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五世同堂记 > 第51章 企业的壮大

五世同堂记 第51章 企业的壮大

作者:花花游玩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3:35:30

那年春天,青石镇的油菜花开得格外绚烂,成片的金黄漫过田埂,也映照着父亲脸上难掩的笑意 ——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咱们林家的农产品加工厂在邻市平阳县的分厂,终于要破土动工了。这是父亲多年的心愿,也是家族产业从 “青石镇走向外市” 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咱们林家的事业,正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其实早在两年前,父亲就开始筹划开设分厂的事了。那时候,青石镇的总厂早已不是当年的小作坊,自动化生产线从两条增加到五条,“青石镇” 牌农产品不仅覆盖了本省的大小超市,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江浙沪一带。可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总厂的产能渐渐跟不上需求,尤其是每到红薯、南瓜丰收的旺季,仓库里堆满了原材料,生产线连轴转都赶不上交货期,不少经销商还特意跑到青石镇,希望能优先拿到货。

“不能让产能拖了后腿,也不能辜负客户的信任。” 父亲在家族会议上坚定地说,“咱们得找个交通便利、原材料丰富的地方开分厂,既能扩大生产,又能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 祖父负责联系农业部门,了解周边城市的产业政策;叔叔跟着父亲跑遍了邻近的五个县市,考察选址;母亲和姑姑则忙着统计各地的原材料供应情况,为分厂的生产做准备。

我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们去平阳县考察的场景。那是个周末,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坐着公司的货车出发了。平阳县离青石镇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这里地势平坦,到处都是成片的农田,路边还立着 “农产品种植基地” 的牌子。父亲带着我们走进一户种植户的红薯地,地里的红薯藤蔓郁郁葱葱,种植户王大叔笑着说:“我们这儿的土壤特别适合种红薯,产量高,淀粉含量也足,就是没个好销路,往年都得低价卖给贩子。”

父亲蹲下身,拔出一颗刚成熟的红薯,擦了擦泥土咬了一口,点点头说:“这红薯品质不错,比咱们青石镇的差不了多少。王大叔,要是我们在这儿开分厂,以后你们种的红薯,我们按高于市场价 10% 收购,您愿意吗?” 王大叔眼睛一下子亮了:“愿意!当然愿意!要是能跟你们合作,我们就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那天,父亲还走访了十多户种植户,大家都对合作充满期待,这也让父亲更加坚定了在平阳县开分厂的决心。

确定选址后,接下来的筹备工作更加忙碌。祖父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帮着父亲拿到了平阳县的产业扶持政策 —— 不仅减免了前两年的部分税费,还能享受农业补贴;叔叔则负责分厂的厂房设计,特意从省城请了专业的团队,按照 “绿色、环保、高效” 的标准规划,厂房不仅要容纳六条自动化生产线,还要建一个大型的冷藏仓库和产品检测中心;父亲则忙着引进新设备,他特意去了一趟广东,考察当地最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最后敲定了一套能实现 “清洗、切割、加工、包装” 全流程自动化的生产线,比总厂的设备效率还要高 30%。

分厂动工那天,平阳县的领导也来了,还特意为开工仪式剪了彩。祖父站在人群中,看着挖掘机挖出第一铲土,激动地对父亲说:“建国,你比我当年有魄力!咱们林家的事业,在你手里越来越大了!” 父亲握着祖父的手,眼眶有些湿润:“爸,这都是全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您的支持,没有乡亲们的帮忙,我也走不到今天。” 那天,我和乐乐、琪琪还特意写了一幅 “大展宏图” 的毛笔字,送给了父亲,父亲把它挂在了分厂的临时办公室里,说要带着这份期望,把分厂办好。

分厂的建设进展得很快,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到了秋天,当青石镇的红薯刚成熟的时候,平阳分厂就正式投产了。投产那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分厂,走进车间,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 —— 六条银色的生产线整齐排列,机械手灵活地抓取着红薯,经过清洗、去皮、粉碎、沉淀等一系列工序,不一会儿就变成了雪白的淀粉,再经过挤压、蒸煮、冷却,又变成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最后由包装机装袋、封口,整个过程流畅又高效,几乎看不到多少工人。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父亲笑着说,“以前总厂靠人工,一天最多生产两千斤粉条,现在分厂的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三千斤,还能保证品质稳定。” 除了粉条,分厂还新增了速冻蔬菜生产线,把当地盛产的菠菜、西兰花加工成速冻蔬菜,包装后运往各大超市和餐饮企业。第一批速冻蔬菜出厂那天,父亲特意送了几箱给青石镇的乡亲们,李婶煮了一碗速冻菠菜,笑着说:“这菜跟新鲜的一样好吃,没想到咱们林家的厂子,还能做出这么洋气的产品!”

随着分厂的投产,家族企业的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以前,咱们的产品主要以粉条、罐头、酱料为主,可父亲觉得,不能只局限于这些传统产品,要跟上市场需求,研发更多新品。他特意从省农科院请了食品研发专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 有适合年轻人的 “红薯脆片”,用低温油炸技术制作,酥脆可口还不油腻;有针对儿童的 “果蔬小馒头”,把红薯、南瓜打成泥和在面粉里,营养又健康;还有适合老年人的 “无糖杂粮粉”,用小米、红豆、红薯干混合研磨而成,方便冲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