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听不懂秦真和老张打哑谜的武当二三代弟子,有人忍不住,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师父,师侄,你们在说什么?”
“五师叔,我们当然是在说,武当永世长存,大家永世长存的大计了。”
“呵呵~呵呵~你疯了,师侄你一定是疯了。”
说完,张翠山甩开身边欲要拉住他衣袖的妻子,跌跌撞撞地跑出了真武大殿。一脑门撞在门柱上,也只是转向撞破大门而去,嘴里还喃喃地念叨着“疯了,都疯了。”
殷素素见状,对老张施了一礼,紧随而去。
也就是张翠山还有最后一丝本能,只说秦真疯了,没有将矛头对准他最敬爱的师父。
“还有谁觉得我们疯了?”
宋远桥的声音,冷的发寒,就连亲生儿子宋青书,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父亲。
“最后,武祖代行世界引领者的职责,化界为舟,寻找并融合各界,成就无上大界。”
“只要大家都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自然可以取得长生。”
秦真说了那么多,武祖、武界、祂之类的,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但是“长生”二字,每个人都听懂了。
并且,听得清楚明白,刻骨铭心。
一双双眼眸,绽放出星辰般耀眼的光芒,齐齐照射在秦真全身。
秦真面色坦然,平淡回应众人的凝视。
渐渐地,众人心中的火热消退,开始谋划,该如何走上长生之路。
“那师兄,万一失败,我们会怎么样?”
不论是父亲的失态,还是长生的诱惑,都没有干扰张无忌的判断。
秦真心下感慨,不愧是气运之子。
“这条路,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秦真的语气也开始变得低沉,却又满是坚定。“要么,走到巅峰,成为永恒;要么,倒在途中,身死道消。”
张无忌沉默。
众弟子,也沉默了。
秦真没有说的是,身死道消,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对于走上大道之路的存在而言,有的是让对手生不如死的手段。
“还有,你打开世界胎膜,会怎么样?”
问出此言的,不是别人,正是秦真的师父俞莲舟。
也算是关心则乱吧,武当最镇定、最具韧性的二侠俞莲舟,问起秦真的安危时,声音依旧不自觉的颤抖。
“师父放心,不会有事的。”
或许是秦真坚定的眼神,又或许是秦真一贯的靠谱,给了俞莲舟足够的信心,让他不再患得患失,反而开始谋划实现计划的方法。
“最多,就是能量耗尽,流浪异界,从头开始。绝无性命之忧。”
然而,这不过是秦真自我安慰的心声罢了。
......
秦真突破之后,掀起了武当新一轮的练武狂潮。
年轻弟子大受鼓舞,努力向师兄学习,刻苦修行。
长辈们则是知耻后勇,被后辈超过不可耻,被后辈超过还不努力,那就羞于见人了。
不知道张无忌和父母说了什么,总之,自那日议事后的三天,一家三口再次踏上了出海的道路。
谢逊的事情,是时候解决了。
这一次,武当无人随行。
现在的武当,已经在江湖上树立无敌的威严。
上有深不可测的张三丰真人,中有真武七截阵破少林众僧双罗汉大阵的战绩,下有秦真单人破军,无论是武当的高端战力,还是启明军的人海战术,都足以傲视天下。
武当派,已经取代少林,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林圣地。
这种情况下,张翠山一家三口出海迎回谢逊,谢逊一定会有危险,三人也许会有危险,但绝无性命之忧。
一家三口先到天鹰教,拜见了教主殷天正,得到许可之后,出海寻找谢逊。
江湖中,不乏聪明人。和谢逊有仇的武林人士,迅速呼朋唤友,向出海口集结。
守株待兔,守海待谢。
其中,以灭绝师太和崆峒五老为首的弑狮派,和以明教为首的保谢派,频频发生冲突。
......
年后,张无忌一家出海未归。
武当内部还在热火朝天的苦修。
秦真则是回归启明军,准备最终的决战。
......
义阳城。
议事大厅。
秦真聚集麾下文武,讨论下一步的战略。
“首先,我代表治下八百万军民,再次感谢诸位,恪尽职守,治理有方。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诸位还需勉励,不可懈怠。今日,请大家来此,只为一件事,终结乱世。”
“大家都说说吧,接下来,我军该如何行动。”
“将军,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今,元廷首领是为元帝,江南的杨逍称大明王,麾下朱元璋任日月将军。就连已经败亡的徐寿辉、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生前也自立为王。”
停顿片刻,似在酝酿情绪,这位文官朗声道:“为今之计,请将军称王,定国号,方可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大概是早有准备,议事大厅内,呼啦啦站出来一大票人,躬身而立,嘴里喊着“请将军称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