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会共进行了一个时辰,金掌柜本次拿出了七件物品供大家品鉴购买,短短的一刻钟就已经被各位感兴趣的买主拿下,其他时间都是在喝茶聊天。
彭老爷此次并没有购买任何宝物,这有些小小的超出丁承平的意料。
而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鉴宝会结束,两人离开金掌柜的古玩店后,彭老爷没有对他有任何责备,甚至没有说一句多话。
只是淡淡道:“如今刚过晌午,如平儿着急回家可一人乘轿先去,我下午或见见几位老友,缓两日再回。”
“是。”丁承平感觉两人之间有了些隔阂,但又不好主动提及,行了个礼,就独自一人先回客栈。
本来计划就是四天的行程,今天第三日返回,明日能到家。
但彭老爷没有跟自己一道回家,而是选择了单独见其他朋友。
丁承平不确定是不是跟自己刚才在鉴宝会的突兀表现有关系,但想不通的事情就不想,反正能早点回家见娇妻美妾,不是一件坏事。
回到客栈联系上轿夫与护卫,丁承平先行一步返回上坪镇。
冬天这湿冷的天气让丁承平是真的难以忍受。
穿越前他是北方人,习惯了在冬季使用暖气,室外零下二十度,自己却光着膀子在家吃雪糕是他生活中的常态。
如今,这不下雪但飘着毛毛雨,骨头都是冷飕飕的,这两日在客栈压根就没睡着过,给丫冻的整宿打哆嗦。
大夏国已经有了棉花,床上的被子也都是扎扎实实的棉絮,石门县城的客栈还贴心的准备了两床。
但是丁承平用手一触摸,冰凉凉就算了,无论是被子还是褥子都感觉是潮湿的。
这就要老命了,一晚上都没能将两床棉絮给捂热,始终冷冰冰,所以他一大早就起床去溜达,不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而是被冻了一晚上难受坏了,不如起来跑两步,身子还能暖和些。
此时坐在轿子里也是一样,浑身不得劲,尽管轿夫贴心的准备了个小炭炉,但依旧不顶事。
不过得说石门县的官道比起上坪镇的田间小路要舒服许多。
石门县通往晃县的官道宽度有十丈(33米),两旁还种植了树木和石碑,每隔一段距离都有里程碑。
即使是窄一点的驿路,宽度也有五丈,两旁还有栅栏和旗帜,每隔一定里数有驿站。
官道、驿站的修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之所以朝廷愿意为石门县修建官道是因为这里有码头,每日货物运输频繁。
通过码头运输到这里的各种物资小玩意,再通过官道运往周边的县城或者乡镇,等于石门县是附近几个县城的交通枢纽。那么自然也就比晃县等其他地方要更繁华,道路也更为宽敞舒适。
对比上坪镇的田间小道,基本上只有一丈左右宽,两旁就是田埂与水渠,而且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这样的情况下你即使骑马都跑不起来,还不如徒步。
这也是晃县的富贵人家多喜欢乘轿而不是马车的原因。
在多次乘坐这两人轿之后,丁承平也慢慢的适应了这种晃悠悠的节奏。
然后又回想起在鉴宝会的所见所闻。
大夏国是李姓王朝。
但或许是受到前朝皇室父子相向,兄弟相残的影响,本朝皇帝对宗室的管理极为苛刻。
苛刻到原本皇室成员颇多,但没有几个能被封王称爵,甚至爵位也不能世袭罔替。
至于宗室成员想要掌握实权那更加不可能。
甚至连皇帝的亲生儿子也不一定能得到亲王的爵位,只获官职,与朝中普通科举出身的官员无异,仅在血统上稍显尊贵。
而且严禁宗室子弟外放地方,只允许留在京城,五服之外方可出京。
这在丁承平所熟悉的历史中极为罕见。
也就是说,丁承平今日在鉴宝会上见到的这位年轻王爷虽然富贵,但在血统上跟如今的皇帝相隔甚远,至少出了五服,否则压根不能出京。
从聊天中得知,年轻王爷是本地靖州的一名知州,官职是正六品,拉到丁承平穿越前的时代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
当然,能跟本地的市委书记搞好关系,得到人家青睐肯定没有坏处,但跟丁承平所设想的皇亲贵胄的差距还是有些大,而且今日上午的表现也未必就得到了人家青睐。
反正是福不是祸,一切随天意。
丁承平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跟随着轿子一晃一晃的节奏,慢慢睡去。
到了第二日晚上快九点,丁承平才返回彭家。
彭凌君都已经睡下,在小翠的呼喊下,才惊愕的起身,穿衣,让丫鬟拿来了些糕点,看着丁承平狼吞虎咽。
“郎君为何回来的这么晚?因为天冷,我以为你们今日不回来了,也就没有热饭菜,父亲也一道回来了吗?”
“鉴宝会是昨日晌午结束,父亲说这两日或许去见见老朋友,但我不用去,于是第一时间乘轿回来。还是家里舒服,客栈的被子都是湿的,这几日冻得我没有一日睡踏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