地将关于准噶尔与叶尔羌暗中接触的“流言”送到了李岩耳中,并且,洪承畴“无意”间让一批质量稍好于之前的旧式火铳(但仍远逊于明军现役装备)流入了李自成控制区,接收者正是张献忠部。

“李岩此人,确有其才,看出了稳扎稳打的重要性。也不枉朕对他的器重。”朱由检对王承恩和李若琏评点道,“张献忠被引向帕米尔,短期内西域暂无大战。告诉洪承畴,可以适当放松对河西走廊某些关隘的‘疏忽’,让一些来自西域的商队,能更容易地将‘闯营’在西域如何势大、如何获取‘神秘援助’的消息,传到蒙古诸部,特别是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

“陛下是想……”李若琏若有所悟。

“让皇太极知道,他背后的‘盟友’,手脚伸得比他想的还要长。”朱由检淡淡道,“对了,东海那边,萨摩藩第二次被惩戒后,倭国方面有何反应?”

王承恩连忙回禀:“回皇爷,江户幕府再次遣使至长崎,向李有德公公郑重道歉,并严令各藩不得再与荷兰人等西夷私下往来,否则严惩不贷。李公公回报,倭人表面愈发恭顺,但暗地里,尤其是长崎港内的浪人,怨气似乎更重了。”

“怨气?那就让他们怨着吧。”朱由检毫不在意,“告诉俞咨皋和张靖海,舰队巡弋照旧。另外,让郑芝龙从南洋采购的下一批稻米,直接运往登莱,补充孙元化那里的军粮储备。辽东前线,不能有丝毫闪失。”

辽东 塔山防线外围

夜色如墨,一支约千人的清军掠袭队,在多尔衮心腹将领库勒察的率领下,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穿过明军哨卡之间的缝隙,潜入蓟镇长城以内。他们的目标,是百里外一个为前线转运粮草的中继集镇。

然而,他们刚刚深入不到三十里,在一处名为“野狐岭”的险要山道,两侧山坡上突然火把齐明,杀声震天!

“放!”

随着一声令下,改良过的明军虎蹲炮、灭虏炮射出密集的散弹,如同铁雨般泼向狭窄谷道中的清军。与此同时,装备了崇祯六式燧发铳的京营伏兵轮番齐射,铅弹在夜空中划出致命的流光。

库勒察大惊失色,明军怎会在此设伏?!他们的行踪极为隐秘!

混乱中,一面“曹”字大旗在火光照耀下赫然出现!曹变蛟亲率利刃营一部,如同鬼魅般从侧翼杀出,直扑库勒察的中军!曹变蛟马快刀疾,库勒察勉强抵挡数合,便被一刀劈于马下!

主帅身亡,清军掠袭队顿时大乱,在明军精准的火力和利刃营残酷的白刃格杀下,几乎被全歼,仅有数十骑狼狈逃回。

消息传回,皇太极默然良久,最终颓然坐下。他意识到,明军不仅正面防线坚固,就连其腹地的防御和情报网络,也已被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他派出的掠袭队,仿佛主动撞上了一张无形而致命的蛛网。

乾清宫

朱由检接到曹变蛟野狐岭捷报,并无太多意外。京营的夜不收体系和影卫的情报网,早已将清军小股部队的渗透路线摸得一清二楚。

“告诉曹变蛟,仗打得不错。但不可骄矜,皇太极不会只有这一手。”他吩咐道,随即目光再次投向西域,“李自成内部,张献忠已西去,罗刹与准噶尔的猜忌种子已种下,接下来……该让李岩这颗棋子,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告诉影卫,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春风吹拂着帝国广袤的疆域,辽东的僵持在细微处发生着倾斜,西域的暗流在李岩的谋算与朱由检的推波助澜下愈发汹涌,东海的波涛在大明舰队的阴影下暂时平息。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正在酝酿着一场决定各方命运的巨大风暴。帝国的利剑仍在鞘中嗡鸣,等待着最终出鞘,饮血的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