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阴。
李敬意还在阳谷城收拾残局。
乔峰一行十人,已潜入泰安城,找到了等候多时的单正。
阳谷城的消息还未传至泰安,但清河知州被杀的消息,早已扩散四方,单正有所耳闻。正因如此,单正直接在泰安城外布下眼线,一有乔峰三人的消息,就将其带到住处。
正因为有知州被杀的先例,阳谷通判才胆敢将知州张明谋杀,嫁祸于人。
单正的秘密住所,乔峰和单正对坐,面前只有一壶清茶。
乔峰面色平静,不为所动。单正神情激动,似是愤怒、似是不解,还带着三分恐惧。
“乔掌门!乔帮主!!乔大侠!!!你到底想干什么?”
“行侠仗义,替人行道。仅此而已,单庄主。”
“就算你想替天行道......嗯,不对。替人行道?”单正惊疑不定。
“不错,替‘人’行道。上天太过高远,非我等凡人所能触及。生民之所愿,才是我逍遥一门的行事方向。”
“你说得这个‘人’,不会是专门指那些穷苦百姓吧?!”
“自然!我乔峰,少室山下的农户出身,根正苗红的汉家农耕文化百姓,又入丐帮行侠仗义。我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前半生行侠仗义,护国卫民。后半生依旧如此,只是民在前,国在后。”
乔峰行事,一旦下定决心就矢志不渝,全力为之奋斗。此时他不仅是在宣誓志向,更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行之人。
“秦长老在清河州,而今却和你一起来到泰安州。莫不是你们已经在这两州之地执行过替‘人’行道?此地,就是你们现在的目标。”
不愧是铁面判官单正,人老成精,果然不假。
见目的被识破,乔峰也不隐瞒。将阳谷州发生的事,悉数道出。
单正着实没想到,乔峰如此胆大妄为,竟然将一州核心之地的军政官员和地方豪绅斩杀大半,几乎让这一州之地陷入瘫痪。
对此,李敬意表示有话说。
没了这些地方势力的掣肘,加上乔峰他们离去之后,留下的那些物资和财富,全数充公。如今的李敬意,正痛并快乐着。
一面,他可以大胆施政,全力赈灾;另一面,有了前车之鉴,调动起地方上的宗族和地主的力量,可谓是如臂使指,无往不利。
阳谷州的灾后重建工作,比清河州更快数倍。
就是可怜了李敬意一把老骨头,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意气风发,也无法阻止平日里细心打理的头发和胡须,开始野蛮生长。短短数日,光看仪容,近乎老了六七岁。
说回正题。
乔峰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杯,道:“还请单庄主帮忙,将那些该死之人的名单,整理一份给我。”
“这点小事,不为难吧。”
听着这看似求助、实则还是求助的言语,单正陷入了沉思。
混迹江湖数十年,能闯出铁面判官的名号,单正可不是愣头青。恰恰相反,他的智慧,才是纵横江湖的最大依仗。
要成为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铁面判官,既要秉持公正,还要审时度势,不能得罪太多势力。更要明辨是非,不被人利用。最难的是,单正的武功,偏偏不足以横压江湖。由此,对他的智慧,更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光是听着乔峰‘单庄主’这样的疏远称呼,单正就知道乔峰的意思。这件事上,他虽求助自己,却并不能推心置腹。
单正明白,自己家大业大,确实无法像乔峰他们一般,行事百无禁忌。有所保留,实属正常。
但是,这数十年行走江湖的岁月,其实单正更多的名望,还是在家乡最浓厚,而后才是笼罩鲁地,辐射天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承平的天下,底子里实际烂成什么鸟样。
这也是为什么,发现黄河水灾有异,单正立刻行动,找到当世第一大派逍遥派。
若是以往,少林寺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不管不顾。趁势吸收信众,收纳土地和人口。而后念几遍佛号了事。
如今,知晓乔峰所行之事,不知为何,心中的热血,居然又一次沸腾起来,就像十六岁那年,单小正第一次为乡亲们仗义执言的那一刻。
“乔峰,你实话说。这一次,你想做到哪一步?”
感受着单正的变化,乔峰也不得不谨慎。“这一点,有区别么?”
“有!!”
乔峰不明所以,但直觉告诉他,机会稍纵即逝,绝不能大意。
“水灾肆虐的两岸三路一十八州,都在替‘人’行道的范围。”
“没了?”单正有些急迫,又有些失望。
“当然有。人的**,就像高山滚石一般,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乔峰神色肃穆道:“**如此,希望亦然。当黑暗中亮起一点火星的时候,人们会希望这一点火光,壮大,再壮大,直到照耀到每一个人身上。”
“现在,单庄主,你懂了么?”
单正怔住了。
良久,良久,方才回过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