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轩内,窗明几净,云影天光。但见少年伏案,书页轻翻,清音琅琅,与窗外竹韵相和。
方言立于堂中,双目微闭,口中却如行云流水,将一篇古文,一字不差地背诵而出,语调平稳,毫无滞涩。
柳公端坐于上,手持书卷,看似随意聆听,实则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这小子……当真妖孽!
他前些日子给方言布置背诵功课。
听他爹方先正说。
这几日来,这小子是不务正业,整天流连工坊,一次书都没看过。
今日早上来的时候,他还对此文是一窍不通。
早上只是偷偷补习了一柱香的时间,现在居然能够背的如此流畅。
虽知其有“过目不忘”之能,但亲眼见证这堪称恐怖的学习效率,柳公依旧觉得有些不真实。
若他肯将这份心思全用在读书上……
柳公光是想想,便觉得头皮发麻,那进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算是委屈方言了。
“嗯,尚可。”待方言背完,柳公勉强压下心中激荡,面上不动声色,微微颔首,“虽略显急躁,韵味不足,但总算一字不差,算是完成了功课。”
方言闻言,立刻睁开眼,脸上瞬间堆起灿烂的笑容,眼巴巴地望着柳公:“先生,学生可是悬梁刺股、废寝忘食才勉强完成!您看那诗会……”
柳公看着方言那猴急模样,那点欣慰顿时化为哭笑不得。
你这小子骗鬼呢!还废寝忘食?还悬梁刺股?你当我没听你爹讲你在家里的情况?你当我没看见你早上偷偷补习的样子?
他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放心,老夫言出必践。”
他沉吟片刻,道:“既然要办,便不能堕了声势,辱没斯文。江陵府内,能容纳数百上千人、且配得上如此文坛盛事的园子,屈指可数。其中最合适者,莫过于李府的花园。”
“李府?”方言眼睛一亮。
“不错。”
柳公捋须点头继续说道。
“李家花园占地广阔,景致雅致,亭台楼阁、水榭回廊一应俱全,足以分隔出多个吟诗作对、品评文章的区域。”
“且李家仆役众多,打理周到,一应物事齐备,最是省心。更为重要的是……”
柳公顿了顿,看向方言,神色郑重了几分:“李老太爷乃致仕的礼部尚书,德高望重,实为江陵文坛之首。”
“此番文会,于情于理,都需向他老人家递送请帖,若能得他出面主持,更是锦上添花。”
方言小脑袋瓜飞速运转,瞬间将利弊权衡清楚。
他本来是想借柳公的威风,没想到居然扯上李家?
这要是李家帮他举办文会,那还有谁敢打他家生意的主意?
狐假虎威借到李府头上,不是更好?
先生说得极对!
李府花园,确是不二之选!
地方够大,格调够高。
关键是他还能蹭李家的势!
这广告效应,直接拉满!
他方言要办成,就赢麻了!
“先生高见!”方言的笑容如同绽开的花朵。
“学生这就去李府,一来借用园子,二来亲自给李老太爷送请帖,以示郑重!”
柳公满意地点点头,取出早已备好的亲笔信:“将此信呈与李老太爷,他自会明白。”
“得令!”方言接过信件,宝贝似的揣进怀里,行了个礼,转身就往外跑,那架势生怕柳公反悔。
看着他一溜烟消失的背影,柳公无奈摇头,嘴角却含着一丝期待的笑意。
这小子,虽惫懒,但办起正事来,倒是雷厉风行。
要是这份劲,能像他爹一样,用在读书上面就好了。
马车早已候在竹林外,王刚见方言出来,连忙迎上。
“言哥儿,回村吗?”
“不!去李府!”方言一跃上车,意气风发,“王叔,快!咱们去干票大的!”
王刚虽不明所以,但听方言语气兴奋,也立刻抖擞精神,扬鞭催马。
马车辘辘,直奔江陵城中的李府。
再次站在那气派的朱门外,方言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衫。
这次可是不同于上次,这次是名正言顺来的。当然要正正当当的走正门入李府。
他上前直接递上了柳公的拜帖。
门房接过一看,“听竹轩柳慎之”几个字映入眼帘,态度瞬间变得无比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原来是柳公高足,快请进!小的这就去通禀老太爷!”
很快,方言和王刚便被恭敬地引至客厅。
厅堂宽敞,布置清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精神抖擞的李老太爷正端坐主位,一旁坐着的,正是穿着一身鹅黄衣裙、别着马尾的李矜。
一听方言前来拜访,李矜是头发都没有来得及打理,只是简简单单的梳了一个马尾,就赶了过来。
小丫头似乎比上次见时长开了些,眉眼间少了几分刁蛮,多了些书卷气。
只是看到进来的方言时,那秀气的鼻子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眼中瞬间燃起斗志昂扬的火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