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后山,萧瑟的冷风呼啸而过,带走了山中为数不多的绿意。
蔚蓝的天空,覆盖着灰白的山石以及万籁俱静的林泉。
而在枯寂之中,一块丈许见方的石台,孤独地扎根在险峰之巅。石台之上,盘坐着一道身披雪花的道袍身影。
此人眉目端方,身形挺拔,平平无奇的容貌之下,掩盖不住的,是与天地自然合一的气质。平缓悠长的呼吸,昭示着不俗的内力。
“呼~”
轻吐浊气,双目开合,秦真的情绪,于淡淡的喜悦中,带着志在必得的坚定。
深深地看了一眼远处的天空,又似不经意间,瞥了眼下山的必经之路。
是时候了——
闭上双目,秦真收摄心神,调动内力,运行周天。
一息,两息,五息。
一个周天,两个周天,三个周天。
丹田,膻中,涌泉,百会。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全新的混元内力,随心意而动,过十二正经,掠奇经八脉。流经三百六十五处大穴,秦真的心神,开始归于冥冥。
追寻着本能的悸动,内力的流转,逐渐失去控制,任其自行游动。心神随着内力,在周身巡弋。
不知过了多久,秦真恢复了意识,在眼前无尽幽深的黑暗中,不知为何,本能地亲近一个光点。
自然而然地,秦真的意识,接近这个光点。
靠近,包容,感受,融合。
轰——
轰——
好似开天辟地的第一缕道音,又似婴儿初生的第一声啼哭,响彻在秦真的意识世界,撕开了眼前的无边黑暗。
秦真的意识回归,在那冥冥的震动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从灵魂中觉醒。来不及思索清楚那是什么,秦真只觉得,自己的心神,迅速从身体脱离,上升,上升,又恢复到了五感观世的状态。就好像那一刻,心神和内力在产生排斥一般。
即使如此,秦真死死地将那种玄妙的状态刻印在心底,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未来的修行方向。
略一感知周身,秦真就发现,肉身内天地和外天地的隔阂,已然打破。天地之气正源源不断涌入体内,而且,不只是丹田,就连百会穴和膻中穴,也有天地之气钻入。似是各司其职,又泾渭分明。
进入丹田的天地之气,与丹田内凝实到极点的内力开始融合,形成新的力量。
而由膻中穴进入的天地之气,直接化入身体,秦真能感受到,身体自然而然散发出的轻松气息。
入百会穴的天地之气,则无法感应动向。秦真只能模糊地感觉到,这股天地之气经百会穴流入头部经脉后消失于无形,似乎是存储到某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识海。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汇聚而来的天地之气逐渐平息,流入体内的天地之气缓缓衰减,直到微不可察的地步。秦真知道,这次突破,结束了。
经历三世近百年的岁月,秦真终于破入先天,在大道之路上,留下第一个脚印。
感受到秦真的气息恢复平稳,远处的一道视线缓缓收回,峰顶必经之路上的一道身影,也缓缓消失。
独留秦真一人,端坐石台,体察自身状态。
原来充盈丹田和经脉的内力,已是十不存一,取而代之的,是精纯数倍的新的力量。或许,可以称之为真气。
身体上限打破,没有原来圆满的感觉,这意味着,先天境界,自己的生命层次得到了提升,可以再次打磨身体。
精神方面,薪火之种圆满之后,火光凝结为火种,因失去前路而无法进步。只是在火种之外,缠绕着盈盈火光。
意境修行的晦涩感消退,显然当前的精神境界,才匹配意境修行。以往,不过是两小儿辩日,大谈其道罢了。
五感升华,十丈外的飞虫蚂蚁,不说纤毫可见,也是历历在目。耳力足可听到数十丈外的风声。嗅觉越发灵敏,空气中的腐臭味,三丈内的树木生机,无一遗漏。
味觉没有经过尝试,想来也是大有进益。
触觉增强,稍稍一握拳,对于力道、皮肤触感、衣物触感,自有一种神而明之的直觉。
第六感也有所增强,方才能感应到远处那道幽远的、赞许的目光,就是第六感的作用。
良久,秦真长吐浊气。
好消息,进先天了。
坏消息,前路更难了。
......
一日后,真武大殿。
众人齐聚。
秦真跪倒在地,砰砰就是两个响头。
“弟子谢师祖护道。”
换了个方向,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言语,这一次面对的,却是俞莲舟。
“好孩子,快起来。”
俞莲舟一把拉起秦真,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
秦真闭关三日,寻找状态。自然瞒不住武当众人。
当日,不只是师祖张真人暗中关注,师父俞莲舟亲自守住上山的必经之路。武当上下,更是外松内紧。
众人嘻嘻哈哈,对秦真不吝赞许。武当上下,也都是喜气洋洋。秦真突破,不说山下启明军发展如何,单是武当派,起码百年无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