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完元军中的高手,启明军的危机已可宣告解除。
对于元军而言,只要不能击杀启明军的灵魂人物,神魔将军秦真。就算将启明军全军覆没,也不过是饮鸩止渴。
战局的发展,也没有出现意外。
失去了高手的牵制,秦真在这场攻防战中,已然无敌。
随后的半月,秦真白天在城楼上扮演射箭机器的角色,箭术精准度连连上升,射出数万支箭矢的秦真,熟能生巧下,已到了百步之内例不虚发的水平。
击杀元军数量不断上涨,屡创新高,击杀四千步兵,一千弓箭手,烧毁十辆冲车,掀翻五十座云梯。神魔将军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晚上,秦真从城楼跳下,对着元军大营,就是不定时的几发狮吼功。扰的元军夜不能寐,即使坚持不住而睡着,也会时时惊醒。
元军的战斗力,节节下降。
终于在十天后,决定撤退。
常遇春率军,衔尾追击。这一次,秦真没有再出手。只是靠着启明军将士自己,就将撤退的元军狠狠击溃。六万大军,全须全尾回去的,不足万人。
主战场大军溃败,各地拖延启明军驻军的敌军,也纷纷撤退。
战后统计,启明军也是惨胜。五万军队活下来的不到两万。两万五千四百七十二人的尸骨除被家属接回者,永远的埋骨义阳城外的陵园,立庙祭祀。还有五千二百零八人因伤退出战场,顺势加入新组建的警备部队和物资部下辖的武装部队。
义阳城中央的广场,升起一座五丈高的纪念碑。所有牺牲和因伤退出战场将士的姓名,镌刻其上,与日月同在,受万民敬仰。
朝廷大军两次征讨失利,暂时抽不出力量发起进攻。启明军迎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过去。天下大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路义军被启明军表现出来的战力震惊,越发推崇启明军的行动方针。其中,尤以刘福通和周子旺最为热切。两家联手,借助分布各地的明教分坛教众,每每都能精准打击当地豪强势力,名望狂飙,麾下士卒数量和士气皆是暴涨。
两人干脆将麾下义军合兵一处,称日月军。虚尊久不现世的明教教主为大明王,刘福通自称红日将军,周子旺自称圆月将军。
在正面战场,牢牢的牵制住汝阳王统率的平叛大军,且收拢郭子兴等各地义军,势力范围和兵力吹气球般扩张,短短时间就拥兵三十万。并将战线前推,甚至越过淮河,向黄河一带挺进。
其中,以朱元璋为首的一路义军,声名鹊起。成为日月军的后起之秀。
日月军一路偏师更是进入中书省统辖的鲁地,招兵买马,磨刀霍霍,兵锋直指京师。
据启明军得到的情报,朱元璋不知为何,没有加入郭子兴麾下的义军,反而是自立门户,同样托庇于日月军之下,势力与日俱增。
朝廷则吸取启明军的教训,同样派出武道高手加入战场。
前有不知疲倦的弓箭手,后有暗藏杀机、悄无声息取敌将性命的刺客,还有复刻狮吼功的音波攻势,以数位喇嘛组阵,将诵经之声送入敌军大营,极大削弱敌军战力。
日月军背后的明教高层,也纷纷下场。无论是五散人,还是五行旗部众,加上青翼蝠王韦一笑轻功绝世,居中调度,十多位一流高手分布各处战场,和朝廷高手打得互有往来。
战争发展到现在,各方势力都有身后的武林势力支持。绝顶高手作为杀手锏鲜少出手,一流出手作为主力,二流及以下在战场上暂时负责后勤事务,还未展现出左右战局的能力。
即使如此,各方势力也在各种尝试。在斥候、前锋、情报组织等更注重个人武力的机构,二流及以下好手占据的比重,不断上升。
江浙一带的方士珍,在得到逃亡海外的众多邪道高手支持后,势力范围从海岸线逐渐往内推进。行事方式也由劫掠,慢慢正规化,方士珍自称越王。
江右的张士诚,依靠乡村宗族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镇的方式,全据江右大地,势力范围向着江浙一带扩张,逐渐蚕食方士珍的势力范围。
慑于方士珍手下的邪道高手行事毫无底线,打出诚王旗号的张士诚,也在寻找武林势力的支持。
根据启明军情报机构夜影卫的探查,张士诚似乎得到了莆田少林的支持。也有传言说,张士诚还得到了龙虎山内部某分支的支持。
湖广行省的徐寿辉,以大军威逼丐帮洞庭湖总舵,与丐帮长老陈友谅达成秘密协议。
丐帮和徐寿辉义军全面合流,改称天完军,徐寿辉自称天完公,陈友谅称江汉将军。势力范围也在疯狂扩张,在占据湖广行省精华地带后,触角逐渐向西南行省和川蜀行省延伸。
在义阳城耕耘内政的秦真,看着这大变的天下形势,心神激荡。
朱元璋没有加入郭子兴麾下,自然也没有和马秀英结缘。而原本在郭子兴麾下的汤和,也没有随朱元璋而去,反而得到重用,成为郭子兴倚重的肱骨,麾下人马不弱于朱元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