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保李万,擅使长枪,十二太保中武功最高,却不擅处理事务。
一夹马腹,战马呼啸冲出,李万觑准樊虎所在,挺枪便刺。
这一击,快若闪电,势如奔雷。
稍有疏忽,即使武功高过李万一筹的对手,也要饮恨西北。
多年来,已有登州境内的数十海寇首领头颅成为枪下亡魂。
樊虎虽惊不乱,以大刀直刺,在李万惊讶的目光下,刀尖与枪尖对撞,却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杀招未能建功,李万立即进入状态,摒弃多余的情绪,长枪一抽一带,大刀顺势旋转,樊虎只觉手中大刀要脱手而去。
樊虎所修行的刀法传承,本就不拘泥于长短刀。只是多年修行,樊虎更习惯使用短刀。
借着李万将大刀带起的力道,樊虎手一松,大刀直直向地上落去。
这一招应对,可谓完完全全卖了一个大破绽给李万。
李万眸光冷厉,机会一旦出现,就不允许溜走。手臂发力,枪头青缨逆风飘散,带着旋转的枪头直刺樊虎胸膛。
观战众人皆是惊叹不已。
不过短短三两招,已到了分生死的关键时刻。
叮——
一声脆响,却见樊虎已经脱离危险,手中大刀刀头更是奇迹般抢先抵在李万胸前的护心甲上。
李万低眉,却见一只手握在大刀刀柄前端接近刀头的位置,顿时了然。
原来,方才樊虎故意弃刀,引李万来攻。实则手臂前移,大刀变短刀,意图一举建功,却因大刀刀柄过长过重,发力受制。且樊虎在那一瞬间侧身避让枪头,致使这一刺没有发挥全部力量,被苏李万的护心甲挡下。
二人眼神凝重,却不敢轻举妄动,驱动坐骑拉开距离,准备第二次进攻。
瓦岗寨墙上,身穿锁子黄金甲、头戴雁翎盔的秦叔宝既欣慰又感叹。
“没想到小虎的武功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确实。杨林镇守登州,威压天下。十三太保辅佐左右,堪称一方俊杰。樊虎能先战败七太保,又面对三太保不落下风,已是不凡。”
徐茂公也不禁感叹。
在他看来,现在的樊虎,在单雄信麾下七十二路山寨中,也只弱于单雄信本人和王伯当,已超过尤俊达之流。
几人感叹之际,杨林也在教导义子。
“你们觉得对手这一招应对如何?”
“这一招显然有巧合的成分。”短暂的震惊之后,五太保高明肃然答道:“否则樊虎最后那一刺,就不会因发力不足而落空。”
经高明点破,四太保李祥、六太保高亮也反应过来,纷纷加入讨论如何学习这种应变之法。
杨林捋了捋胡须,赞许地看着三个义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学习,寻求破解之法,本就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应有的品质。
战场上,樊虎李万两人再次交锋。
这一次,樊虎放弃兵行险招的想法,转为稳扎稳打,全神贯注地面对李万绵密迅捷的枪法。李万亦是如此,心神全数凝聚于长枪之上。
长枪飘逸如龙,寒光似匹练,每一次挥舞,都是绝杀一击。
大刀似缓实疾,攻若水银泻地,守则坚如磐石,八风不动。
两人皆是策马冲锋,发起快攻。
待马力放缓,驻足原地,二人就拉开距离,调整方位再战。
半个时辰后,二人交锋过百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杨林还能坐得住,但太保们对李万的武功相当熟悉,早看得兴致缺缺,意兴阑珊,却不敢表露分毫。
樊虎不急,乐得拖延时间。这一战能打一天一夜,那是最好。
直到两百回合,樊虎胯下坐骑到底不如李万坐骑神骏,马力不支,樊虎顺势撤回城中。
李万也战力大损,返回军阵。
杨林不愿拖延时间,亲自带着未曾出战的三位太保,上前挑战。
城楼上,秦叔宝面色肃然,转身就走。
同样是四人出战,杨林在前,三太保在后,瓦岗一方却是四人并排而行。
三位太保虽然习惯并非常乐意跟在义父身后,眼底还是闪过羡慕的光芒。
他们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义父杨林并肩而行。
“叔宝,你来了。”
“杨林,你还敢来?不怕再败一次?”秦叔宝有恃无恐,“这次你准备好买命的代价了么?”
“哼!那你让他出来,试试老夫的囚龙棒法。”
“不用,有我就够了。”
“狂妄!!”
杨林冷喝一声,驾驭坐骑上前,持棒便打。
秦叔宝不敢大意,架起双锏格挡。
众将迅速应对,各寻对手厮杀。
程咬金抡起八卦宣花斧,与秦叔宝双战杨林。
翟让对上四太保李祥和五太保高明,三杆长枪搅作一团,直杀得寒光阵阵,
而六太保高亮,由武功大有进益的单冰冰顶上。
单冰冰一身赤红战甲,赤红披风上绣着朱雀神鸟,手持家传秘法打造的金钉枣阳槊,亦是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